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站上有多位專業的筆電專家分享文章與觀點,此篇文章就以一般民眾的角度來說說dynabook C40-K這台冷門機的這些事。

約莫在2008年上下,TOSHIBA的筆電在台灣(或是說在全世界)都是品質、潮流、科技力、商務 的象徵。當年,我正要升大學,在acer、ASUS、TOSHIBA、compaqn四品牌之間考慮買人生第一台筆電。當時HP對我這種剛升大學的小毛頭來說太陌生,ThinkPad商務形象與價格太鮮明,根本不適合小屁孩。DELL和ThinkPad類似,但硬生少了些呆版,多了些活潑(該這麼說嗎?)
生活中有句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荷包更傷感。」小屁孩的我,只能選擇acer aspire 5550,第一代的intel core 2 duo、獨立顯卡、5400轉日立硬碟,超級潮,愛如潮水阿!最新科技於一身阿~ 走路都有風的自我感覺良好。 總之呢,這是我人生第一台筆電,考量到現實與荷包的選擇,但心中仍然不忘記那台TOSHIBA的Satellite M300與portage R500。在當時鏡面螢幕一定是首選,裝B用,色澤好,螢幕反光的要死也沒關係,在室外看螢幕要有多反光就多反光,反正頭喬個角度看得到就好。觀念一直隨著時代演進,不同的世代審美觀與想法有異,潮流就是這樣,會循環,看看目前流行的OLED螢幕也是一樣操作。

Toshiba portage R500
當時的TOSHIBA Satellite M300採用俗稱「膜內樣印」的外殼製作方式,其A面、C面皆使用這樣的工藝。在當年companq、HP、TOSHIBA、acer、ASUS的消費機型皆使用這樣的工法製作,電腦街放眼望去不看logo的話還真辨別不出是哪家的機型。就像是跑步游泳一樣,你做甚麼他就做甚麼。這感覺堪比現在大部分的機型都有著apple macbook 的影子,極簡風格,也沒有不好,你說極簡化是吧,只是少了點個性罷了。至於機型,當時身為窮學生的我,實在高攀不起,每每經過NOVA、電子商場都會特地繞過去看看 portage R500。2008年發表的至今已經過去18年,即便如此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仍是屬於上上乘的作工,精緻度也一拜。

TOSHIBA Satellite M300

TOSHIBA Satellite M300
畢業後,要去國外打工度假,剛好電腦也壞了(有興趣可以去找aspire 5550的吐槽文章。轉軸AB蓋處容易爆、底蓋螺絲有好幾種規格、電池續航短、電池一年就掛點......),考量到要到紐西蘭一年,因此國際保固成了我的重點,在當時也只有DELL有國際保固,但忘記是國際保固一年、國內保固一年?還是國際保固二年了。選了台騷包紅的 vostro 3450,商用筆電規格雖不是最好最新品,但品質、做工、耐用度卻是優先考慮的。這台vostro 3450陪了我在紐西蘭上山下海,最高到海拔1500公尺,氣溫-8度,到回台灣後從事工地的工作,沒關機的狀態下整天在砂塵環境跑來跑去!別忘記在當年2011年的機型仍只有傳統硬碟,如此艱難的環境下沒掛點!品質真的好。各廠家在當時皆致力於研究硬碟減震的技術,我想該技術的含金量最大化的應用在我那台DELL上了。

Dell vostro 3450
後來,換過ThinkPad 13(中國的型號是ThinkPad S2),這台非T、X、P系列,品質當然也不能和當家扛霸子來比,也當然第三年轉軸處就開始爆了!現今的筆記型電腦不同於20、30年前,爆轉軸通常是轉軸連接的A蓋處的螺絲接合殼脆化、裂掉、崩掉,長久下來開螢幕時應力無法有效分散進而造成外殼爆開。如此,我開始思考是否要回到過往那心心念念的TOSHIBA懷抱?一查才發現原來TOSHIBA在2018年就將電腦部門賣給了SHARP,在隔年2019年完成100%全資收購TOSHIBA電腦部分並更名為dynabook(原來的研究班底仍繼續保留沒資遣)。 改名、被收購對我來說沒影響,原本的研究團隊是否沿用才是重點。你看看VOLVO、BUGATTI、IBM的ThinkPad、alienware 事業都越做越大,雖然也有烙賽的案例......
人生第一台的dynabook是 L40-G。這台很奇妙,官網說它是Satellite Pro,但是機器底板的標籤只是 Satellite,windows搭載家用版。大家會說差pro有差嗎?根據官方的定位,satellite屬於大眾消費機型,Satellite Pro定位於中小企業、政府機關、醫院、研究機關等,想要比大眾消費機型更穩定的品質、可靠度,但預算又有限無法往上買到Tecra、portage等機型。也就是說Satellite Pro是基礎的中小企業商用筆電,對標Asus B1系列,MSI Modern。dynabook商業筆電系列定位高到低 portage > Tecra > Satellite Pro。
L40-G陪了我四年的時光,這四年也是我很重要的歲月。帶孩子出外遊玩過夜時我一定會帶著它,即使很常用沒用到或是使用的時間不長,這期間包含露營......你沒看錯,連我老婆都覺得我怪怪的.......。重點重點是它協助我拿到了幾個坊間企業競賽的獎項!在無數熬夜到通霄的夜晚、從想不出來企畫書怎麼寫,菸一根一根的點,到已經知道一些眉眉角角,知道有些比賽雖然資格符合但報名了也是浪費時間,世間水很深阿。當我疲憊相休息時它撥放影片伴著我的小孩,也渡過陪小孩一起找摺紙的影片等。可以說漸漸地對L40-G,不,或者說對dynabook漸漸有了革命情感,已在心裡留下一塊小小的田地。


