就算沒有p,他也不是爛貨
他算同時代同級中,兼顧重量體積
且顯卡效能從低階到超階四個等級
還作的出明顯的市場區隔的產品
老實說以定位來說
現在的新黑 T 同規已經縮到 2~3 階,且有規劃的打價格戰
還打不出明顯的市場區隔
誰比較爛,好吧,不說爛,這個字小弟也不喜歡
誰比較強? 這個我想大家的評估法都不太一制
當然,時空背景也有差 的確當時價位稍貴
但用過或還在用的不少黑友 會覺得較物有所值
去除主機規格
T4~T6 且算週邊支援最完整的一代
(小弟也有短暫的用過 T60 不過還是寧可「降格」以求T42p)
當然 600 系列,用 13.3" 也不錯
以當時來說 Tp 投注了相當大量的資源
重炮巨艦主義時代
(IBM 藍色巨人全盛期的用料和…價位)的機種
拿來套用現在的環境 當然會有落差啦
13.3" 呢?
Apple 算特例吧
我覺得這個 Mac 使用者取向的
不管幾吋的都照單全收
那是個比日系還要硬的品牌
11" 或 13"
有後來居上的趨勢
不過 Tp 要出這個市場的平價機
除非價位拉到能和國產 雙A 競爭
不然就是真的作的出日系機的水準
並開規格比他們優的條件
不然個人覺得踢到鋼版還退不出來的可能性會很大
這些要投注的心力,偏向把同樣的資源
拿來強化既有較穩的 12 14 比較符合邊際效益
且殺進去 13 就是要面臨紅海搶食
站在這點上,個人的想法偏保守
或者換個說法 面對廠商猛出 13.3"
一般的使用者,看久了就習慣了
也許會告訴你 13.3" 是最佳比例
但 Tp 的使用者 也許會告訴你
我 12 14 用慣了也可以
手上留了一堆週邊或改機裝備要等下代機操刀,也可以
說要被的週邊相容和習慣套牢了,也可以
或是要改不是不行,但是 Tp 再改,我大不了用回老機
Tp 不求主力發展 13
某方面也是考慮這些 Classical Tpuser 不願變
或要變,會面臨更大的陣痛
所以先出個 x300那類超高的 或 SL edge 較低階的泛用機 來試風向球
等確定有得玩再來發展主力
(不過現在看起來好像傳統 Tp X T Classical 大家比較想玩)
光是一個 4:3 轉 16:10 就面臨很大的挑戰了
現在大家都 16:9 了 Tp 還堅守 16:10
也是怕失去更多的 Classical 支持者
( 小弟也算是打死不退的那群人中的其一吧 XD )
Classical tpuser 價稍高,但只要有一定的水準,會買
但觀望的觀望完後,會找 CP 值較高的買,不一定會花錢在 Tp 上
或者換個角度說傳統 Tp 的要求者,
在硬體規格「以外」的要求,會比其他的要求的要多
要考量的「點」也會和一般機種不太相同
保守和革新,總是沒有絕對的答案
走輕薄取向,本來就不是 Tp 的專長
因為機身要用大量的合金,護框
這個厚度和體積重量都要加上去
要維持和原標準機身
相同的機構強度和重量厚度
又要要求特殊輕薄取向的機體大小重量
最省事最方便的作法
就是從硬碟下手
硬碟低個幾mm,面積少幾cm^2
都能容納更多的 chips 和 散熱配置空間
並直接反應在機體外觀上
像以前的 x40 x41
就是這樣的壓下重量體積的
只是缺點是,以前 HD 的技術較差
加上 1.8" 的沒有 SSD 可選
所以效能上要作很大的讓步
現在有SSD,加上製程也要進步
散熱和耗電控制能更進一步縮短和 2.5" 的差距
那相較之下,x301 或 T410s 用 1.8" SSD 也無可厚非了
加上現代1.8"SSD,價位也沒以前這麼天價了(雖說還是貴)
那節省硬碟空間和耗能,來換主機體型,是必然的趨勢
x201
是因為12"的機身,體積本來就小了
硬碟大顆或小顆,相較之下影響較有限
且定位價位是標準型 所以消費者對更輕薄的需求
相較之下也比較沒有這麼的苛
但 x301 T410s 定位較高階
消費者對這種關鍵,會拿捏的比較重
womiyeh wrote:
T4- 呢?就算沒有...(恕刪)
對文書工作者而言,螢幕上下高度要夠,才會好用,我在家裡桌上就是用 22" 4:3,1600X1200,省了很多上下拉的次數,但是,螢幕比例受制於潮流,以及 Panel 生產廠商的報價,大概已經不可能再出現 4:3 了,16:10是一個折衷的比例,不妨看看,除了最新的 11" MBA是 16:9,其他所有新世代 Apple 筆電,螢幕都還是 16:10 的,以一般用途來說,1280X800 幾乎可以說是底線了,1440x900 會更方便,如果再低一點會因為上下高度不夠很難用,不妨比較一下,1280X800 和 1366X768,只差一點點,1280X800 就是比較好用。
至於 13.3" 為什麼會被說是黃金尺寸,是因為筆電除了要考慮攜帶出門的重量,也要考慮尺寸,以比較方便的 1440X900 來說,目前有 12"、13.3" 、14"和15"以上四種選擇,講到可攜性,15"以上的電話簿就得暫且放到一旁,太大了,12" 用 1440X900 對眼睛是一種考驗,13.3" 和 14" 比較不虐待眼睛,重量上,13.3" 和 14" 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差異,可是在攜帶尺寸上,如果你經常要只用一個包包同時攜帶筆電和其他文件,你就會發現差那 0.7" 真的差很多,特別是像登機箱之類的硬質皮箱。
當我從 TP600E 換到 T23 時,一個不適應的地方就是 14" 多凸出來的尺寸會造成使用和攜帶上的麻煩,在擁擠的研究室桌上,頂天立地,放在書包內就是會凸一塊,好吧,可能是因為小黑強壯,我幾乎不另外用電腦包帶筆電,一個包包闖天下,為了 T23 凸出來的這一塊,我只好另外買一個大一號,塞得下那傢伙的包包,也就少一分輕便。
螢幕尺寸不一定會影響 Classic TP user 是否再購入小黑,但是,基本結構設計和組裝品質就會有重大影響,從 T23 以後,T30~T61,都有很多我不認同的設計,這段期間,除了單位配的,很難吸引我把錢投進去,直到小太刀的出現,緊密的組裝品質,超越 TP600E 的超舒適鍵盤和冰涼的 Palmrest,就輕易地把我口袋的小朋友謀殺掉了,要不是那塊 touchpad 稍微阻擋了一下,要不然,口袋中的小朋友會消失得更快。
以預算先決來說,X300 / X301 和 T400s / T410s 我會當作是同等級的機種,我身邊有人用 T410s,彼此有比較過,論效能和擴充性當然是 T410s 完勝,論使用舒適度,T410s 會輸給 X301,這要當場比較才會發現,相當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