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當 AI 與遊戲運算成為新世代筆電的兩大戰場,MSI 再度以全新 Vector 16 HX AI A2WX 筆電為 RTX 50 系列筆電陣容注入戰力。這款筆電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筆記型電腦 GPU,不僅具備強悍硬體性能,更以入手度相對較低的 78,900 元定價,成為 RTX 5080 級距中頗具性價比選擇。全新的 Vector 16 HX AI A2WX 承襲系列一貫的低調風格設計語彙,雖機身厚度最大來到 28.55mm、重量也來到 2.7 公斤,但其兼顧質感與耐用度的機身結構,也頗適合作為創作者或玩家在固定場域的高效能筆電。

Vector 16 HX AI A2WX 在螢幕方面配置 16 吋 QHD+ 2560 X 1600 IPS 等級電競顯示螢幕,支援最高 240Hz 螢幕更新率與 100% DCI-P3 色域。硬體規格上,除上述的處理器與筆電 GPU 兩大硬體核心外,更內建 16GB DDR5-5600 記憶體與 1TB PCIe Gen4 SSD,並具備後續升級空間的配置。音效部分支援 Nahimic 音效強化與 Hi-Res Audio 輸出,搭配 2 組 2W 揚聲器,並在機身配置 2 組 Thunderbolt 5(支援 PD 3.1 與 DisplayPort)、2 組 USB 3.2 Gen2 Type-A、HDMI 2.1(最高 8K@60Hz 輸出)與 SD Express 讀卡機。視訊鏡頭為 FHD 解析度,具備 HDR 與 3DNR 降噪功能,連線能力部分則支援 Intel Wi-Fi 6E 與藍牙 5.3。

這次布萊恩同樣會針對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進行多項效能測試,從各硬體效能、圖形渲染、AI 推論、3A 實機效能到多工處理等方面,全面剖析這款筆電的硬體配置與實戰表現。

外觀設計與配置
MSI Center 應用程式
處理器效能解析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解析
硬碟讀寫效能解析
AI 運算效能
圖形渲染效能解析
實機遊戲效能解析
散熱效能實測
綜合效能解析
心得總結

MSI Vector 16 HX AI A2XWIG - 014TW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
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4cores (8 P-cores + 16 E-cores)
顯示晶片: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筆記型電腦 GPU 16GB GDDR7
儲存裝置:
1TB NVMe PCIe Gen4x4 SSD w/o DRAM
記憶體:
16GB DDR5-5600MHz(單通道)
顯示螢幕:
16 吋 QHD+ 2560 x 1600 / 240Hz 螢幕更新率 / IPS 等級 / 100% DCI-P3 / 16:10)
I/O 埠:
2x Thunderbolt 5 (DisplayPort/ Power Delivery 3.1)
2x Type-A USB3.2 Gen2
SD 記憶卡讀卡機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
3.5mm 耳機 / 麥克風複合式插孔
RJ-45 有線網路孔
通訊:
Gigabit Ethernet (up to 2.5GbE)
Intel WiFi 6E AX211, Bluetooth v5.3
電池和電源變壓器:
4-Cell 90 Whrs 可充電式鋰離子聚合物電池 / 330W 電源變壓器
尺寸:
357 x 284 x 22.2-28.55 mm
重量:
2.7Kg
官方售價:
78,900 元

◆ 外觀設計與配置

螢幕上蓋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立體飾條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全新的 Vector 16 HX AI A2WX 承襲 MSI Vector 系列一貫的低調沉穩風格,採用宇宙灰配色與俐落幾何切線設計,機身則由金屬與強化塑料混合打造而成。螢幕上蓋的鏡面龍魂盾徽則為具備燈光效果,充分符合其低調的設計原則,則有三條立體紋路線條,為 MSI 另一個型態的品牌 Logo,而這條立體紋路則會延伸至筆電底蓋,與前代共用「超立方體」的設計概念。

筆電前端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筆電尾端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筆電右側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筆電左側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Vector 16 HX AI A2WX 與前代不僅外觀相同,同樣也是非是主打輕薄電競筆電的機種,其最機身最大的厚度為 28.55mm,為前低後高的機身結構設計,機身前端並未搭載任何 I/O 埠與指示燈,筆電尾端則備有左右兩側的散熱孔,散熱閘口處則有立體的 X 裝飾紋路,中央則備有 RJ-45 有線網路插孔與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右側機身則有 2 個 USB 3.2 Gen2 Type-A 連接埠,與鍍金 3.5mm 複合音源插孔,左側則為 2 個 Thunderbolt 5(DisplayPort/ Power Delivery 3.1)、SD 記憶卡插槽,機身本體自帶的 I/O 配置相當完整,同時也符合當前使用者的各種擴充連接需求。

