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hope wrote:
若以大學畢業舉例,大陸大學畢業起新應該是3000rmb(約台幣14000)
我的意思是說我離題了啦,岔開來講一下,
我的立場前面回文已經戰過了,我是不認同微星派,但我懶得講下去,
我現在最好奇的是到底什麼時候上市,反正上市就見真章,
模仿的問題....國外網路上也有討論,就我看到的也是認為過度模仿的居多。
薪水的部份真的是離題,我只是順便講一下,
就我所知,現在大學起薪低於25000的多的是,重點是老闆幫你東扣西扣,扣到最後剛好符合法令最低工資。
我不敢說我知道的很多,就知道的部份隨便舉兩個例子:
某家台灣前三大的工程顧問公司(規模約1500人),五年前的學士起薪等於現在的碩士起薪(好像還稍高一點
),五年前的碩士起薪等於現在的博士起薪,你現在就算以碩士學位進去,十年內你的薪水都很難超過五年前的學士,因為連調薪頻率與幅度都大福降低。所以台灣最優秀學校畢業的工程科系學生,很多人算一算,乾脆去考公務員,總薪資比較低,但時薪還比較高。第二個例子,大陸沿海二線城市一家約50人規模的建築師事務所(對台灣來說算大),一個大學畢業專職Render做效果圖、大部分可以準時上下班的員工,兩年前的薪水至少5000 RMB,而且他還不滿意,想去一線城市發展多賺錢,後來還真的被老同學拉走了。對照一下台灣的事務所,嗯,我只能告訴你薪水頂多好一點,而且工作不定時,加班是常態(不過現在沒得加了),工作份量起碼是人家同樣薪水的兩倍,我們這邊食衣還稍貴一點呢,住行更是貴多了。那麼,台灣有規模的大型事務所呢?如果你在這波不景氣之前進去業務還很多的時候,一個正職的大學畢業生可以領到40000元,不過這個40000是用爆肝領加班費換來的,你能夠領幾年?當然我挑的例子是糟了點,還是有不錯的事務所存在,但真的要靠一點運氣。
就現在的態勢看來,十年內兩岸薪資逆轉很正常,我相信在很多領域早就逆轉了。有講得不正確之處請多包含,我只是順勢一提,其他工作有成的前輩見笑了。我提到這個只要要跟weihope說,我們想像中的兩岸優勢,很多時候只是想像。微星的作法跟對岸也沒什麼差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