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oshiba Portege T110/T130鑑賞會 看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與品牌價值

本文同步發表於行銷論壇 焦糖瑪琪町

--

今日有幸受邀前往Toshiba Portege T110/T130新機鑑賞會
這並不是一個很盛大的聯歡晚會或是什麼的
充其量也就只是市面上一個消費性電子品牌的產品發表會罷了
整體內容中規中矩
產品亦非極具突破性或創新
老實說 我本來並不期待我能夠獲得什麼深刻的體悟


但在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內
卻發生了一件事 衝擊了我的內心 讓我產生了許多想法
這件事跟Toshiba說來 其實沒什麼太大的關係 但又不完全如是


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當天活動開放各位參與者自由活動時
我觸玩著筆電時 當然會去思考一見事:
為什麼我要買Toshiba的這台筆電呢?

我不過也就是一個一般的消費者罷了
買東西會比價錢 會看規格會看外型
站在這樣的角度去思考
acer的1410T配上SU2300 也不過是21000出頭的價錢
這台相近規格的 甚至事實上是效能還差了一點的筆電
為什麼我要多掏出4000、5000塊錢來買它?


現場解說人員口沫橫飛的解釋這台筆電到底好在哪裡
但我根本沒在聽
因為它說的那些好處 都不是我能一眼看出來的東西
那些深藏在筆電裡 規格表上見不到的東西 似乎是有著這麼點好處
但實在很難讓我理解 為什麼我得多掏出更多錢來買這台電腦?


回到座位上以後
我突然靈光乍現:
阿?! 為什麼我如此的拒絕去接受剛剛解說員給我的信息?
在漫長的內心辯證以後
我體悟到了一件事
YES, 我被行銷洗腦了 我只注意我想看的東西而已


古人有云:一分錢, 一分貨
說實在的真是很有趣的一句話 因為在我觀察消費電子市場時
常常看到的卻是機械式的規格比較
哪台筆電效能比較好? 哪牌的東西比較物超所值?


但我們卻很少去想過 為什麼差不多的東西 某牌就是能比較便宜?
這其中一定有古怪
或許厲害的工程師或是懂電腦的人 可以打開電腦 跟你說這其中的差別在哪裡
但就如同我的當時心境一般
在現實生活中
又有多少一般的消費者可以理解那些差別?
即便知道了其中的差異 又怎樣呢 ?
要說服一個人他所不理解、不認同、不相信的事情
實在不是短短的時間內就有可能作到的


所以在消費電子產品中的行銷之中
我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人們只願意作消費者看得到的事
舉凡檯面上的show girl、POP 或是機器上最能為人理解的CPU速度
才是行銷重心
才是品牌重心



我不是要否定這樣的價值觀
但事實就是這樣
品質為人稱到、獨具匠心的日系品牌漸漸式微 市佔率越來越低
相反的
某家以"品質"為slogan的台灣品牌
誰有見到它真正拿出什麼獨一無二、為人稱道的具體作為來???????
不管是數據還是什麼
品質到底是優異在哪裡?


仔細想想 沒有耶
品質真的就是slogan而以
口號宣傳嘛 打打嘴砲是再容易不過的事
強調設計? 表面功夫的外型是很簡單的
但我知道工業設計絕對不是如此 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流傳著機子容易過熱的批評


再次聲明
我不是要刻意批評貶抑台廠 好讚揚日本品質
只是我觀察到了這個現象
求速利、立急功 市佔率跟毛利最重要
誰真正在乎消費者care的是什麼?
反正成本卡在那邊 品管標準就是那樣設
卻不會有人在乎那些標準 多了1%的結果
其實是許許多多送修時消費者內心的無奈、不便、不悅
長久下來 誰還能信任這個品牌?


靠著cost down與忽略"人心"在品牌中的角色
這是賺大錢的方法
但絕對不是經營品牌的長治久安之道
今天許多人 包括我在內 一再的認為日本品牌在台灣吃的不過就是來源國優勢
內心裡隱含著一絲的不屑
但卻沒有想過 為什麼台灣人連自家後院都顧不好?
同樣都是5萬多塊的筆電
我看過好多消費者在用TZ TT U2E我卻只見過一次 而且還是在經銷商自己在用的
這樣要憑什麼去全世界打?