顯示螢幕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螢幕規格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立體軸承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視訊鏡頭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Vector 16 HX AI A2WX 延續前代配置了 16 吋螢幕比例為 16:10 的顯示螢幕,不過螢幕解析度從前帶的 1920 X 1200 FHD+ 提升至 2560 X 1600 QHD+ 規格,同為 IPS 等級面板但螢幕更新率從前代的 144Hz 升級至 240Hz。同樣採用四面不算太窄的窄邊框的設計讓玩家們能獲得更寬廣的視野,但比較可的是由於產品定位的關係,沒有用上 MiniLED 或 OLED 面板配置。

螢幕上方的視訊鏡頭則由 IR 720p 升級至 IR 1080p 規格,並同樣備有實體鏡頭遮罩以提升安全隱私性,並能搭配 Windows Hello 進行人臉辨識的安全性登入,左右兩側則有雙陣列式麥克風,可搭配 MSI Center 的 AI 降噪來進行語音品質的優化。這款筆電在機身轉軸的設計,也具備特別的立體紋路,且在玩家們在開啟螢幕上蓋時,會有一種螢幕漂浮在機身上的視覺感。

筆電 C 件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WASD 特殊鍵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四向與電源按鍵特殊鍵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筆電 C 件則同樣可以看到與前代鍵盤佈局相同的標準全尺寸鍵盤,當然也包含有獨立數字按鍵部,算是滿貼心的設計。鍵盤部分則同樣是長年合作夥伴 Steelseries 所打造,並附有 4 區 RGB 全彩鍵盤背光,可透過 MSI Center 額外免費下載的 Mystic Light 燈效自行定義燈光顏色與發光效果,RGB 燈光的擴散平均度相當優異,且不會有鍵帽文字較暗的情況發生。此外,在 WASD、電源啓閉按鍵與四向操作按鍵上,MSI 也特別使用半透明鍵帽與特別的蝕刻文字樣式。而比較要特別注意的是獨立數字按鍵與主鍵盤的按鍵顆粒大小有所差別,因此要花點時間適應一下手感,至於鍵盤下方的觸控板則有加大尺寸,支援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功能。

筆電 D 件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立體支架(左後)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立體支架(右後)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內部硬體配置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鋰電池與揚聲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SSD 插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記憶體插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散熱系統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無線晶片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Vector 16 HX AI A2WX 在筆電 D 件的設計上也與前代相同,包含靠近機身尾端的地方,則使用了高度較高的防滑橡膠墊,左方也特別採用藍色配色上並刻有 MSI 品牌 Logo 的立體字樣,而機身底部的進風散熱孔則為三角形孔蓋設計,並延伸至未開孔的孔蓋上也有相同的立體紋路設計。機身內部則同樣可以看到全新設計的 Cooler Master 5 動態散熱模組,採用雙散熱風扇與六根散熱導管配置,散熱導管能夠同時通過 CPU 和 GPU,並透過四個散熱孔進行散熱作業。

此外,機身內部則有一個 M.2 SSD NVMe PCIe Gen4 插槽,以及另一個可供後續升級擴充的 M.2 SSD NVMe PCIe Gen5 插槽,至於雙記憶體插槽則有加上一個蓋板,如果想要自行更換或升級的話會有點麻煩,建議有興趣購入這款筆電的話,建議一開始就可以將針對記憶體容量進行選購。筆電內部的雙揚聲器系統,也特別使用雙螺絲將其架高,避免共振效果來獲取更好的音質,中央的鋰電池則也與前代相同為 5845mAh/90Wh 的電池容量配置。

筆電本體重量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供電器重量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Vector 16 HX AI A2WX 附上的同樣為 330W 變壓器,搭配附有整線魔鬼氈束帶的分離式電源線,不過這次變壓器與電源線的重量稍微從前代的 1.415Kg 下降至 1Kg,但還是屬於相當有份量的設計。至於筆電本體的重量則從前帶的 2.67Kg,也稍微輕量化至 2.605Kg,不過差距甚微基本上可以無視,即便如此如果真的有外出攜帶的需求,要達到效能的完全展現就必須攜帶總重達 3.6Kg 的設備出門,對於雙肩來說確實是不小的負擔...


