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用桌機接大螢幕處理公務
回到家之後就用家裡的電競筆電外接電視娛樂休閒
需要加班趕東西就遠端連回公司電腦作業
偶爾要外出會議時就帶著自己的筆電上班擋一下
還算是在中間取得了一個平衡
但自從去年工作職務調整之後
會議數量大增..
筆電對我而言從本來的偶爾出勤
變成每天都要帶著跑...
當然本來的用法也不是不行
只是本來的筆電加變壓器快3KG

移動上相對吃力..
加上本來是用1050Ti顯卡
跑遊戲也愈來愈吃重..
讓我興起了乾脆公司桌機跟目前筆電都處理掉的念頭
整合成一台CPU效能和顯卡效能都比較好的筆電
公務報表之類的東西也都可以帶著
只要再外接螢幕使用即可有大畫面雙螢幕來工作

先來個主角圖 MSI Delta 15
找適合的筆電這種事用想的很容易
實際上要找的時候卻發現了不少的難題
首先是重量..

我想要找15.6吋 2KG左右重量的筆電
遊戲效能有目前主流中高階水準
就預算設定上來說本來是參考RTX3060顯卡筆電
但功課做了一輪發現..
NV顯卡各種花式TGP功率設定...
讓同樣的3060會有不同的效能
而且差異還不小..
最終~
總算在相對比較少人討論的機型 MSI Delta 15身上
找到我大多數所需條件
過程後面會再提及

前面說了,我希望新的筆電重量2KG左右方便每日移動
MSI Delta 15剛好就落在1.9kg,全機用鋁合金材質
所以無論在觸感、重量和堅固感上都有不錯的水準

由於MSI Delta 15是採用AA平台(AMD CPU+AMD GPU)
所以LOGO有別其它機種,從龍魂變雷鳥
小小一個在機身的上緣,跟其它電競機種比起來相對低調
就算用在商務會議場合上也是OK的
另外MSI Delta 15通過了AMD Advantage認證
要通過的條件是
1.CPU跟GPU要用AMD的
2.要支援AMD SmartShift和AMD SAM(Smart Access Memory)技術
3.文書條件下,電池需要10小時以上的續航力
4.螢幕至少144Hz+FreeSync Premium
5.WASD溫度不能超過攝氏40度
6.NVME SSD
對我來說,這認證吸引力最大的部份在3
而MSI Delta 15官方規格是12小時續航力
我沒試到極限過,但純文書下的續航力
以我的使用環境而言非常夠用


粒粒分明的鍵盤設計
打起來的回饋感也不錯
另外鍵盤上方有著帶有幾何圖案感的散熱孔
稍稍點綴了一下視覺感

同樣的幾何圖案散熱孔在底部也有
另外雖然用拍的拍不太到..
但底座下用了MSI Cooler Boost 5散熱模組
共有二個風扇加六組熱導管
實際使用上散熱效果有感


左右二側IO,機身厚度19mm
搭配1.9KG的重量在移動上真的方便很多
除了現在主流的USB 3.2 Gen2 Type A & C之外
另外也支援Type C DP輸出
搭配HDMI可以做到同時外接雙螢幕
也就是含筆電本身共計三螢幕的畫面輸出
嚴然是專為多螢幕盯盤當沖勇士們的設計


除了左右二側之外
後面二邊也各有一個大型散熱孔
也就是說MSI Delta 15總計有四個散熱出風孔設計

在電競機上很少見
在商務機上不算罕見的功能
螢幕180度開合
MSI Delta 15有這樣的設計倒是讓我小意外就是


上面提到AMD認證下,螢幕至少144Hz+FreeSync Premium
但MSI Delta 15直接給到240Hz..超出了不少
MSI Delta 15內建的規格是
CPU:AMD Ryzen 9 5900H
GPU:RX 6700M
RAM:8Gx2
SSD:1T NVME
其它部份倒還好,重點就在GPU上..
最上面提到一開始找RTX3060筆電遇見的各種花式功率TGP
如果以2KG以內這樣的數字,找下來3060大概都只能落在80W~90W左右的版本
全功率的話是130W,也就是說80W的版本效能必定打折..
雖然說打折跟不夠用或許是二回事,但我實在無法接受這樣的情況
既然都買了這種價位帶的筆電了,效能我就是要有相對應的水準..
而這情況換到RX6700M上面似乎就沒有那麼多種功率設計
實際找了一輪下來,效能評比跟3060 130W全功率版沒什麼明顯差異
但重點是...3060 130W卻幾乎沒有一台能低於2.3KG以內..

3D MARK TIME SPY
接近9500分
大致上就是RTX3060滿血版的水準
目前查到的3060滿血版大多落在9300~10000上下

MSI Delta 15的溫度部份也蠻亮眼的
風扇全開下,在3D MARK跑的過程中
CPU跟GPU大約都落在80度初頭上下而已

最後來張FH4效能
只能說10GB的顯存真的各種特效狂開都吃不完


以MSI Delta 15的重量來說
每天攜帶真的輕鬆了不少
效能處理工作用途是措措有餘
就遊戲表現來說~ 1050Ti升上RX6700M
等同滿血3060的效能水準而言也是強烈有感
拿來接手把跟電視之後可以變移動型遊戲主機
且較長時間的遊戲下散熱也足以應付
只是目前都還是以接FHD電視為主
未來應該很大機會會接到4K電視
以這台的顯存跟效能來說
降個特效或是跑2K解析的話
應該也是夠用的

算是給了我在移動工作跟娛樂之間很好的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