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聯想,饒了 Thinkpad 一命吧!(不只X100e,還有ThinkPad Edge 13'')

eintagsfliege wrote:
12吋有七列鍵盤,重量、效能、堅固性、散熱都比X61系列好
身為在 X200/X61 間掙扎過的用戶,我要抗議一下, X200 在重量、堅固性並沒有比 X61 佳,重量純粹是因為採用了 4cell 方形電池,等於是拿續航力換帳面上的重量數字,基本上是一樣。 堅固性的話兩台也是差不多的。
而且身為下一代 ThinkPad ,效能改進也是應該的不是嗎?

散熱是您提到的這幾項當中,唯一真的有明顯改進的部份, X200 的確各種情況下散熱都比 X61 優,採用的 4 段式散熱風扇也讓機器更安靜了。 並且也成功的解決自 X60 以來討厭的右手網卡發熱問題,所以 X200 的進步,當然還是不容忽視的。


eintagsfliege wrote:
T/R400系列維持一貫水準,也比61、51好
T400/R400 系列有鍵盤和組裝的問題。

eintagsfliege wrote:
X301、T400s是集過去經驗技術大成的經典之作(價格也是過去的高階水準)
這點我非常認同! 這點顯示了 Lenovo 對 ThinkPad 的重視,讓自 IBM 後期以來研發經費減少的問題明顯改善,推出了好久不見的高階機種! IBM 全盛時期的經典 ThinkPad ,有重振之勢。

eintagsfliege wrote:
第一眼只會說:哇!這白色好漂亮哦!我想要!
嗯…… 真的很漂亮嗎?

我覺得 Lenovo 接下 IBM 的這個棒子,也許壓力也很種吧? 畢竟要面對的是全球無數小黑迷的超高標準和期盼。
Wayne - #teampixel
abev66 wrote:
嗯…… 真的很漂亮嗎?
我覺得 Lenovo 接下 IBM 的這個棒子,也許壓力也很種吧? 畢竟要面對的是全球無數小黑迷的超高標準和期盼。

新系列的設計我個人沒有覺得很糟,就是跟流行了一點
外形設計並不是只有這種樣式才叫有設計感
講更白一點,我個人偏好60~80年代的家電/電子產品設計
例如:這是Marco Zanuso與Richard Sapper於1965年設計的西門子電話(可折叠的轉盤電話!)


ThinkPad不管怎樣都還留有一點那個年代的傳統
Marco Zanuso/Richard Sapper設計的攜帶型收音機Brionvega TS 502(1964)


Richard Sapper最出名的Thinkpad 700C(1991)


我心目中TP一貫的黑色、實用、沉穩才是最好的設計
我始終都認為這種實用哲學才是百看不厭的形式來源
但是,白色的TP不見得就不好看喲!

看!這台1986年由德國人Richard Sapper設計的白色IBM多漂亮啊
IBM第一臺Laptop!Model 5140, "Convertible".


(對不起我是德國控,我真希望TP設計團隊有德國人參與,正確說我真希望看到有超越Richard Sapper的經典設計)

我認為白色一樣可以表現出TP特有的扎實機械感
至於我妹說的那種白色嘛……嗯,你知道一般人的反應的

以上圖片引用自I D E _ V I R T U A L _ D E S I G N _ M U S E U M
為什麼
好像沒人覺得這也可能是出自Yamato之手?
chaos1012 wrote:
為什麼好像沒人覺得這...(恕刪)
是啊沒錯。 怎麼了?
Wayne - #teampixel
觸控板難用死了,不適合懶人.......我也只要小紅點~
ethanp wrote:
這種設計風格也等於沒...(恕刪)


是傳說中的團團圓圓限量版嗎?!

噗~ 我是來亂的 逃~~~~~~~~~~~
主力機種
T 和 R 的合併,是在時代的潮流下必然的方向
不過現在看的到的,

T 是向下走貼近 R,沒有高階的 T 了
T-s 與期說是 T ,不如說是 X 的高階版

高階的 T 中空化,這些老黑有來說,是一大打擊

因為要以前要高階 T 的,必須加碼往 W 去
(往 T-s 去的比較偏向要台大號的 X )
或降格以求的去找 T 低階的

以往,高階 T ,
兼具市場主流,技術下放,未來延伸性和發展的方向的指標

現在,R T 合併後,不難看出整個方向,大體是向 X 走

原先黑友心中的高階 T
也變的更輕更貴但部分捨棄效能的 T-s
堅守 W 的,或許不算少數
但以原先對 T 有很多期望的黑友,也許要小小的失望了
同意womiyeh ,傳統帶有性能取向的高階T系列(即先前的T-p,現在的W),就目前可能的發展來看,產品陣容不過往那樣豐富。

