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昨天在那篇"原來現在的業務答大師 都要裝得很有本質學能來拉攏客人阿"裡面
有說已經又有朋友在我推薦下去處理了P75 9SF,本來想說跟朋友要處理的結果並且分享在那裡面,
但實話說我不想寫在那棟連專業都不尊重的樓裡。
(我不是說所有人,裡面還是有一些人看起來不是同業在攻擊的理性人士)

結果我就直接傳上來,如果那裡有人說有能力處理到一樣,
沒關係,同樣的價格我下一個朋友就介紹過去你那邊處理!
不行的話就別只出一張嘴~~~


※先說明好,測試不是我跑的,而是朋友去處理的時候他們現場測的※
處理之前是這樣
3DMark 11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Fire Strike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Time Spy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Cinebench R15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Cinebench R20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處理之後,沒有解鎖效能是這樣
3DMark 11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Fire Strike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Time Spy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Cinebench R15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Cinebench R20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不好意思,到這邊基本上我看到表現的差距就已經讓我很驚訝了
更不用說我朋友在現場親眼看到的訝異!
以為只有這樣??
那更不好意思了,因為他主要是要工作用(CAD/Ravit/Lumion為主),所以還有處理解鎖



處理之後,解鎖效能是這樣
Cinebench R15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Cinebench R20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Cinebench R20(沒有開監控)
經過大師調整的P75 9SF,果然差距就是很大!

工作效率是我們最關心最重視的,可不想跑一張圖等很久。
不要說什麼要效能就不要選薄機,我們也知道GT厚機天生散熱比較好,
但是要帶到客戶那邊就不是那麼方便。
而且實際上這台的總花費,
再把大師服務的價格加上去以後還是比同樣2070的GT75便宜了6000多
原廠P75狀況下又是如何

我很中立,我就不多說什麼了

每個人都有眼睛 都有大腦去判斷是非

我認同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想法不一樣

大師是蠻激進再做這件事情的,我看的出來~

我自己本身也再使用XTU,也去降低電壓,但是我依然可以回原廠

畢竟這是INTEL原廠出得軟體,我是不知道各位是否跟我一樣,有看一些國外的專業網站的評測

蠻多國外的YOUTUBER都會用到這樣的優化,甚至連印度那區塊地都理解這軟體的好

那我就不知道我們國家是怎了,網路很發達,應該是可以多爬文看看

國內國外的網站,英文GOOGLE一下都有很多相關的訊息

我一開始也是反對筆電用三小XTU,當原廠傻子嗎??

但是用了之後,實驗證明,能用數字表現出來的話,你不信嗎?

那跟XX發大財有什麼兩樣?能數字呈現的東西你都不相信了?那你都用甚麼去做一個決策的判斷?((不是針對這文章
小宅開箱,3c玩樂趣!!看開箱選3C在LINE官方帳號登場 http://nav.cx/hAmYkj
跑分看起來是不錯
但實際使用起來是否有效能提升的感覺
Death小宅 wrote:
原廠P75狀況下又...(恕刪)

其實一直以來intel抓TDP都算準
是8代之後因為堆核心的因素
才導致實際功耗和熱量變高
而維持45W的散熱力反而不能跑出該CPU的所有性能
變成開高供電和散熱能力的廠商比較有良心
高功耗的情況也讓XTU大幅度提高實用性

雖然i7-8750H之後就不可能用45W跑滿
但可以發現intel同類型的CPU TDP通通設45W
"遵循"規定的廠商反而變成壓抑性能
"違反"規定開高功耗的廠商反而是佛心
這其實跟intel對廠商的作為有影響

例如當年推小筆電時
微軟和intel為了防止打到主流市場
聽說要用atom CPU + 2G Ram
才能以優惠價格買到合法授權的簡易型作業系統

不過我想intel應該是不會對開高功耗的廠商
執行處分或刪減優惠
這會變成一個很奇怪的情況
就像是老師考試不抓作弊
那作弊的同學反而能得到更高分數
遵守規定的同學因資源和實力有限
只能得到及格邊緣的分數

道德上而言
intel應該要提醒廠商TDP已經不是衡量標準
請自行增加供電和散熱需求以發揮CPU效能
但看ark網頁還是可以得知
即便是i9-9980HK也是寫TDP 45W

那這樣要怎麼去評論廠商供電散熱的事?

其實比較正確的方向應該是
intel的CPU應該要以45W的基準
不斷提升該有的性能才對
只是現在卡在14nm+++
基本上能耗比應該沒辦法有顯著提升
面對AMD的逆襲也只能堆核心
造成的結果也就是功耗爆增

不過功耗衝上去也有好處
就是筆電的性能可以無限趨近桌電
這樣使用者工作不會再受限

筆電廠商依CPU性能開高功耗和散熱還是比較好
畢竟能充分發揮效能 價值才能體現
那個把i9-9980HK塞進薄型機的就別說了...