◆ MSI Center 應用程式

硬體監控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微星 AI 智慧引擎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使用情境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GPU 超頻設定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風扇轉速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各位相當熟悉的 MSI Center 同樣也內建在這款筆電內,能進行內部硬體監測,同時可開啟微星 AI 智慧引擎,來自行判斷所使用的應用程式獲取最佳的效能與能耗的輸出。當然最重要的『使用情境』的設定,包含 AI 智慧自動、極致效能、平衡與節能靜音共四種模式,下方則有 MUX 顯卡直連的設定選項,包含獨立顯卡模式、MSHybrid 顯示模式與內建顯卡模式,為了測試這款筆電的最高效能,我在後續的測試使用極致效能模式,外加 MSHybrid 顯示模式,以及散熱加速的風扇轉速環境下進行。

一般設定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ystic Light 燈效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AI 智慧降噪專業版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線上更新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功能集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在 MSI Center 使用者也可自行從功能集中,下載包括 True Color、Mystic Light 燈效等應用程式,另外還有效能分析、遊戲畫面擷取、MSI 遊戲助手、硬體檢測等,另也可看到 AI 智慧降噪專業版,能針對喇叭與麥克風的噪音消除。最後在支援選單中,也備有線上客服與報修的系統,為使用者帶來更便利的使用與售後服務體驗。

◆ 處理器效能解析

處理器資訊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CPU-Z 處理器效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CINEBENCH R20 處理器效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CINEBENCH R23 多核效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CINEBENCH R23 單核效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CINEBENCH 2024 多核效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CINEBENCH 2024 單核效能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X264 FHD Benchmark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所搭載的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為 Arrow Lake 架構的高階旗艦級筆電 CPU,具備 24 核心(8P+16E)與 32 執行緒設計,基礎時脈為 3.08GHz,最大超頻時脈可達 5.2GHz,在 CPU-Z 中的實際核心頻率甚至跑到 5186.9 MHz,顯示其具備極佳的單核性能與熱控設計。

根據 CPU-Z 的測試結果,單核心成績為 866.2 分,多核心則達 18,487.6 分,多工倍率達 21.34 倍,為目前市售筆電產品中算是亮眼的實測數據。至於 Cinebench R20 與 R23 的處理器效能部分,在 R20 多核心分數達 15,615 分,Cinebench R23 更一舉來到 34,487 分,在多核心排名中名列前茅,效能表現甚至超過多款桌機級 Xeon 與 Threadripper 處理器,展現無與倫比的多工處理能力。

此外,在 Cinebench R23 單核心測試中,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以 2,168 分的成績成為目前相同規格電腦產品中最佳的效能成績表現。透過 CINEBENCH 2024 的處理器效能則為單核 131 分、多核 1745 分,同樣超越 Apple M1 Ultra、Ryzen 9 5800X 等競爭對手,這也再次強調了其單執行緒性能上的優勢,對遊戲、即時渲染與工程模擬等應用尤為有利。最後在 X264 FHD Benchmark 測試中,這顆處理器以 120.5 fps 的效能大幅領先其他歷代處理器,在影片編碼與轉檔方面同樣具備優異實力。

從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的實測結果,不難看出當面對 AI 模型訓練與圖像生成等運算密集型任務,可透過其 24 核心處理器展現優異的多執行緒處理能力,可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資料處理,應對如 Stable Diffusion、TensorFlow 或 PyTorch 等 AI 工具。此外,其單核效能在 Cinebench R23 測試軟體中表現出色,使得在 CPU 相關運算時所遇到的瓶頸能大幅減少,特別在遊戲引擎的邏輯與物理模擬運算中,都能如預期般獲得穩定流暢的體驗。當然,如此強悍的處理器效能也伴隨潛在挑戰,這顆處理器屬於高效能旗艦級產品,在滿載運行下 TDP 達 55W,實際功耗甚至可能突破 100W,高熱量輸出對於筆電的散熱設計是一大考驗。

◆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解析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搭載 16GB DDR5-5600MHz 記憶體,規格為單通道 DDR5-5600 SDRAM。在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的測試中,記憶體讀取、寫入與複製效能分別達 44,468 MB/s、39,708 MB/s 以及 41,058 MB/s,整體延遲則為 108.5 ns。雖然速度相較於桌機雙通道 DDR5-6400MHz 尚有差距,但以筆電產品來說,這樣的效能表現仍屬中高水準,能有效應付多工任務與日常資料載入需求。

進一步觀察處理器內部快取記憶體架構,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搭載的多層快取系統展現出極佳吞吐能力。L1 快取的讀寫速度分別為 1,210.9 GB/s623.6 GB/s,延遲僅 1.7 ns,L2 快取表現為 755.9 GB/s(讀取)610 GB/s(寫入),而 L3 快取也達 711.4 GB/s(讀取)。實測數據顯示出其在高密度運算中迅速交換資料,對像是 Blender 渲染或 AI 訓練的多工切換與快取命中率要求高的軟體中尤其關鍵。

