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透過功耗、時間、溫度監控等變數
來控制CPU的性能輸出
一般使用與遊戲上,要長時間100%的CPU
可以說是不太可能的,像是載入場景讀取過程
CPU使用率高,進遊戲後反而不一定
絕大多數是GPU高使用率居多
需要應用CPU運算能力的,工作比較有可能
跑渲染、運算、影音剪輯等,反而仰賴CPU
不然廠商也不會開始推高性能工作筆電
但像不間斷燒FPU,功耗不會持續峰值
不是散熱問題,而是電子元件壽命的考量
這些限制都在EC內限制住了
換散熱膏只是提高CPU與GPU導熱效率
不是完全沒用,但遇到EC的限制還是以EC為主
不然就不會有長時間燒機,最後溫度不高
但CPU功耗限制在45w這種事了
筆電裡面不是只有CPU與GPU
供電散熱反而是長時間高頻的瓶頸
看看目前主流主機板供電的散熱模組
用到熱管與大型散熱鰭片的設計
而筆電是透過薄薄一片均熱板
連到CPU散熱片而已
就能了解筆電效能的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