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微星的GF75真的到貨了
17.3吋只有2.2KG比許多15.6吋的效能機還要輕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實機就是這樣,窄邊框的就是比較漂亮,全尺寸鍵盤也回來了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GF75的背蓋長這樣,進氣孔很多,不過風扇正下方是沒有開孔的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機器拆開之後是長這樣子的,雙風扇+4導管+4出風口,CPU/GPU分離散熱互不影響
對比背蓋進器的設計,SSD和RAM都有進氣的風道散熱
PCH的位置就比較沒有顧及到了,散熱片拆背蓋就能加
可以的話就加一下吧,對比GF63的話,1T傳統硬碟改為7200轉的會比較快
散熱的設計有點怪,一般來說後方應該是主散熱,這一台用看的就知道不是
後方的散熱片設計相對窄小許多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左右2邊的散熱片寬度達到3.4公分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後方的寬度甚至不足1公分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全原廠的狀態,R15的測試可以跑出1063CB的分數,算是不錯
最高功耗會達到77.79W,但是最高溫度達到了95度C
基本上這樣的溫度是比較不理想的
建議要使用XTU優化調整,R15的測試建議要在90度C以下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AIDA64 單勾FPU燒機可以看到功耗牆在45W
在28秒叡頻時間內溫度會快速拉高,過了壓回45W
在45W功號的限制下,溫度是可以有效的被壓制的
基本上是可以在80度C以內的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跑3D的測試,因為單通道而已,這個8750H的物理分數只有8307而已
顯示卡的圖型分數是8932,是1050TI MAX-Q的標準分數
溫度的表現就都是非常的漂亮的,顯示卡甚至只有64度C
以上的測試都是沒有開風扇加強原廠預設的狀態

由以上的實測可以確定這一台GF75的散熱算是優良的
當然透過XTU調整優化,甚至是更換散熱膏之後應該會更好
散熱的表現是高水準的表現
這一台筆電的重量只有2.2KG而已
比許多搭配標準電壓處理器的效能機種的15.6吋還要輕
相信這一點是會吸引到許多人的目光的
不論是玩遊戲或是繪圖工作更大的螢幕都是會有更好的體驗的

最近微星的筆電爆殼的狀況看起來是有比較多一點
雖然原廠都有提供可以接受的售後服務
這一台筆電基本上我有試過,單手打開螢幕算是可以的
剛開始底部是會有一點點翹起來,但是是可以單手開螢幕的
這樣就表示轉軸的設計不會太緊,相對的應力就會比較小
應該是比較不會那麼容易爆殼的

在來很多人應該會關心這一台筆電的尺寸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原廠的規格表在這邊,但是到底是小多少呢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拿了5台微星的筆電來疊疊樂一下
可以看到GF75的寬度要比GL72小了不少
跟GE62地差距不大,厚度的部份也只有比GS的厚一些而已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5台筆電後面對齊,右邊的實機疊機圖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5台筆電後面對齊,左邊的實機疊機圖

基本上經過上面筆電的疊疊樂比較圖片
我們可以看到GF75的大小幾乎要跟GE62差不多的
也就是說市面上的15.6吋的筆電包包
大部份都是能夠裝的下這一台GF75的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17.3吋的包包並不好買
可以選擇的款式要比15.6吋的少非常的多
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GF75的轉軸設計也是不一樣的了
應該是不會那麼容易發生爆殼的問題了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散熱膏改MasterGel Maker Nano極致散熱膏 11w/mk
然後用XTU優化調整跑出來的分數超漂亮
溫度也降低了非常的多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上2933高頻DRAM 雙通道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優化調整散熱加強之後,還有2933雙通道的加持
物理分數上到了12799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一般來說I7-8750H 降0.14V以內都是可用的電壓
這一張是降0.13V 經過散熱加強處理之後的真實表現
這一張是有上液態金屬的
實測3D11最高溫度只有64度
顯示卡也只有63度C
這樣的表現可能比很多旗艦厚機都要漂亮的溫度

每一台筆電基本上花點時間用XTU了解一下產品和晶片體質
然後針對使用方式做一些優化調整是會很有幫助的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請購買的店家幫你更換散熱膏
或是你自己會拆裝筆電的話也是可以自己處理
散熱膏沒有練習過可能要塗超薄要花比較久的時間
散熱加強和XTU優化調整過去是會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效能可以更高,溫度可以更低,風扇的轉速也會降低更安靜
相對來說灰塵的累積也會變慢,好處是非常的多的
業內的人應該學習了解來服務你的客戶
使用者也應該學習了解讓筆電更好用也更耐用

電源是65*31*145mm的大小
19.5v*6.92a=135w
不含電源線是443克的重量
體積比過去的120w還要小
重量的話也比過去485克左右的120w輕一些
基本上比那些2.9kg重的17.3吋真要要輕太多了
特別是功耗大的變壓器有些都要快900克了