儘管快取效能表現出色,但單通道記憶體配置對於 Intel Core Ultra 9 高效能處理器與 RTX 5080 筆電 GPU 的核心硬體組合來說,還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效能瓶頸。尤其是在遊戲、渲染與大型 AI 任務中,記憶體頻寬與通道數影響資料傳輸效率,若背景同時執行大型資源密集型任務,就可能出現記憶體佔用飽和或延遲略高的情況。

總結來說,內建基本的 16GB 單通道記憶體配置,雖足以應付一般內容創作、文書編輯與多數 3A 遊戲需求,但對於更專業創作族群或 AI 技術人元來說,還是建議進行升級至更大容量的記憶體,尤其在進行 4K 或 8K 影片編輯、After Effects、DaVinci Resolve 等大型合成檔編輯,或 PyTorch、TensorFlow 等 AI 訓練模型等實際使用情境下,更大容量的記憶體不僅能降低交換空間的機率,也能讓系統維持長時間穩定運作。

◆ 硬碟讀寫效能解析

硬碟資訊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Crystal Disk Benchmark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AS SSD Benchmark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TxBench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PCMark 10 系統碟測試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搭載單顆 1TB 容量的 Samsung 製造的 NVMe PCIe Gen4x4 SSD。在實際效能方面,根據 CrystalDiskMark 的測試結果,此 SSD 在 Q64T4 條件下測得循序讀寫速度分別達 4114.21 MB/s(讀)3587.45 MB/s(寫),隨機 4K 讀寫部分也分別達 720.96 MB/s431.09 MB/s,在日常應用如開啟大型專案、載入遊戲場景、剪輯素材載入等情境下中具備快速反應表現。而在 AS SSD Benchmark 測試中,循序讀寫速度分別為 3858.36 MB/s / 1998.97 MB/s,4K 隨機多執行緒測得高達 1016.68 MB/s(讀)2628.22 MB/s(寫),讀寫延遲控制在 0.043ms / 0.017ms,總得分 5,158 分,代表這顆 SSD 適合多工處理與創作者任務。

另在 TxBENCH 測試中,循序最大傳輸速度分別為 3232 MB/s(讀)3046 MB/s(寫),而隨機 128K 讀寫表現達到 665.5 / 1411.3 MB/s,亦證明其在多工應用與實際檔案存取流程中能維持穩定高效。實際模擬系統應用環境的 PCMark 10 Full System Drive Benchmark 顯示儲存綜合評分為 1,894 分,傳輸頻寬為 301.33 MB/s,平均存取延遲為 88μs,在 Windows 啟動、應用程式載入、檔案存取與內容創作等情境中表現穩定。

總結來說,這顆 SSD 在資料讀寫效能、隨機存取能力與反應延遲方面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無論是系統開機、應用啟動、遊戲地圖載入或影片編輯時素材快取讀取都可大幅提升效率。不過需注意的是,這顆 SSD 為無內建 DRAM 快取的設計,雖然透過 HMB(Host Memory Buffer)與 SLC 緩衝技術已可應付大部分使用情境,但在極高密度寫入或大型檔案長時間寫入過程中,仍有機會出現寫入速度下降的情況,因此建議進行長時間轉檔或備份作業時,保留一定緩衝時間,避免工作流程被中斷。

◆ AI 運算效能解析

Windows ML Float 32 浮點運算(CPU)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Windows ML Float 32 浮點運算(內顯)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Windows ML Float 32 浮點運算(筆電 GPU)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針對 AI 運算能力的評估,我們使用 WinML Performance 測試中的 ResNet 50、Inception V4、YOLO V3、DeepLab V3 與 REAL-ESRGAN 等常見模型,分別針對 CPU、Intel Graphics 內線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筆電 GPU 進行模型推論效能測試。首先,在 CPU 模式下,Core Ultra 9 275HX 以 ResNet 50 平均 10.86 ms、Inception V4 為 27.53 ms 的成績,表示處理器的 24 核心架構對基本 AI 推論任務具備不錯的執行效率;但面對較為複雜的 YOLO V3(58.02 ms)與 REAL-ESRGAN(4001.05 ms)模型時,其處理時間明顯增加,代表在深度影像放大與即時物件偵測等應用上仍需依靠 GPU 加速。

