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新聞,是否意味著傳統小黑的死期?

Aramis wrote:
等看看明年20周年的機種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吧!私心期待X330"T" ivy bridge+Windows 8
呵呵
本來就有在考慮 X220/X220T 了
但在那邊給我搞一堆亂七八糟的規格
如果下一代的 XxxxT 規格正常一點,我想我會想嘗試看看
Aramis wrote:
我想大和實驗室就是T...(恕刪)

X330"T"?
13.3吋平板嗎, Dell有一台XT3, 但是重達2.02KG
Stallings wrote:
呵呵本來就有在考慮 ...(恕刪)

X220/t是那裡不好了?
辨識碼 wrote:
X220/t是那裡不...(恕刪)
前面寫過了,自己去看
Stallings wrote:
前面寫過了,自己去看...(恕刪)

雖說Edge比較接近你的需求, 不過你即然選了ideapad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辨識碼 wrote:
雖說Edge比較接近...(恕刪)


說實話,因為看起來質感不差,上個月我才去買了一台 V370 回來玩玩,然後送給我外甥當生日禮物.....這台感覺還不錯啦

日常工作我還是比較習慣小太刀。
TP即便因為costdown使其品質不如以前,但以TP的血統以及現在的價位
還是相當超值,以IBM年代一半左右的價格,卻有著以往九成以上的品質
反正現在價格這麼便宜以及硬體進步神速,TP用個兩三年過保剛好賣掉
貼點錢再換一台新TP也挺不錯的!不然不選TP我還真不知有什麼牌子可以買.

家中一共有四台TP加上公司配的就有五台,使用1~4年不等
都無大問題,比起以前學生時代買的雙A牌,真的好上許多
所謂路遙知馬力,用越久越知道其他牌的不堪用、TP的耐操!
哇~現在就是要牽拖到是消費者的問題了

運氣不好? 帶賽?

換了一次新機加上送修兩次,誰不會對Thinkpad的耐用度產生質疑

前前後後弄了三次都弄不好,你說我的是特例?

還是我要用過Lenovo好幾台筆電才能上來抱怨, 才不是拿特例當慣例?


這麼會牽拖,那看到上面網友PO的送修率是不是又要通通怪到Lenovo家用筆電系列上?

真的是一皮天下無難事。有問題就有問題,做不好就做不好,哪來那麼多藉口。


如果單指Thinkpad的機械結構那是真的沒話說,非常的耐用

但是他的電子方面真的要再加強

如果一家筆電廠做到只能拿機械結構來說嘴,那還不如改行做裝甲車算了。
Lenovo聯想2011年9月16日在官網上宣布,宏碁前執行長蘭奇(Gianfranco Lanci)已正式加入聯想,擔任顧問一職,專注於Lenovo併購德國Medion以後的歐洲市場業務。Lenovo在聲明中表示,Gianfranco Lanci將在義大利工作,從事顧問職務,以協助Lenovo集團加快全球消費業務成長,並協助Lenovo集團整合旗下新併購的德國Medion公司。
Lenovo今年6月宣布以2.31億歐元的代價併購德國電腦品牌Medion(正式完成收購是在8月初宣布),這使得Lenovo在德國的市占率一舉躍升到前三名,德國是歐洲最大的電腦市場,併購Medion將有助於提升Lenovo在歐洲市場的業務拓展與行銷地位。
另據猜測,納入Gianfranco Lanci極可能是Lenovo進行下一個併購案的前奏。 Lenovo找來Gianfranco Lanci其實是看中他在併購方面的長才,也符合近來Lenovo藉由持續併購來擴大全球市占率的戰略。因為Gianfranco Lanci在擔任宏碁執行長時最重要的業績之一,就是在2007年併購美國Gateway電腦。DIGITIMES Research的資深分析師兼主任簡佩萍則認為[蘭奇將助聯想拿下全球PC品牌龍頭寶座](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cid/103/id/20146)。此外,據稱Gianfranco Lanci和歐洲通路商關係良好,可能使經銷商跟著轉向與Lenovo合作,宏碁歐洲團隊中相當一部分人才也極可能會跟著Gianfranco Lanci離開轉投Lenovo。