T4x0s 的CPU不能更換、使用1.8"主硬碟、輕薄機身對散熱的限制,可視為放大&加入Ultrabay的X系列,而不像T系列。

目前ThinkPad 最高階的技術,好像是通通放在Ultraportable 定位的機型。
或者說,重點不放在發展14/15吋的高性能機種,所以在此定位只見中階機型,而不見類似X300/T400s 的高階機型。
--------------------

以前的T系列被切割為目前的T和W系列。但以15吋機種來說,機體和技術也許是共通的?
小弟對T-p 和W的差異不那麼了解,特別是W系列為何無法填補高階T的定位,這點可否請womiyeh 解說一下,謝謝,
不過小弟也很好奇,W系列不像T-p 一樣有14吋機種,是因為市場考量,還是因為有技術上的問題?
其實小弟覺得
T-p 有 W 不可替代性,主要是面版和主機版的彈性化

最大的差異在面版
15" T 和 T-p 共容的有四種
XGA -> SXGA+ -> UXGA -> QXGA
15" T 15" T-p T-p 客製

其中後三者為 IPS ,以 W500 和 W700 的價位
應該要有 IPS(AFFS) LED(CCFL)背光的機種可供選配

像是 x200t 雖是寬屏,但也有 AFFS,所以 x200 的使用者也受惠了
x60/x61 甚至也有 SXGA+ 的 AFFS 可選 (也是X-t的技術下放)
當然,可能是面版廠不願作的非戰之罪
(評估W的銷售量小於 X/X-t ,或前代 T/T-p總合)

再來是主機版 T/T-p 以前是共容的
使用者可任意的依效能/電力/面版
作彈性的組合和調配
像 14" 的 T 換裝 T-p 的主機版 ,15" T 換裝 T-p 用的面版
還是 T-p 只需要面版長時間用眼,但效能夠用就好,降階成 T 內顯的主機版
(用 9 cell + ultrabay battery 的話,還可以有接近 X 的電力)

嚴格來說,好像不是 W 無法取代 T-p
而是 T-p 可以依使用者需求,選擇過,或是不及,或過猶不及
W 的話 少了T/T-p組裝的彈性 變成不是選擇過,就是只有不及可以選

像是預算需求較高於 T400 ,但沒高階 T400 / 500 或 T400/500p
不是加碼到 w500/w700 ,就是前代的 T60p/61p 反而更合乎需求

在 W 出現後, T-p / T 變成一刀二斷

T 和 W 系列。15" 機種來說,機體和技術應該是共通的
至少在看過 Tpuser 站,看過死忠派的黑友
拿 W500主機版 T60p特規的QXGA面版 T60 15"機殼
組裝成 T62p … 功能幾近完整
但是機身東一塊西一塊的…

所以小弟推想,W 應該是過渡到寬屏
主機版和面版相容性 對機身比例和零組件最佳化
Thinkpad 還沒作好準備

或者是對於市場轉向低價機,沒時間準備

或者對市場高階是輕薄化,不如同樣的成本,把重心放在 T-s 較輕鬆

總之,個人認為,傳統恰如其分的 T-p 都是犧牲者

T/R 的合併且偏 R 走,也是低階平價機來迎,不得不然的趨勢
從T500 和W500 採用相同的硬體手冊(Hardware Maintenance Manual )來說,小弟覺得這兩台15"的大黑,零件有可能是共通的,不過這只是猜測。
像中國有些W500,使用和T500相同的Radeon 3650m顯示晶片,讓小弟更懷疑兩者的零件是否共通。

比如說,是否可以讓W500降級使用T500整合顯示的主機板、散熱模組,或者改用WXGA的面板,而不影響外觀(不必挖孔、鑽洞、...)?
------------------------------

以美國官網客製化選項來說,T500有WXGA(CCFL)、WXGA(LED)及WXGA+(CCFL)三種規格,而W500只有WUXGA(CCFL)一種規格。
不知是否為了市場區隔,T500和W500能選擇的面板規格都受到限制。

如果T500和W500確實共通,那DIY是個方法,但缺少原廠保固的保障,成本也許比較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