接著使用 Intel 內建顯示晶片進行測試時,ResNet 50 推論時間提升至 16.16 ms,YOLO V3 高達 169.8 ms,整體 AI Score 為 94 分,顯示這個集合式內顯雖具備 AI 運算能力,但在處理大型神經網路模型時仍不具實用性。最後在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筆電 GPU 的測試結果中,ResNet 50 僅需 1.30 ms,YOLO V3 則縮短至 6.43 ms,連同最吃硬體效能資源的 REAL-ESRGAN 也僅需 103.13 ms,整體 AI Computer Vision 分數一舉飆升至 935 分,約為 CPU 模式下效能的 7 倍以上,這也顯示 RTX 5080 在 AI 加速任務中具備優異的效能表現。

總結來看,在這樣的核心硬體配置下,無論是執行 ONNX 模型部署與效能驗證,或是開發者測試基於 TensorFlow / PyTorch 的實時應用,都能透過 GPU 加速達到高效能低延遲表現,特別適用於電腦視覺、邊緣推論、生成式 AI 應用與大型語言模型前處理階段。不過,在 WinML 的測試模式為預設單精度 float32,並未充分發揮 RTX 5080 的混合精度矩陣核心(Tensor Core),若搭配支援 FP16 或 INT8 的平台如 TensorRT、ONNX Runtime GPU,將能進一步壓縮延遲與提升吞吐量。

AI Image Generation_Stable Fusion 1.5(FP16)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AI Image Generation_Stable Fusion 1.5(NT8)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AI Image Generation_Stable Fusion XL(FP16)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在 AI 圖像生成方面,由於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內建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筆電 GPU 搭配 TensorRT 引擎,在 Stable Diffusion 模型下展現了極具競爭力的生成效率。在執行 FP16 精度的 Stable Diffusion 1.5 模型測試中,以 batch size 4、100 inference steps 為基準,共生成 16 張 512 X 512 影像,整體平均時間為 33.31 秒,即 2.08 秒/張,整體得分為 3,002 分。當切換至 INT8 精度執行相同模型後,效率大幅提升至 0.917 秒/張,總時間僅需 7.33 秒,整體效能分數提升至 34,086 分,效能提升超過 10 倍。從測試結果表示,在適當量化下,RTX 5080 可於短時間內生成高品質影像,適合應用於實時圖像生成、遊戲場景創建、商業插圖草圖等創作場景。

然而在更高解析與更複雜架構的 Stable Diffusion XL (SDXL) 測試中,即使採用 FP16 精度與 TensorRT 優化,平均生成時間仍為 14.76 秒/張,總時間達 236 秒。這也顯示在 1024 X 1024 超高解析度與大型模型下,單顆筆電 GPU 雖具備處理能力。

最後看到在 AI 語言推論測試中,以 ONNX Runtime-DirectML 為引擎執行包括 Phi、Mistral、LLaMA 3 與 LLaMA 2 ,其中 Phi 模型表現最佳,每秒生成 157.5 token/s,平均首字延遲僅 0.262 秒,Mistral 與 LLaMA 3 則分別達到 119.2 token/s104 token/s。即便是參數量較大的 LLaMA 2,也能穩定輸出 59.8 token/s,這也證明 RTX 5080 搭配 ONNX Runtime 對本地 LLM 推論已具備實用性,不僅能加快原型測試,也可實現部分邊緣 AI 與本地聊天機器人的建置需求。

◆ 圖形渲染效能解析

3DMark Fire Strike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3DMark Time Spy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3DMark Port Royal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3DMark Steel Nomad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3DMark Speed Way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搭載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筆電 GPU 在多項 3DMark 基準測試中展現卓越的圖形處理能力。在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中,整體得分達 36,882 分,圖形分數高達 46,665 分,超越目前 97% 的系統;在進階版的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中則獲得 26,276 分(圖形分數 28,260 分),維持在前 5% 頂尖行列 。至於針對 4K 遊戲場景的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也有 15,074 分 的水準,優於 92% 系統 。

切換至 DirectX 12 世代的 Time Spy 測試,RTX 5080 獲得 19,477 分(圖形分數 21,377),顯示其在支援新世代遊戲特效與 API 時仍具備強大實力;而在更高設置環境的 Time Spy Extreme 測試中也維持 10,811 分 的成績,排名也位在 73% 前段班。在光線追蹤方面,透過 Port Royal 測試獲得 13,875 分,優於 77% 的系統,顯示其具備運行高階光線追蹤渲染的能力。

根據上述測試結果可知,Vector 16 HX AI A2WX 不僅在傳統光柵化渲染運算中有強大表現,在光追、DX12、HDR 等新世代應用場景中也具備優異的效能表現。這對高解析 3D 建模、即時遊戲開發、Davinci Resolve、Premiere Pro 搭配 GPU 加速影音後製等專業使用者來說,也能顯著縮短專案輸出與編碼處理時間。此外,其優異的 Fire Strike 物理運算成績(最高 54,542 分)代表其處理器具備強大的物理與邏輯運算能力,有利於執行如 Unreal Engine 的物理模擬或 AI 路徑判定等複合型應用。即便是在未來數年所推出的 3A 遊戲中,也能於 QHD 或 4K UHD 的高畫質設定下穩定運行並保有高幀率。