第二台的dynabook選擇了Satellite Pro C40-K,這台在台灣基本上很少見,我甚至找不太到中文有關於它的開箱和介紹,了解這台的資訊都是從各國的官網,甚至連YouTuber都不介紹這台!所以到底是這台太一般沒甚麼好介紹?還是官方沒給業配?國外的部分看到的都是幾年前的機型,搭載intel 11代的機種,且多半是i3最低配、ram 8G、硬碟256G的那種,又或者丟出來賣二手的都是這規格的也說不一定,總之訊息少到爆炸,連最重要的評測文章都沒有。如此的資訊量對於現代人買3C產品來說都是很大的門檻。唯一有開箱完整介紹的是一位印度阿三的經銷商,只見他單手抓著螢幕的角落晃呀晃整台電腦!好開心呢!因為他這舉動讓我相信這台的品質「蘭趴萬」。


我覺得dynabook很有趣,他們似乎會共用模具、機板,並以windows的家用版或專業版來做產品定位。這不代表說每個機型都會如此操作,但想說的是我有發現此現象。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一有趣的現象,Tecra L40-K、Satellite Pro C40-K、Satellite CS40L-K 這三台基本上相同外觀!各I/O的數量、排列、規格都一樣,只差在保固長久與系統的家用版或專業版。簡單說就是 Satellite CS40L-K配windows家用版,Tecra L40-K、Satellite Pro C40-K配windows專業版,家用版的2年保固,專業版的3年保固。
所以換句話說,用Satellite大眾的價錢可以買到Tecra的做工與品質?廠商會因為這台是Tecra的關係所以所以部分主機板的零件更換成更高等級、品質更好、更耐用的電子零組件嗎? 我感覺可能性不大,既然都共用外殼與機板了,沒必要走回頭路增加庫存壓力與複雜度。我想到的是不同地區、企業、國家對於Tecra、Satellite Pro會有既定的產品定位印象,也因此會針對適合當地的風土民情換上「討喜」的logo。當然這部分如果有知情內部人士的話再幫忙補充說明了。
不是喔,不是這樣子喔,不是喔,日本不是這樣區分哦!看起來日本官網並非以windows家用版、專業版來區分產品定位。看完日本官網後我又亂了......

在國內dynabook仍有販售Satellite系列(大眾家用款),但我看亞洲的官網卻沒有。我目前看了幾個不同國家的官網,得到的不負責結論是台灣和中國是少數有在販售大眾家用款。目前他們聚焦於商用筆電、商用設備解決方案上,筆電產品線精簡成3大系列portage輕便高階商務、Tecra兼顧效能功能輕量、Satellite Pro預算考量與擴充的彈性,前兩者基本上軍規 MIL-STD-810是標配。我這台C40-K沒講到軍規,Tecra L40-K的介紹也沒有,看在3年保固的條件下我相信品質是不錯的,反正我相信那位印度阿三單手拿螢幕晃呀晃的(該這樣說嗎?)。