如果永遠都持著這樣的想法與態度
靠著大量出貨、壓低成本、超時工作剝削員工
即便是某天市佔率真的躍升到全球第一了
但那也不過就是商業數字上的第一罷了
我不認同也不覺得那樣很光彩


我認為
台灣品牌還須要讓人再多一點信任
多一點對人性善面的企盼


一點想法 一點不滿
請大家多多指教
http://quentinhu321.pixnet.net/blog
在國外的市場,
日系電腦的價格不一定比台灣品牌還便宜,
只是在台灣賣太貴,讓你覺得日系的毛利很高,
不過以行銷的觀點來說,
這是以量制價的問題,

另外,你認為全世界只有國內廠商在壓榨勞工,
其實是品牌公司壓著代工廠,代工廠壓榨著勞工,
如果你認為HP Apple Sony都是很好的品牌都沒有壓榨勞工,
那Acer, Asus因該也不算,因為他們都有同樣的代工廠商,

你認為台灣品牌還要多一點對人性善面的企盼,
我看到的是因為台灣廠商針對使用者需求,開拓出新的市場,
日系廠商看到了這一個餅,現在才積極的切入,
台灣廠商在品牌行銷這一塊是有加油的空間,
但是也沒有你講的這麼不堪.



台灣要做的不是單純的電子產品
應該再提高程度有自己獨有的技術才行
A French kiss is a kiss, usually romantic or sexual in nature, in which one part

有這麼嚴重嗎?
在我眼中,這只是廠商的宣傳會罷了
就算版面上說的如何如何
在我自己的感受上
是分享?是宣傳?還是另一種形式的廣告?
都有吧?
輕鬆些
反正只是有新款式出現罷了
日本品牌是有他們自己的原則、堅持、執著,沒錯。但是相應這種民族性而來的是相當高的管銷費用。
台灣品牌如acer可以衝大量以低價為武器,並不只是靠著所謂壓榨代工廠(前面有人說了,大家的代工廠一樣,就是那幾家),而是靠著靈活快速的營運模式來儘量壓低管銷費用。

我最近看了一些Toshiba網站的技術宣傳,那些原則的理念是很好的。不過如果沒有台商代工廠來協助降低產品和營運成本,企業不賺錢自然就活不下去。能夠變通我認為對日商跟產業都是健康的。

至於Toshiba CULV要賣得比台商(Acer/Asus)貴,一方面在台灣日商還是有品牌的姿態(反正低價也不會比雙A低,何苦犧牲利潤來陪襯?),一方面日商管銷費用高相對在小市場更辛苦。

報載T系列是Quanta代工的,從拆機圖來看ODM的可能性高,果真如此,那產品單體成本(設計+材料+製造)和雙A不會差距多少。後面比的就是關鍵零件價格、物流、營運模式。

Ps: 不過紅色的T130有煞到我,如果CPU換成SU7300就考慮試一試...
提供我個人的使用經驗,我這五年內使用的機器如下:
Acer 筆電: 太太平日在家使用,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關機 (使用一年不到速度變慢,一年出頭以後就掛了)
Acer 桌機: 連接電視使用,一天二十四小時開驢子抓影片用,也不關機 (使用一年出頭,掛了)
Sony 筆電: 我在家使用,只有拿來上上網,也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關機 (使用一年出頭,表現良好)
Toshiba 筆電: 辦公室使用,email, Office 文書軟體,也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關機 (使用快二年,表現良好)
Apple iMac G5: 放在家裡書房使用,用來修照片,聽音樂,上網,偶而看看影片,也是一天二十四小時不關機 (使用五年,表現良好)

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結果就是Acer的那二台桌機跟筆電最不爭氣,一年左右就雙雙掛了,什麼原因不清楚,可能就是過熱吧,但是其他機器都好好的,尤其是Apple iMac,從2005年到現在,當機次數五跟手指頭數的出來,很穩定的機器,Sony跟Toshiba也都還不錯,就是宏碁最不堪一擊,但是最便宜也是宏碁,所以囉.....我是滿相信一分錢一分貨,我可能短時間內不會考慮台灣品牌了
誠如前面01網友提到的~自己相繼入手過的是

倫飛..(忘了啥時...用沒多久後就不用了...)
IBM..(1994年購入花了8萬多...到現在還是頭好撞撞的跑WinME)
ASUS..(1997購入..一年後很燙手..已報廢)
TOSHIBA X3 (2000~2007年, Satexxx , M50 , M100)
ACER X2 (2009,8.9吋小筆電,13吋小筆電).