DirectX Raytracing Feature Test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Intel Xess Feature Test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首先在 DirectX Raytracing Feature Test 中,這款筆電獲得平均 65.83 FPS 的效能表現,展現其具備穩定的實時光線追蹤運算能力。這意味著其不僅能勝任一般遊戲中的光影與反射處理,對於需要即時光線運算的創作軟體、建築視覺模擬、以及支援光線追蹤特效的專業工作流程,也能提供流暢體驗。然而,光線追蹤運算對 GPU 負載極高,因此在長時間運行大型光追遊戲或渲染任務時,仍須特別注意系統穩定性與溫度控制。

而在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測試中,這款筆電在 DLSS 關閉時僅有 30.93 FPS,而啟用 DLSS 後則大幅提升至 122.54 FPS,效能強化超過 3 倍。這表示全新的 DLSS 4 的 AI 超解析技術在提升遊戲幀率與保留畫質間達到完美平衡。對使用者而言,這意味著即使在高解析度或開啟高特效設定的情況下,依然能獲得極流暢的畫面體驗,並降低硬體資源消耗。

最後在 Intel XeSS Feature Test 測試中,在開啟 XeSS 技術後,幀率從 60.56 FPS 提升至 133.25 FPS,幅度達 120%。此技術作為 Intel 提出的開放式超解析解法,具備跨平台支援優勢。對於使用多品牌 GPU 或需相容多種引擎的開發環境來說,XeSS 提供額外選擇與優化彈性。不過,目前 XeSS 相較 DLSS 在遊戲支援與成熟度上仍略遜一籌,未來實用性仍取決於開發者與平台的整體採用程度。

V-Ray 6_CPU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V-Ray 6 GPU_GUDA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V-Ray 6 GPU_RTX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在 V-Ray 6 Benchmark 測試中,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取得了 35,857 vsamples 的高分,展現其 24 核心、5.25 GHz 頻率架構的多執行緒效能。這樣的表現代表即使在不依賴 GPU 的情境下,如 V-Ray 的 CPU 純渲染流程,也能快速完成高負載工作,例如建築設計圖的靜態渲染、動畫幀圖輸出與草圖光影模擬等。不過,長時間全負載下對於筆電散熱系統而言仍是嚴峻挑戰,若於高溫環境使用則可能觸發降頻機制,就會稍微影響穩定性與效能持續性。

而在 GPU 渲染測試中,NVIDIA GeForce RTX 5080 Laptop GPU 在 V-Ray GPU 測試的 CUDA 模式下獲得 4,595 vpaths,而在啟用 RTX 硬體光追加速後,則提升至 7,423 vpaths,效能提升約為 61%,顯示這顆筆電 GPU 在 RTX 架構下的光追渲染能力極為強大。這對像是產品視覺化、內裝設計展示、虛擬實境畫面輸出於高度依賴即時預覽與光影模擬的場景提供了極大優勢。

Blender 渲染效能(CPU)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Blender 渲染效能(GPU)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根據 Blender 測試軟體的實測數據,在 CPU 渲染方面,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獲得 503.83 的分數,約處於所有測試裝置中的前 39%,這樣的成績對於筆電等移動平台來說屬於中上水準。雖然不及桌機級處理器或高核心數 HEDT 處理器的絕對效能,但仍具備應付多數中大型場景製作的能力。然而,在 GPU 渲染的 OptiX 加速表現上,NVIDIA GeForce RTX 5080 Laptop GPU 獲得 7122.33 分的高分,進入了所有測試平台的前 0%,幾乎是最頂級的行動圖形渲染效能。這不僅代表 OptiX 架構與 Blender 的高度相容,也證實 RTX 5080 的多核心 CUDA 單元與高 VRAM 效率在實務創作流程中具有絕對優勢。

從上方的測試結果來看,當使用者在使用 Blender 進行圖形渲染時,Vector 16 HX AI A2WX 能大幅縮短預覽與最終渲染的等待時間,尤其在需要頻繁測試光影、材質與動畫的專案,而針對較為輕量或背景運算需求,也可交由 CPU 處理,靈活分配工作負載。