Lenovo公司已經連續超過7季成為成長最快的電腦品牌。 Lenovo公司去年全球PC出貨量約3,400萬台,今年上半年出貨量達1,800萬台,比去年同期成長19%,是全球五大PC品牌中唯一一家連續8季出貨量比去年同期正成長的公司。 藉當季22.9%的高成長率,Lenovo全球PC市佔率已在2011年第二季回升到全球PC大廠第3名,加上Lenovo於2011年7月已正式落實在年初公布要與日本國內PC市占率龍頭NEC合資成立新公司的事宜,今後NEC的電腦銷售量將併入Lenovo,而2011年8月Lenovo也已正式完成收購德國Medion公司(lenovo在2011年8月2日宣佈,對德國Medion公司的收購取得重大成果,已完成與Medion第一大股東、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Gerd Brachmann之間的購股協議。在計入lenovo從Gerd Brachmann先生及Medion第二大股東Orbis購得的股份後,lenovo集團目前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聯想德國控股公司(Lenovo Germany Holding GmbH) 共持有的Medion股份達51%以上,擁有對Medion約56%的表決權。
MEDION是德國一家消費性電子公司,成立於1982年,總部在德國埃森(ESSEN)。主要銷售及服務區域為歐洲、美國和亞太地區。主要産品有電腦、電視機、冰箱、烤箱和健身器材。雖然德國Medion公司在電腦方面只是年出貨量一百多萬台的公司,卻是德國最大的個人技術和消費電子產品企業之一,Lenovo集團首席執行長楊元慶表示,收購MEDION對Lenovo核心的PC業務,以及"行動聯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簡稱MID,又譯移動網際網路裝置、移動網際網路裝置、移動互聯網裝置)業務的發展,對Lenovo在歐洲業務的發展都將是有力的促進。Lenovo主要看中的是MEDION公司強大的銷售、市場營銷、服務能力、零售管道、且在德國有相當影響力。Lenovo收購Medion公司有利於加快進軍西歐消費市場尤其是德國市場的步伐! 預估這些利多將再推動Lenovo全球市佔率向上攀升,而超越戴爾(Dell),躍居全球第2,早已是現在進行式。(根據研究機構IHS iSuppli公布2011年第2季全球PC品牌出貨量報告,Lenovo是前五大品牌季增和年增率中唯一達兩位數的廠商,宏碁則是唯一衰退的業者。iSuppli指出,Q2全球PC出貨量為8,563萬台,較第1季增加6%,全球市佔率前五大分別為:第一名惠普、第二名戴爾、第三名聯想、第四名宏碁、第五名華碩,其中聯想因在中國市場市占率高達約三成二,受惠於中國經濟的高度成長、PC需求強勁,特別讓聯想得以蒙受其利,加上聯想在亞太區、新興市場、美國市場也有不錯表現,推升Q2出貨量較上季成長25.6%、至1,024.2萬台,年增率為23%,因此擊敗出貨季減4%的宏碁。
華碩雖擠下東芝,擠進第5大品牌,但華碩市佔率與蘋果差距不到1個百分點,極可能遭蘋果竄位,野心勃勃的三星又緊追在後。IHS iSuppli表示,蘋果因產品設計具獨特性,新款筆電Macbook Air和桌上型iMac銷售良好,第2季出貨量為380萬台,比去年同期的330萬台大增13.6%,市佔率相當接近華碩,三星Q2出貨量也突破300萬台大關,來到310萬台,年增率高達31.3%。
另據IDC第二季全球PC市場調查報告指稱Lenovo第2季銷售量至少為1,022萬台,居於第3名,與第2名的戴爾(Dell)銷售量1,062萬台,雙方差距僅40萬餘台,若以NEC第1季銷售量為70萬台估算,與Lenovo合併計算,Lenovo在第三季將有很大機會超過戴爾(Dell)。如果再計入德國Medion公司的銷售量,那Lenovo公司高層公開宣稱兩季度內-也就是2011年年底前就會在全球市佔率擠下戴爾(Dell),躍居全球第2大PC品牌的說法還是有所憑恃的!據評估,Lenovo若加上Medion和日本NEC,在NB方面的年出貨量就約2,690萬台,將大幅超越戴爾(Dell)的2,350萬台)。據悉,Lenovo公司高層目前還手握超過38億美元現金部位,瞄準全球潛在併購對象,問鼎全球最大PC品牌企圖心濃厚。


據了解,Lenovo公司2012年委外代工訂單分配由仁寶搶頭香,拿下4成以上訂單,緯創則吃到3成左右訂單,廣達分到1成以上,而和碩則只拿到小量訂單,但和碩是德國Medion的代工廠,Medion被Lenovo公司收購後,和碩有機會順勢擴大Lenovo公司訂單比重。

