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所知是不適用,電池形式不同
實機裝上後,機身後抬一寸
單就打字而言順手
底部通風些也是有的
然後要捉握時手感也較9cell強…
膝上使用較不易烘大腿
優點說完了,來說缺點
副廠電池的組裝沒原廠好
會感覺電池槽稍緊,要裝電池時稍費一點點力
背後墊高因為接觸桌面面積變小
在一般桌面夠大的是沒影響
加上非平整型,所以穩固度(稍)差
若臨時使用的桌子小,
或工作平台只能放一半的機身
6 or 9 cell 的可輕而易舉用,
但 12cell 變成要找支點才能安放,較麻煩
然後有接 Dock 或 Mini Dock 等需求的人…
就先把 12cell 拔下,換裝 6 or 9cell 吧,
這形體塞不下的
至於充電時間稍長 約 6 hr
或重量稍重…
這些是非戰之罪,不能強求
不過以價位和使用情況來說
小弟能容忍這…(小小的)缺點
==
然後說到換裝 SSD …
沒有操時
預設 Battery life 時有看到 10hr
小高興了一下下
不過「純」上網文書
應有機會上看實的 8hr
不過到這種程度 6 or 8 好像不是這麼重要了
運作較多時 即便是低載…又回到原水準
但操作的流暢度很高
(只是和裝在 T42p 上用 Sata 開機,
自已就一般使用來說…感覺不出什麼差別
HD tune pro 測起來也很接近)
傳輸速度好像平均 100up 不過因為都鎖 Sata 1...
所以…非戰之罪
不過 0.1~0.2 access time
相較於原 7K500 的水準影響較大 很有感覺
隨點即開 安裝時也很迅捷 還滿實用的
(然後等到測完了 c300 就要把他還給 T42p 用了 XD)
==
CPU「升級」 T2600 -> U2500
(其實最好的狀況應該要升 U7600......超低壓系最高階的,
且能支援 64 位元,平均電壓還比 U2500 少 0.1v)
純文書環境(Battery Life 背光 4/7)
能實用 8hr up
office 文書上網 avg 13~4w,待機近10w(0.95A,11V)
低速運作實際上,大概比標準電壓的平均下壓了 3~5w
==
1080p 播放
由 3.x hr 可延長到近 5hr
Mode: 1080p h.264 MKV 配合 ATI PowerPlay
Battery Life mode 亮度 4
平均 22~23w (CPU 70~80 %)高流量時衝到 25w (CPU 100 %)
Maximun Performance 亮度 7
avg. 25~27w Max < 30w
用之前的 T2600 時
Battery life 播放 1080p 時平均 30w
Maximun Performance 更常飆破 40w 且壓不下來
缺點:
感覺 FPS 有掉個幾格,畢竟 TDP
U2500 only 9w(T2600 多達 31w)
鎖功耗的同時,也把效能鎖住了
不過他效能上限大概就 1080p 了
其他的遊戲燒機方面,完全不可期待
====
簡單的總評,相同的使用環境 U2500 vs T2600
低載文書上網大概省了 3~5w
重載高清影音游戲,可以差到近 20w
(因為 TDP 也是 9w vs 31w …)
====
不過…
小弟必需要說……
這是高風險,賭很大,不可取的行為
一般人使用者不太建議嘗試的
因為 SSD 測
加上沒重載需求。
所以一般操作流暢度…幾乎沒差(按碼錶來算也許會有個20%)
基本上沒有像數據效能上差二倍,感覺的這麼的大
(但對有影音轉檔、遊戲需求
燒機操浮點的黑友
這有決定性的影響)
對小弟來說,最操的也不過是放藍光轉檔的影片
放高清片,掉幾個 FPS 也無所謂,因為我要的是實的播放時間
12cell 11X w
從 6.5hr 跨到 8hr,對一般使用,已經沒有很大的差別了
對一般的使用來說
大概最實際的感受是
原來標準電壓的在滿載運作時
左手上鍵盤對應風扇的位置,摸的到的是溫的
下盤底部對應的位置,摸的到的是熱的
不過換了 CPU 後,對應位置
C 蓋摸起來涼涼的
D 蓋位置,也有點溫而已
算是對一般消費者來說
影響最大最容易感受的到的部分
當然,有效能需求的使用者
這種「升級」方式,是絕對不適合的
玩這些幹嘛?
長續航需求二顆 9cell 就解決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
因為一般要超長續航的場合,也不是這麼多)
為了省幾瓦電來腰斬效能…
…且風險還不是普通的大
====
對小弟來說,能保有 15" IPS-U 的操作環境
又兼具續航力,接近 CULV
甚至(部分)Let's note 的實際使用時間
(這是指目前自已能捨棄部分效能需求的前題下
當然,他們用的電池不是同級的
兼具同效能下最長續航實際電力的還是 Let's note 在下不敢略美....
且小弟也算把 Tp 殘餘電力搾到乾的前題)
在保有15" IPS-U 的操作環境下
這個花費和取捨,個人(目前)是值得的
====
當然,也不排除以後有效能需求時
會換裝回原 CPU ,或待有 x64 需求時
升到 T7600
不過
在 T60p 還不需要當主力工作機前
就好好的讓他休息一下好了
womiyeh wrote:
話說
...............
小弟入手新玩具後,苦於電池的搜用
(原 9cell 的已經發「紅」光了)
就在今天早上發現弟的電池也發紅了(玩了兩次Battery Mark)
那時的狀態是電池只有41WHr的蓄電量,電池芯是Sanyo 6cell的
想說時機到了,玩玩看電池維護的執行重設(電池必死程式),開著,然後就去上班了
心想,若真的掛了,剛好可以買電池芯回來自己裝看看