照片編輯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影片編輯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首先在照片編輯效能方面,這款筆電於照片編輯測試中獲得 7,327 分的效能分數,細項中 Image Retouching 分數為 6,812 分,Batch Processing 則為 7,883 分,展現出色的處理效率。另在常見任務如「載入影像」僅需 0.39 秒、「調整濾鏡」約 0.78 秒、「批次處理臉部偵測」雖需 18 秒,但整體仍屬高效。這代表在使用 Photoshop、Lightroom 等照片編輯應用程式時,即使面對大量 RAW 檔轉檔與濾鏡特效疊加處理,系統都能保持流暢。

而在影片剪輯表現方面,在 Adobe Premiere Pro 基準測試中,Vector 16 HX AI A2WX 獲得高達 60,030 的總分。從測試的細項來看,其在 H.264(YouTube 1080p)輸出時間為 17.6 秒,在 H.265(4K UHD)輸出則為 37.3 至 44.1 秒之間,顯示其不論是處理高解析度影片或壓縮輸出,皆具備極佳效能。然而像是在照片編輯中,像是「Save As(儲存為)」耗時約 49.67 秒,代表儲存大量大圖或 RAW 批次儲存仍需較長等待時間。

◆ 實機遊戲效能解析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在實測 3A 實機遊戲,從《古墓奇兵:暗影》到《Cyberpunk 2077》與《黑神話:悟空》,此機種皆能以極高幀率執行,在影像細節、光影表現與遊戲流暢度方面提供極佳的體驗。首先,在開放世界與強烈光追特效需求下,《古墓奇兵:暗影》、《F1 22》與《Forza Horizon 5》均達到 220 FPS 的優異表現,充分展現 DLSS 技術與硬體的協同優勢,當然也與這款筆電僅搭載 QHD+ 最高螢幕解析度有很大的關係。即使在圖形負載極高的《Cyberpunk 2077》中,也能維持在 208.96 FPS 的穩定水準,對應最高畫質與光追全開的設定,足以應對未來幾年的 3A 遊戲畫質發展趨勢。

在具備複雜粒子效果與 AI 敵人運算的遊戲中,如《魔物獵人:荒野》與《心靈殺手 2》,Vector 16 HX AI A2WX 分別獲得平均 142.16 FPS 與 155 FPS 的效能表現,不論在 Boss 戰或高負載光影場景都沒有明顯掉幀。針對筆電硬體較不友善的《黑神話:悟空》遊戲中,雖僅達到 99 FPS,但在全螢幕 QHD+ 畫質與極高的遊戲環境與特效設定下依然能流暢且不失畫質的遊玩這款遊戲。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印地安納瓊斯:古老之圈》(平均 100 FPS)與《闇龍紀元:妙使守護者》(平均 201 FPS),證明其對於遊戲的優化處理相當優異,適合應對各種 3A 遊戲的效能需求。

◆ 散熱效能實測

待機時硬體溫度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待機時機身溫度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在系統穩定度與散熱效能測試部分,同樣是在極致效能模式搭配散熱加速來進行測試,使用的測試軟體分別為 FurMark 與 CINEBENCH R23。在待機時可以看到 CPU 溫度平均為 41 度,最高溫度則來到 52 度,而 GPU 溫度在待機時則為 31 ,比起前代來說在 CPU 與 GPU 的溫控上,即使是在極致效能下也都有所下修。至於筆電機身溫度部分,最高溫則在筆電尾端中央偏右側的出風孔,最高溫為 43.6 度,而筆電機身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3.7 度22.8 度,在鍵盤中央靠左對應到內建 SSD 的位置,實測溫度約來到 25.9 度

測試時硬體溫度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測試時機身溫度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散熱風扇噪音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在兩款測試軟體同時運行約 15 分鐘後,可以看到 CPU 溫度在效能測試時最高溫為 85 度,至於 CINEBENCH R23 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25,189 分,與正常測試的 CPU 效能相比則有 27% 的效能下降,雖說 Intel 處理器的高溫是可預期的,但這次的降頻幅度確實有明顯的下修,當然這也跟 MSI 獨家的 Cooler Boost 5 散熱系統有很大的關係。

GPU 溫度最高則為 76,這也表示 NVIDIA 這次針對 RTX 50 的溫控進行了優化。另外來看到筆電機身最高溫處則維持相同,最高溫則來到 42.2 度,這樣的測試結果其實也算少見,這表示 MSI 的散熱系統模組也有滿大的進步。接著看到左右兩側置腕處則分別為 23.623.8 度,比起待機時僅有不到 1 度的溫度提升,散熱效能表現上,比起前代也有明顯的進步。

