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dolph wrote:轉給這兩家的話我寧願...(恕刪) 最近剛從T60換成T400組裝品質真的差很多不過看到架構還是Yamato Lab就覺得還是很安心但是如果之後的T系列真的變成X100e那種的味道我應該就會跳去買日貨Sony只能放棄小紅點了
幾個月前,小弟在TPUSER 就留言:「以Netbook 的價位,要做出一款11.6" 的機型,重量不大可能比X200 輕。」結果真給小弟猜對了,X100e 的重量是1.36kg ,和X200 差不多。也就是幾乎沒有重量優勢。ThinkPad 有引以為傲的X300 &X301 ,卻叫好不叫座。也許這就是原廠沒再推出「ThinkPad Classic」10/11/13吋輕便機型的原因吧。X300 系列的銷售經驗是血淋淋的教訓?這次事件,小弟最在意的,是這些「異質機種」掛上TXR(I ) 的編號。隨便用個TX、NX、...等編號,或掛個SL ,都比使用X000e 這種更容易混淆的編號方式好。
TP系終於有白色的色系了..好不容易把老婆拐去買了白色的S10,現在又可以名正言順的請她昇級換白色(黑內裡)的X100e.還是有人對顏色有莫名的堅持.TP有其它顏色也不算壞事,但還是要有一脈單傳的黑勁呀!!!手上已經從 T42 -> T60 -> X200 一路換機,覺得還是以前的 T42最札實,鍵盤最好打.現在 TP 的品質真的是有走下坡的趨勢~
我覺得不為難呀x300已經是舊時代的技術宣示性產品在現在來看應該有很多可以修正方向的地方像取消光碟機,會有更多的空間來運用對於散熱,PCBA的cost down都會有幫助取消plamrest的皮革質感在外殼材質上做妥協取消安全晶片,dock支援甚至可以向x系列致敬取消touch pad...縮小體積雖然cost down了,但依然可以保有thinkpad的特色堅固,耐用,散熱,鍵盤而且勝過外人在那邊搞吧...
to sien目前的問題是,不只高階產品,連X200、R400 等中階產品的市場份額都在下滑。這關鍵可能是價格因素。要打造和X200 相同水準的13吋正規TP機型,小弟以為做的到,但有幾點問題。推出和X200相近定位的13吋機種,因為產品定位重疊,對廠商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目前願意負擔TXR (不包含X000e)機種價位的用戶,似乎傾向減少。在這樣的情勢下,開發及維持更多這樣定位-價格的產品,可能弊多於利。---------------------------
其實小弟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原廠要在低階入門機型上「作怪」,採用迴異於正統ThinkPad 的風格樣式?以螢幕上蓋是鏡面還是霧面來說,似乎和成本就沒有很大的關聯性。為何低階入門機種不使用霧面的傳統風格?另外,用霧面螢幕會貴很多嗎? 就美國的SL 系列曾經有的客製畫選項來看,價差不大。14/15吋的SL系列,機身寬度夠,要使用傳統七列鍵盤和TVT按鍵並不困難,為何要使用六列鍵盤,自成一格的TVT按鍵? 更別提指示燈號及其他這種小地方。這些差異,會不會是用來區隔低機入門和中高階的ThinkPad 產品,讓原先買中高階TP的客群,不至於改用低階入門TP ? 或者,讓他們不致被認為是差不多的產品?這其實很弔詭,掛著ThinkPad logo 的產品,外觀卻彷彿在大聲吶喊:「我不是ThinkPad! 我和一般的TP不同!」如果原廠真的要搞低價化,為何不讓低階和中高階機種看起來差不多,這樣豈不能幹得更順利,反彈更小?小弟的猜想,是原廠還重視「正統ThinkPad」這片羽毛,所以在設計掛logo 的低階機型時,刻意讓他們顯得和「正統ThinkPad」不一致。在推出低階機型的同時,盡量保護「正統ThinkPad」的形象。----------------------------舉例來說,如果低階和中高階ThinkPad 採用完全相同的外型/風格樣式,那有低階機型使用經驗的人,會不會覺得沒必要買「一模一樣」,又比較貴的產品?原本支持「正統ThinkPad」的使用者,會不會因為價格因素改用低階機型?有低階機使用經驗的人,會不會看一眼中高階機,就開始評論:「這些機器怎樣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