基本上這一台17.3吋的GF75算是跨時代的產品
2.2KG的重量和整體的設計基本上拿起來甚至比大部份15.6吋的更輕薄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這是外面便宜的翔龍15.6吋筆電避震包,這台GF75裝下去剛剛好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包起來真的非常的合身,你不用在擔心買不到避震包了
這一個外面不到200元就可以買的到了,便宜又好用
包起來放行李箱安全又方便的出門攜帶方式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這是另外一款沒有拉鏈的軟包,適合做筆電包的內包加強保護力
價格通常也不到200元,一樣是買15.6吋的版本,尺寸剛剛好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包起來就是這個樣子,沒有拉鏈也不容易刮傷筆電
筆電裝進去頭套拉起來包住就好了,方便快速的攜帶保護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TARGUS長青款的15.6吋測背包,捷元筆電送的就是這一款
還算好背不重也挺耐用的,賣了很多年了的長青款
適合上下班使用就是標準的公務辦公風格,過去17.3吋的筆電要找側包好難阿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裝進去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就算在加上防震軟包都是可以的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筆電裝進去背起來的樣子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GF75低調的品牌LOGO裝在這個低調的包包真的剛剛好
如果是工作使用換這個包真的還挺不錯的吧
雖然說原廠的灰龍版也是挺低調的潮設計了
但是就是後背的對許多商務人士就是沒有那麼方便使用

關於筆電的差異不同
我有寫過一些文章你也可以看一下
應該可以更了解筆電的
用專業去探索筆電的真相--U版處理器的優勢與限制

用專業去探索筆電的真相--電競遊戲筆電搭配標準電壓CPU的應用與差異

用專業來說明電競筆電對於CPU處理器效能表現的一些正確觀念說明

電競筆電搭配高頻DRAM對遊戲體驗的影響可能遠比你想像的大

專業知識和服務能力能幫入門款的FX504GD 0181D帶來甚麼樣的差異和不同

如何利用XTU來了解和優化你的筆電

FX505GE 深度了解 潛能發掘 優化調整 改裝升級 散熱強化 超級進化

關於asus12V風扇對於筆電散熱優勢的說明

用專業跟經驗來跟大家說明筆電灰塵清除方式的差異

多年經驗與專業,針對筆電用散熱膏推薦與說明

讓我用專業來介紹一台特別的筆電--捷元15R

Deskmini Z370 GTX1060 搭配I5-9600K DDR4-2933 高效能迷你遊戲機

微星GF75 實測與拆機內部說明 外加5台筆電比大小
請問面板和GS73或GE75是一樣的嗎?面板色彩是98% sRGB嗎?

nomo3737 wrote:
請問面板和GS73...(恕刪)


不一樣
目前GS73配的是120HZ的TN
GF75配的是72% IPS 60HZ
GF63配的是45% IPS 60HZ
以上都是說FHD版本的機種
17.3吋窄邊框機種
看起來不僅是尺寸到位
大小跟重量與普通15.6吋差不多
標準15.6吋有的數字鍵也回來了
這個規格也比較符合大部分的用途
這台好拆嗎?
這個價位,目前最好的機種應該就是gf75了!
華碩fx系列17.3吋散熱不太好好又重,這台gf75真的感覺很棒!
另外我在官網看圖片,後面是會被轉軸撐起嗎?還是沒有?
另外變壓器規格是?加起來應該不會超過120w,應該不會很重吧?要是變壓器很重,的話,那又失去當初做輕薄的目的了
而且gtx1050ti max-q好像跟標準版的gtx1050ti在遊戲上的幀數差不了太多?感覺gtx1050ti沒有存在的必要XD

SMH642800 wrote:
這台好拆嗎?這個價...(恕刪)


電源是65*31*145mm的大小
19.5v*6.92a=135w
不含電源線是443克的重量
體積比過去的120w還要小
重量的話也比過去485克左右的120w輕一些
基本上比那些2.9kg重的17.3吋真要要輕太多了
特別是功耗大的變壓器有些都要快900克了

這台就微星目前的筆電來說算是非常好拆的
幾乎沒有卡榫會斷


這台我有看到開箱,螢幕轉軸會撐起筆電,所以散熱才會設計旁邊為主,另外想請問一下,gtx1050ti max-q對比標壓的gtx1050ti,遊戲方面而言如何,夠應付嗎?
答達大師 wrote:



電源是65*3...(恕刪)

SMH642800 wrote:
這台我有看到開箱,...(恕刪)


基本上那個轉軸的設計我覺得主要不是要頂起機身用的
後方的出風口會變成往上吹熱風出來
其實你開到一般使用的角度是頂不太起來的狀況的
要把底殼頂比較高的話那個角度太大了不好用
這個設計應該是加強轉軸能夠承受的應力為主吧
這一台我是任為可以的話還是用東西頂高吧

GTX1050TI MAX-Q的板本
基本上用起來真的還挺不錯的
溫度真的低效能其實我覺得是夠用的
跟一般的1050TI差異真的不大
這一台我有增加了一些包包實裝的說明你可以看一下第一篇文章的說明
得益於窄邊框設計,大小差不多,但重量目前真的只有gf75能達到這麼輕,不過我發現一點,那個耳機孔設計的位置有點不太好,它剛好在右側中間,這樣其實會阻礙到滑鼠,除非桌面空間夠寬 

另外能不能拜託大師測個續航?雖然官方說7個小時,但還是想知道實際的續航(打一些文書報告、上個網站、看youtube影片之類的)
答達大師 wrote:



基本上那個轉軸...(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