墮落的黑貓 wrote:
結果我就直接傳上來,如果那裡有人說有能力處理到一樣,
沒關係,同樣的價格我下一個朋友就介紹過去你那邊處理!
不行的話就別只出一張嘴~~~回報你.(恕刪)


講的挺不錯的,感謝你的證明和發文
基本上我們是把專業做到了來分享給大家
很多人就只能出張嘴你叫他做專業真的太為難他們了拉
不要說沒有辦法做到這樣的效能和溫度的差距
甚至有很多人你就算有更高的效能給他們使用
他們也沒有能力去應用來增加工作效能或是遊戲體驗
那樣的人就是更不用講了

買筆電不看效能和溫度表現的是要買甚麼的拉
那些說效能用不到的就更好笑了
真的那樣的話廠商還要賣新機嗎
後面也可以不用研發新的產品了阿
反正大家不是都夠用了嗎
AMD現在也不用翻身了阿
其實INTEL的行動處理器TDP應該只是一個低標
H版的45W就是規範你要搭這些CPU
你做的筆電就應該要讓CPU至少可以跑45W
如果做到那種會有情況因為散熱問題要降到45W以下運作
那就是違反消費者基本該有的效能
那樣應該要抽調獎勵和補助費用
因為那樣會讓使用者體驗到的效能連INTEL規範最低的都達不到
我想這樣才是比較正確的吧

U版的應該也是一樣的道理
至少就應該要有15W以上的效能
不然被壓到5-7W的功耗去運作不是有更低功耗的產品了嗎
當然廠商可以去加強散熱(通常會增加一些成本還會讓機器變重變厚)
這些代價通常也並不是消費者喜歡的
但是增加的效能就是些消費者要的了
這樣產品就可以更多元,讓消費者依照需求去選擇
只是相關的資訊真的太不對等了
還是太多人只看規格不知道效能其實會差很多的



rockmanxza wrote:
其實一直以來intel抓TDP都算準
是8代之後因為堆核心的因素
才導致實際功耗和熱量變高
而維持45W的散熱力反而不能跑出該CPU的所有性能
變成開高供電和散熱能力的廠商比較有良心
高功耗的情況也讓XTU大幅度提高實用性

雖然i7-8750H之後就不可能用45W跑滿
但可以發現intel同類型的CPU TDP通通設45W
"遵循"規定的廠商反而變成壓抑性能
"違反"規定開高功耗的廠商反而是佛心
這其實跟intel對廠商的作為有影響

例如當年推小筆電時
微軟和intel為了防止打到主流市場
聽說要用atom CPU + 2G Ram
才能以優惠價格買到合法授權的簡易型作業系統

不過我想intel應該是不會對開高功耗的廠商
執行處分或刪減優惠
這會變成一個很奇怪的情況
就像是老師考試不抓作弊
那作弊的同學反而能得到更高分數
遵守規定的同學因資源和實力有限
只能得到及格邊緣的分數

道德上而言
intel應該要提醒廠商TDP已經不是衡量標準
請自行增加供電和散熱需求以發揮CPU效能
但看ark網頁還是可以得知
即便是i9-9980HK也是寫TDP 45W

那這樣要怎麼去評論廠商供電散熱的事?

其實比較正確的方向應該是
intel的CPU應該要以45W的基準
不斷提升該有的性能才對
只是現在卡在14nm+++
基本上能耗比應該沒辦法有顯著提升
面對AMD的逆襲也只能堆核心
造成的結果也就是功耗爆增

不過功耗衝上去也有好處
就是筆電的性能可以無限趨近桌電
這樣使用者工作不會再受限

筆電廠商依CPU性能開高功耗和散熱還是比較好
畢竟能充分發揮效能 價值才能體現
那個把i9-9980HK塞進薄型機的就別說了...0分..(恕刪)
墮落的黑貓 wrote:
昨天在那篇"原來現在...(恕刪)

呃…不好意思,版大
您好像有圖片誤植了喔…

山豬先生 wrote:
呃…不好意思,版大...(恕刪)


啊啊,多謝,真的沒注意到!
已經重新傳上對的了

墮落的黑貓 wrote:
啊啊,多謝,真的沒...(恕刪)


基本上我還是來幫忙說明一下效能後面的代價好了
這樣調整是可以有最強的效能
基本上都可以持續4150CB以上的效能輸出
這樣的長時間效能輸出是超過微星原廠的GT75 9SG搭配I9-9980HK的表現的
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是用液金解決了熱傳的瓶頸
然後優化條降電壓優化能效比,讓功耗和發熱量降低一些
然後吧散熱盡可能的加強和利用到
才能有這樣的高效能表現的
能做到這樣真的是多年累積下來的專業

但是在這樣處理後的運作功耗還是會在100W左右跑不掉的
這就是代價,溫度壓的住,供電也OK就是可以使用的狀況
但是這些熱還是要透過散熱器去處理掉
一樣要讓風扇到高轉速灰塵的累積是最大的問題
原廠的狀況可能8個月到1年清潔保養一次
處理過後可能要每半年就處理一次才不會爆溫度
基本上這很容易理解的,熱傳瓶頸大幅的解除
在100W高功耗運作下,灰塵累積的影響也會比較大的
所以不能累積太多灰塵才處理
這就是超高效能解鎖功耗的代價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9. 請勿在討論區發表商業性質廣告或是為特定網站宣傳。

接獲回報發現,有數個帳號來自相同登入來源,且除了有針對品牌、店家所提供之技術優化服務,於討論區中大量進行發/回/推文的宣傳、曝光等廣告行為外,亦有針對非廣告品牌的不理性發文攻擊等使用情況。

故此篇發文主題唯讀不再開放討論,所有帳號一併於停權公告區明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