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站上大大,
有關雜訊抑制, 一樣的 processor, 為什麼會有不同的雜訊抑制結果.
以 CANON 30D 和 400D 而言或 5D 而言,
CMOS 不一樣大, 但都是用 DIGIC II , 為什麼抑制雜訊的能力就有差別,
對於ISO 感光度高時, 差異更大....
硬體做得到而故意用軟體去限制嗎?
還是有別的因素?

這會是Canon的策略嗎?
想得到高素質的影像
請掏出多一點的鈔票
猜想其為人為控制的成分居多
如果Canon拿出誠意
不知400D的影像純淨度有沒有辦法跟5D打平?
PrattWhitney wrote:
這會是Canon的策...(恕刪)


這是不是canon的策略我不知道,但是跟canon有沒有誠意沒有關係,如果是為了市場區隔這樣做
無可厚非,總不能要求每個廠商把高階的東西或優勢下放到低階產品。高ISO的雜訊跟sensor
的大小和像素密度還是有相當的關係。
hrzhou wrote:
想請教站上大大,
有...(恕刪)


除了感應器(CMOS)大小的影響外,小弟認為在產品的區分上會故意做出差別

今天如果Canon出的40D其畫質純淨度和5D一樣..那其他機種還要賣嗎?

此道理就如同電腦顯示卡一樣,同樣晶片的顯卡確有不同等級.
雜訊跟畫素密度很有關係

所以小DC怎樣都贏不了單眼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CANON 當然有能力做到~

但機種區隔~是廠商的策略啊~不然高階機種賣給誰用?

就是要讓USER感受各機種的階級差.......慢慢賺啊~





其實很多產品也是一樣的...


想要更好....請拿錢出來!
平安喜樂
廠商不是笨蛋也不是慈善事業
換個角度想一下
假設今天CANON這家公司是你開的
當你的相機大賣的時候
你會想要怎麼來販賣它呢?
既然也有高中低階的分級
你又會想怎麼賣呢?
很多時候我們看一件事情
不要單純的只以自己(消費者)的立場來看待
這樣你可以看到更多的事情跟另一個方面的
世界末日趕快到來吧............!^_*
sanawu wrote:
除了感應器(CMOS...(恕刪)

還是會有人買,但我還是會選5D,因為是全片幅。
sanawu wrote:
如果Canon出的40D其畫質純淨度和5D一樣..那其他機種還要賣嗎?


如果全幅和半幅畫質純淨度一樣
那肯定是Canon大發慈悲
不過肯定不可能
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基本上兩者SENSOR上的開口率就不一樣了
集光的效率也差異很大
以目前的軟硬體技術言
還是暫時以集光能力強的SENSOR佔優勢

乖乖拍RAW檔
讓更大顆的電腦CPU+軟體去算吧
至少比jpeg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