最後則是在散熱加速模式下,這款筆電的噪音值則為 65.4dB,雖然也有些微的進步,但因持續的散熱風扇運轉的低頻聲依舊惱人,還是建議各位在超頻模式與最大散熱風扇模式下,還是搭配遊戲耳麥一起使用可以大幅降低長時間聆聽低頻時帶來的不適感。

◆ 綜合效能解析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在 PCMark 10 綜合效能實測中,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取得 8380 分的整體分數,表現超越市面上 94% 的筆電機型,從細部分項成績來看,Rendering and Visualization(25,949 分) 與 Photo Score(19,869 分)的效能表現較為突出,對應到內容創作者的實際應用,如 Blender 渲染、V-Ray 計算、Photoshop 圖像處理等,皆能提供即時反應與高輸出效率。而在 Video Score(8,759 分) 與 Apps Score(12,270 分) 也顯示在影片剪輯與多應用程式同時運作時的高穩定與效能輸出,對於需要頻繁處理 4K 影像剪輯、AE 特效合成等流程的影音工作者來說,是一項明顯優勢。

在辦公與日常使用面向上,Productivity(9,307 分)、Spreadsheet(11,790 分)與 Essentials(10,380 分)的得分均在平均水準以上,代表即使運行像是 Excel 大量數據、文書彙整或遠端工作協作,也能保持極低延遲與順暢使用體驗。此外,Chat(8,445 分) 與 Writing(7,347 分) 等子項的效能分數顯示其適合混合工作型態的使用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整體表現上已屬頂尖,但對於有更高 AI 模型運算與影像訓練需求的進階使用者來說,16GB 或 32GB 的記憶體配置可能仍具備升級空間,以避免在高負載創作或模型轉換環境下遭遇效能瓶頸。

◆ 心得總結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總結來說,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是一款兼顧高效創作與極致遊戲體驗的全能型筆電。其搭載的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Laptop GPU,不僅提供優異的多執行緒與圖形處理能力,更支援 AI 加速、光線追蹤與最新的 DLSS 4 技術,能流暢應對內容創作流程與主流 3A 遊戲大作的高負載場景。從 AI 圖像生成到 4K 剪輯、3D 渲染與模擬,再到具備高幀率與畫質平衡的遊戲體驗,皆展現穩定且優異的實務效能。

在創作端,Vector 16 HX AI A2WX 對攝影師、剪輯師、3D 設計師與 AI 開發者來說,是一台值得信賴的高效能筆電。無論是多圖批次處理、大型專案渲染或模型推論測試,皆能維持快速且低延遲的系統反應。而對遊戲玩家而言,憑藉 RTX 5080 強大圖形處理能力與支援 DLSS 4 與光追技術,無論在 QHD+ 甚至 4K 高畫質解析度下,皆可實現流暢幀率與視覺沉浸體驗,特別適合重視畫質與性能的進階遊戲玩家族群。

在市場定位上,Vector 16 HX AI A2WX 橫跨「專業創作者」與「遊戲玩家」兩大族群,與傳統以單一需求導向設計的機種形成差異化。它不僅能應對繁重的創作與製作工作,也可隨時切換為娛樂機種,滿足不同情境下的效能應用需求。然而,為了發揮其完整潛力,仍建議使用者針對自身工作量考慮升級記憶體,以避免在 4K 剪輯、AI 訓練或 Blender 多場景渲染時出現瓶頸。同時,在進行長時間遊戲或渲染運算時,散熱需求也相對提升,建議搭配良好通風環境或外接散熱配件以確保效能穩定輸出。

整體而言,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是一款真正融合了創作力與遊戲力的高效能筆電。以官方售價新台幣 78,900元來看,其提供的效能表現、擴充性與使用彈性算是相當不錯,雖然在外觀設計與部分硬體配置上仍有進步的空間。但對於需要在遊戲與創作之間無縫切換、並追求工作效率的消費者而言,它無疑是一項極具價值的選擇之一。


▊福利社

ModelMelissa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SI Vector 16 HX AI A2WX 測試報告|AI 世代的高效創作與遊戲筆電利器
Melissa好婆好有氣質哦
高規的很棒 讓人使用下來很安心
很不錯
微星 跳過!!
WarmTea
why?
感覺筆電的CP值快比組電腦高了
這價位對我來說是有點偏高,但是規格也不錯。
好猛的筆電,現在筆電的效能真的蠻不錯的,好像沒一定要追桌機了
看圖回文有禮貌
進來看福利
看下圖,根本是一台 重型坦克

不過後面幾張照片,看見散熱器是「銅」的

重量應該很難減下來,不過散熱是真才實料,該給一個讚!
奈布茲
我是有買他的上一代4080版本的真的用了很滿意。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