外觀


Satellite Pro C40-K這台在生產壽命期間似乎有微更改過配色,以往的配色為啞黑,現在新的配色有點像「瑪瑙藍」。老實說很好看,有質感,有別於一般商務機的黑色、銀色。電腦的四邊有斜切角,類似的設計我想到最頂的商務機為VAIO Z,但是在這價位、定位中做這樣的設計也只有它了。整機1.36kg,不算特輕但是也夠輕了,前一台L40-G有著1.46kg,這樣的進步算不錯了,重點是它等同於Tecra。沒指紋辨識,出風口往螢幕排,最大化的空出左右邊放置I/O,我很喜歡文書這這樣做。規格如下,就不放硬體評測了,這規格沒甚麼好說嘴的......
規格
OPERATING SYSTEM:Windows 11 Pro
PROCESSOR :Intel Core 5 120U( upto 5GHz, 10 Cores (2P+8E), 12MB Cache)
SYSTEM MEMORY :Choice of 8GB DDR4 (3,200 MHz) up to a maximum of 32GB
(two fully configurable slots)
DISPLAY :14.0 FHD 250 WV LD-Flat eDP 1,920 x 1,080
GRAPHICS :Intel® Graphics
HARD DISK:512GB PCIe NVMe Solid State Drive
INPUT DEVICES:ClickPad with antibacterial coating
COMMUNICATIONS :Intel Wifi 6E : Intel 11ax+acagn+BT-M.2(2×2)-GfP2, Bluetooth® 5.2
BUILT-IN CAMERA / MICROPHONE
HD webcam with shutter slider and LED indicator. Optional Infrared IR camera with
Face Authentication. Dual Mic supports beam forming and AI powered noise reduction technology
SOUND SYSTEM :Stereo speakers
KEYBOARD :Frameless matt black tiled keyboard with antibacterial coating. Dedicated conference call function keys
INTERFACES :3x USB 3.2 Type-A 1x USB 3.2 Type-C (supporting power delivery, data transfer and display)
HDMI-out:RJ-45
Headphone/microphone combo
MicroSD card reader
BATTERY TYPE :3-cell, 53Whr Lithium-Ion Polymer (not user replaceable). Quick charge technology (30 minutes charge = 4 hours of battery). Battery management eco utility for conservation of the battery lifespan
POWER RATING :45W 100-240V/50-60Hz Universal AC Adaptor
SECURITY FEATURES :Firmware Trusted Platform Module dTPM 2.0, Fingerprint Reader (optional), Infrared (IR) camera for Face Authentication (optional), Camera shutter slider, Security lock slot
PROTECTION FEATURES :180-degree hinge, Antibacterial paint coating (chassis, keyboard and Clickpad), Slim bezels (83% screen-to-body ratio)
PHYSICAL DIMENSIONS :323.9×211.8×18.75mm
WEIGHT :Starting from 1.36kg
WARRANTY:3-year Local limited warranty (carry-in), 1-year battery
做工
的確,C40-K整體做工很精緻,組裝很扎實,塑料之間互相按壓沒有異音,也沒有哪邊是散散鬆鬆的,外殼銜接的縫隙都很一致,這點真的很棒,遠好於L40-G和家裡另一台MSI venture 14。值得一提的是它整機的外殼A、C面摸起來有點粗粗的,不同於一般筆電都是平面,更準確的形容就是磨砂霧面的那種感覺,摸起來很舒服有種高級感。對我來說,dynabook的鍵盤就是方向鍵與page up down要分開在右下角才是延續經典的傳統。從以前幻想著portage R500的胴體,如今終於能沾到邊喝到點湯了。鍵盤不錯打,雖然官方沒說到鍵程多少,但我手感上覺得是1.5mm(後來在日本官網查到為1.4mm)。鍵盤表面摸起來粗粗的,和C殼的觸感類似,很特別的打字觸感體驗。這台的鍵盤算是好打的,支撐度夠,不會像是L40-G的鍵程篇短生硬, MSI venture 14的軟軟的,總之我給 C40-K 的鍵程不錯的評價與印象。
全尺寸鍵盤, page up down 獨立分開(這才是TOSHIBA優良的傳統阿),電源鍵獨立分開,這點很重要。不曉得有多少人不喜歡電源鍵整合在鍵盤的右上角,那種要DEL刪除文字卻沒按到,人類的肌肉記憶很重要的,之前買過一台acer的輕薄筆電,就是因為這樣搞的心很煩,整天想砸電腦。現在市面上依然許多筆電的電源鍵放在右上角,消費型與商務型機種都有這樣的配置,我其實比較相信是因為cost down的關係。



缺點
說了這麼多,缺點呢?和大家說,缺點可多了。螢幕最高亮度只有250nit,IPS螢幕配上這亮度實際看起來感覺只有220nit!一度還以為我這台裝載的是220nit低配版的螢幕,畢竟原廠也有出220nit的機種,後來確認台灣販售core 5 120U的規格的都是250nit螢幕的搭配。
intel core 5 120U、DDR4 3200 8G ram、512G SSD、沒背光鍵盤、FHD IPS 250nit 這樣的規格要25800台幣!你沒看錯,很貴!2025年了這個價位沒背光鍵盤還是用DDR4!16G ram的版本要價29500!自己買ram回來裝也不用那麼貴,還是DDR4 3200!整個暈倒。愛到卡慘死,只能說服自己錢是花在品質上。不然看看隔壁精美的Panasonic FV3賣到6萬,也沒背光鍵盤...... 買品質買品質買品質,我相信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很多事情是規格看不到的。沒有要戰,Panasonic也是我的夢想機。dynabook在台灣的保固是好的,商用機種3年保固,大眾消費型機種2年保固,電池都1年保固。DDR4 3200的ram不好買,應該說專門做ram的大廠現在網購上基本沒貨,有貨的16g要1600元!連DDR5 16g都不用1400了,到底DDR4哪來的信心賣1600元!最後我買Lexar雙面顆粒16g 兩條,跑雙通道,最終總花費27998元。從下單到收到電腦總共經過快2星期......這台冷門到連台灣經銷商都沒現貨,要從總公司調。真的是愛到卡慘死...... 覺得買這台比買framework還累......
以上分享給大家這台灣少見的商業筆電。最後補上一些拆機照,商筆重要的是看他內部的用料與設計對吧,來了都來了,看一下吧 (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