Lenovo公司去年全球出貨3400多萬台PC,其中筆記型電腦為2000多萬台,桌上型電腦(含AIO)為1000多萬台。Lenovo集團目前除了在全球現有7家自有大型工廠外( 未計入日本NEC的PC部門旗下的工廠與德國Medion公司旗下的工廠),也將很大一部份產品外包委由廣達、仁寶、緯創等代工生產(其中緯創為Lenovo代工商用機種、廣達主要為Lenovo代工消費性機種,也代工少部分商用機種、仁寶則2者兼具)。此外,Lenovo的一體成型電腦(AIO)代工訂單則集中在緯創、精英、廣達,仁寶及英業達與冠捷合資的英冠達,則取得小量訂單。 桌上型電腦代工單則是緯創、偉創力。關係密切的零組件廠商則有連接器廠宏致、太康,散熱模組廠超眾、雙鴻透過ODM廠間接出貨給Lenovo。
Lenovo官方說法是"2010財年Lenovo集團還是嚴重産能不足,產量缺口甚至高達1000萬台,目前各系列產品還供不應求,將擴大外包代工生產量,同時Lenovo在2010年年底於四川成都投資一億美元成立了[聯想(西部)產業基地],該大型產業基地並非只是Lenovo集團繼在全球7家自有大型工廠之後興建的第8家超大規模工廠,而是集[生產、銷售、研發]三個中心為一體,將擁有最先進的資訊化系統和自動化設施,匯集應用Lenovo公司全球現有7家自有工廠的最佳實踐經驗,保證其具有最高的營運效率。其中,生產中心佔地200畝,建築面積共10多萬平方公尺,設計年產能初期為 1千萬台電腦,將於2011年底投產運行。研發中心的規模則是初期網羅近1000位工程師,涉及行動網際網路服務及應用開發、行動網際網路服務平台建設、筆記型電腦及行動聯網裝置設備研發、高可靠技術研究...等領域。"
Lenovo官方高層:"為擴大產能,已經和仁寶洽談一段時間欲合資設立聯寶(合肥廠),預定2012年底量產。Lenovo公司與仁寶的合資案雙方決定出資總額3億美元籌設新公司,第一階段先出資1億美元,第二階段再出資2億美元;Lenovo在新公司聯寶7席董事中握有4席、仁寶占3席,而仁寶將取得聯寶49%股權,Lenovo則占51%。聯寶是國際PC品牌商與代工廠合資的首例,但以Lenovo公司的高成長表現來看,為了因應今後規模持續成長所需要的產能,像聯寶這樣的(與代工廠深化合作的)合資擴產計畫,很可能再度出現,相信後續還會有其他的合資案例。"

其實,Lenovo會在四川成都設立大型的生產、銷售、研發中心,是因為世界上較大的幾家PC品牌業者及多家為其服務的代工廠商早已紛紛開始向中國內陸遷移。
惠普(HP)、宏碁和華碩選擇了重慶,戴爾(Dell)和聯想(Lenovo)則選擇了成都。
廣達(Quanta)已到重慶設廠。仁寶(Compal)和緯創(Wistron)也在成都與重慶兩地都有設新廠。

兩年前,英特爾(Intel)把上海的生產線西遷至四川成都。現在該公司全球生產的晶片,有一半在成都廠房進行測試和封裝,完全改變了中國西部不便進行出口業務的普遍印象。英特爾(Intel)把美國、以色列、愛爾蘭和大連廠房生產的晶圓空運到成都,封裝測試後再從成都空運到中國市場和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經香港轉口。

另一方面,IBM則在「成都天府軟件園」成立服務中心,為其中國和海外市場客戶進行資訊科技外判工作。在IBM成都服務中心,除了四川的本地員工外,也有回鄉工作的軟體工程師,他們大多不願意在人口擁擠的沿海地區工作。

宏碁全球副總裁Oliver(兼任中國區總裁)稱:「重慶剛開通了通往歐洲的火車,這對ACER來說是決定性的。」Oliver說:「筆記型電腦就像蔬菜一樣,越新鮮越好賣。」 「宏碁過去委由代工廠在長江三角洲生產的筆記型電腦從上海的港口出發運往歐洲,海運需24-28天。現在利用中國西部跨越多國後直達歐洲的鐵路,運輸時間縮短了至少12天,在旺季,對歐洲促銷非常有利。」Oliver稱:「又比如說宏碁的平板電腦是最早採用Android 3.0系統的一批廠商,領先對手2-3周,通過鐵路再提前到貨2周,比對手快將近1個月。而一個成功的IT公司,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把最新的技術先於競爭對手兩到三個星期送達消費者手裡。」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西部現已培養出大批電子工程師和相關技術人員。中國決定把更多的軍事技術轉為民用,而中國西部軍事工業十分發達,得以成為電子業界發掘高科技人才的寶庫。

除較低的營運成本外,中國西部也有大量的本地工人,因此受到青睞。這些本地工人寧願留在家鄉工作,不願意到離家遙遠又生活昂貴的沿海省份打工。

電腦大廠戴爾(Dell)則在2010年比Lenovo略早了一步決定在四川成都開設戴爾(Dell)第2個中國營運中心(新的生產和銷售基地),戴爾(Dell)並宣布拓展目前其在廈門的營運基地,預計在未來10年之內在中國投入1,000億美元。
2010年10月15日,積體電路微晶片“鼻祖”美國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I,NYSE:TXN)在進入中國25年後的首個大型製造工廠在成都高新西區開業;同日,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企業、高品質分離式和類比式半導體製造與供應之領導廠商--美國達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Diodes)與成都高新區簽署投資合作協議,Diodes在中國最大的生產製造中心於2011年07月19日在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奠基,3年內將完成2億美元的初期投資 。
富士康(Foxconn)的動向也十分受矚目。該公司正在成都設廠代工生產電腦、電視機和電子遊戲機(電子遊樂器),據稱會僱用12萬名工人。鑒於四川的經營成本較低和勞工供應穩定,預料將有更多投資者進駐該省。
另一方面,廣達(Quanta)、英業達(Inventec)、富士康等最近也到重慶設廠。意即富士康(Foxconn)在成都與重慶兩個城市都設立了工廠,而另外兩家大型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仁寶(Compal)和緯創(Wistron)也在成都與重慶兩地皆有設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