.............................................
沒想到下班一回到家裡後察看了後發現,現在電池充電容量不減反增到51.33WHr,還變成綠標....

看來,上輩子燒了不少香.....

不是說電池必死程式執行了就真的會掛,那可能是對體質不好的電池才會有影響~
好吧,紅標時的圖我沒抓,沒圖沒真相,當我嘴砲就好,各位別認真~
雖然心臟沒大顆到真的去設十次
不過設過的經驗,
不是 綠變紅,黃變紅,就是紅變掛為多
極少會紅變綠的…
然後有一次是廻光反照的經驗…真的變綠了
雖然數值多了不少
不過實際使用沒有到該數據表現
歡樂沒多久後…就急劇 Decay 了
(從綠變掛不到1個月時間)
當然每個人機會不同
也有人 reset 運特別強的也說不定

從來久用後要效正電池容量
我都手動重設 進 Bios 放電到空再充
比 Power 強制高電流放電… 安穩多了
動不動就 4.X A 放電下去來測電池是否耐操…
看的滿讓人 臉紅心跳 心驚膽跳的

然後不小心關到機,還要 再來一次!
像入手的這顆電池,賣家說三爽蕊,
不過晶片顯示是 Sanyo 蕊…
反正低價品也不奢求麼強蕊,
由實際使用表現,來判讀不是雜蕊,也就夠了
設計容量 112w,第一次 充電容量 114w…
某一小階段好像充放有點卡?
我懷疑有鬼
就把他 Bios 放電到空從新充滿
就打回原形 110.85w
自此後充放都「相對精準」了
不過 panasonic 蕊,真的是都有特例出現
小弟 T4 用的那顆 9cell panasonic 蕊
10.8v 7200ma
也有這個實力
近 400 cycle 78w->68w
偶爾進一下 TPM ,看 info
真的是 100cycle 2~3w 這樣線性的 decay
這種電池,完全不會讓人惜用或捨不得用電池
要是原廠電池只給 panasonic 作
且平均有這類水準和表現
那價位上小弟也很欣然接受

====
回歸主題,說到那顆 T6 12cell 副廠,也是物超所值
(其實是「強迫」家人用 XDDD,
幫忙養電養機,拿他來看片掛網這樣)
二個月,近 50 次了,平均 1cycle/day
112w -> 109w

不過還要時間驗證,
大概過個一年再看看吧

當然不奢求和 原廠 Panasonic 蕊的榮光比拚
且要抽中這個也要有一定手氣…
(印象中總量 Sanyo ~ Sony >> panasonic)
畢竟價位也不同
但以目前的使用和Fu而言
已經物超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