最誇張的就是2009年入手8.9吋小筆電送給爸爸打打WORD用
...電腦沒裝啥東西~只有剛買回來開機最快(其實也挺慢的)
現在有夠慢...慢到連爸爸都快受不了了...

而TOSHIBA M100用了2年..速度依舊...
=============================================



用來用去..還是會選TOSHIBA吧

<看同事用的松下跟富士NB..就覺得哇..真的有不一樣>


最近M100電源燈都不會亮..怎麼按也不會開機..
去士林原廠估是機板故障~維修費要一萬~兩萬元
(自己在猜是不是跟電源充電模組或IC有關)

這幾天開始有在想要不要再添購一台筆電...說實在的..我還是會想以TOSHIBA為第一優先考量...
(以前IBM還沒出走變聯想前..我超愛小黑的)

why TOSHIBA or IBM??..因為...信。任。感。!
要如郵票黏於一物直到目的地^_^ ●~ HybridClub.TW / PriusClub.TW~ 台灣油電車家族 ●
siku wrote:
誠如前面01網友提到...(恕刪)


這些都是以前的經驗了..

現在台廠跟日廠差距早就很有限了...

十年前, 我相信買台Toshiba貴森森的筆電, 可以給我信任感,...
現在, 我打死都不會相信..

不要以為筆電是什麼特技特規, 只有日本人才是東西, 才懂設計...
台灣玩了十幾年, 廣達打不打得贏日本組裝的Sony跟富士通?
五年前我認為應該會輸, 現在我認為同樣的價格給他們, 日本廠能不輸很偷笑了...
經驗我們已經累積夠強大了, 成本控管台灣的能力天下第一, 日本早就拋棄這塊量產代工市場, 怎可能打贏我們?
只要六位數字以內的筆電, 除了少數對環境嚴苛要求或特規高價品外(像日系一些超輕薄的設計..)
台灣都可以穩佔上風, 如果說以台灣接受度最高20K~40K價位市場, 日系早就一敗塗地...
如果有人告訴我, 他有30K這種一般級預算, 想買個T廠的筆電, 我一定告訴他..
若外表是你主要考量, 我認為可以, 但若你認為品質會比台廠好, 我只能說, 你給的小朋友還太少..

在台灣有代理商的日系筆電, T,S,F 三家, 在台灣市佔率, 甚至全世界市佔率都是一年不如一年..
筆電這幾年來發展來看, 他們會輸是很正常的, 其實除了工業設計觀感還能明顯佔優外...
其他日系筆電基本上在C/P甚至品質上都談不上真正的優勢.. 像Lenovo, 除了TP系列尚有日本
大和研究室的加持勉強能與台商一戰, 基本上上其他的產品線也只配打價格戰的級數罷了...
日本產品尤其是Sony在工業設計和材料科技上的成癮是有目共睹的。用兩個疑問句來總結吧:
如果Sony用Asus的開發成本,是否還能做出現在的Vaio?
如果Asus用Sony的開發成本,是否能夠做出現在的Vaio?

我個人認為上面兩個問句的答案都是「不行」...
TNParadise wrote:
日本產品尤其是Son...(恕刪)


遺憾的是vaio並非走高品質耐用路線..
在日系筆電裡, Sony對筆電的基本功力是最差的...
東西好看沒錯, 但是最不耐用的...
更糟的是, 東西爛還維修費用驚人, 用過保固絕對幹瞧...
簡單來說, 我以為是金玉在外, 敗絮其內的產品..

台灣日系筆電 以可靠度來說 F > T > S牌...
原因只要各位看產地, 價格, 外觀的比較之下, 大概就知道了...

很想跟vaio迷說, 如果真的這麼愛水..
那乾脆向Sony買外殼來供在家裡好了, 一台筆電的售價夠你買十個殼了...

我也很想問, 請問電腦是買來裝飾當主要功能嗎???

日系筆電在世界市場是整體萎縮的, 這點絕對是不爭事實...
甚至為了生存, 他們也已經將標準降低, 才能跟美系及台系筆電一較長短...
只是目前來說, 失血還是沒停止就是.. 市場還是在流失中...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