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末趁著辭職的空檔時間,又來到了日本
就稱我這種人為建築迷吧! 建築迷的定位真的很難以享受旅途為主。
不外乎大師的許多作品都獨立分佈在各種小鎮郊區或者鳥不拉屎的地方,不會出現在旅遊指南上,雖說一路探訪過去也是一種趣味,但是確實不太適合除久治不癒的建築人以外的旅遊者,事前功課的繁雜難以想像,儘管如此,我仍然希望大家一般景點逛膩了也能偶爾看看這些美麗的建築
此趟背景 : 年底辭職後為期16天的東京+北陸建築旅,設備從去年關西旅的70D+T116更新5D3+TSE-17mm,要特別感謝讓我以低價入手TSE-17的建築師,讓我不用每張照片都用鏡頭效正的地獄。另外也帶了70-200 f/4及GR2,
使用比例大約為
TSE-17mm: 85%
70-200mm: 10%
GR2: 5%
一直很想拍這種設備照,但怎麼拍得好廉價XD

照片皆有LR調整過,風格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敬請見諒。
DAY1 桃園 → 淺草
第一天到東京已是晚上,因此沒拍什麼,本來打算第一天直接在日本買腳架,不過沒看到喜歡的因此只拍一張就結束今天

上野車站的扶手,拍車軌的好地點
DAY2 淺草寺 → 北齋美術館 → TOKYO SKY TREE → 夜間淺草
1.淺草寺

因為是住在淺草旁的青旅 Enaka,所以不免俗的還是來幾張

大約是8點左右到的,還是早上最舒服
2.淺草觀光文化中心 (畏研吾 Kengo Kuma)

剛開始還不太習慣手動對焦,尤其想要拍人入鏡的時候
淺草觀光文化中心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案子,雖然覺得內部空間不是很好用,但他滿足了每個建築人玩設計的童趣

畏研吾的設計總是能帶給人溫暖的氛圍,
其作品近年來也越來越廣為人知,和安藤、伊東等一線大師比起來有後來居上的趨勢,頂樓應該是附近最好的制高點,可以觀看整個仲介世通
3.北齋美術館 (妹島和世 Kazuyo Sejima )

對面為一座小公園,很自然的融入社區

裂縫為入口處,當天人真的不少,而且都是高齡者居多

妹島和世的最新作品 - 北齋美術館,立面鋁板精緻的沒話說,此建築也看出妹島從原本的輕透反重力樣式轉變為融入環境的思維(和羅浮宮朗斯分館類似),可惜那天因為剛開幕沒多久人實在太多加上行程比較匆忙而沒能進去參觀
因為怕TS-E17mm刮傷,因此此趟全程都有裝濾鏡支架,不過缺點是Shift調整較大時就會出現暗角
4.TOKYO SKY TREE (日建設計 Nikken Sekkei)

和朋友的朋友吃飯以及買腳架,因此時間一下跳到晚上,話說日本冬天16:30天就黑了,因此為了趕著拍blue hour也讓我以及旅伴吃盡苦頭。此為拍攝晴空塔的熱門景點十間橋,當天的配色非常優雅,好似燈籠一般,希望台灣的車站也能學習日本燈光照明的藝術。

回程的淺草觀光文化中心,夜間燈光更顯得高雅

晚上的淺草寺別有另有一番風味,此外人也少很多!!!

慢快門下看似無人的雷門,這天都還在抓TS-E對焦的絕竅,從今天以後才開始漸漸掌握這顆鏡頭
DAY3 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 東京大學 → 秋葉原 → 箱崎ジャンクション
1.東京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丹下健三)

日本近代建築巨匠丹下健三設計,內部主堂實在令人震撼,雖然尺寸比歐美大教堂小很多,但壯闊的清水模還是讓我為之一振。另外內部如有活動是不能拍照的
2.東京大學福武堂 (安藤忠雄)
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建築師,儘管有些人說他設計手法千篇一律,
但此趟他並沒有讓我失望。

黃vs綠,一道牆將內外隔離

據說是參考三十三間堂的長廊設計,此外為了不破壞東大的天際線,量體也都幾乎是往地下發展

來東大建築系朝聖,驚見館旁的祖父級銀杏,我在台灣還沒看過滿黃的銀杏,看到這麼大棵真的很震撼
3.東京大學廚 菓子 くろぎ (畏研吾)

位於東大的角落有一處咖啡館,如果口試買這邊的點心給口委應該無敵吧! 當天就有很多貌似開完會的教授們來此歇息,但此處入口很窄加上當天人太多,因此不好意思在正面拍照
東大校園本身就很精彩,很適合一天漫步的行程
4.箱崎ジャンクション
秋葉原逛完就來箱崎這邊,但是為了來這裡迷路浪費很多時間...

現場非常壯觀,相機拍不出那種場所感,且剛好是下班時間超多上班族看我們在拍匝道,都投射奇怪的眼光
DAY4 国際子ども図書館 → 法隆寺宝物馆 → 國立西洋美術館 → 上野車站
1.国際子ども図書館 (安藤忠雄)

很經典的文藝復興風格建築,被安藤插入了一塊玻璃盒

去過幾個安藤的兒童圖書館,我覺得這邊的空間一點都不兒童阿XD
安藤建築中一貫的玻璃、金屬、清水混凝土

新與舊,我比較喜歡舊的一方,人非常少,快門聲產生的回音讓人有點不自在
2.法隆寺宝物馆 (谷口吉生)
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園區內,這邊博物館實在太多,因為以遊走建築為主的我們只來法隆寺寶物館

谷口吉生的空間 一定會有的水池映景

羨慕谷口的建築,總是維持建築剛落成的原樣,而非充斥著繁雜的擺飾

偷渡一張上野星巴克,很難想像櫻花盛開時會有多美
3.國立西洋美術館 (Le Corbusier)
不含印度的話,這是近代建築的祖師爺柯比意在亞洲唯一的建築,而最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沿路都是慶祝的旗幟

好天氣,人也非常多

一入展示區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採光井

愛死這洞洞採光罩
雖說柯比意僅操作西洋美術館的基本設計,細部設計及監造都是交由日本的弟子
前川國男、坂倉準三、吉阪隆正執行,但科比意的現代建築五大原則在西洋美術館內
表露無遺,甚至可以說放眼望去現代所有建築全是受到柯比意的影響,被列為文化遺產當之無愧

返回很多日劇都曾出現的上野站,準備前往金澤
DAY 5 金沢21世紀美術館 → 鈴木大拙館 → 近江町市場 → 兼六園
1.金沢21世紀美術館 (SANAA)
來到慕名已久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此趟來北陸有絕大部分的原因就是為了妹島+西澤的成名代表作

白的很不真實

不過對大家來說,這個泳池裝置藝術可能比建築本身還來的有名

對建築來說,平面就是一切,而金澤21世紀簡直是極簡到了純粹,一個大圓加上展覽的方塊組成的有機系統實為完美,做為建築設計是非常動人的,但可惜實地走訪後才發現不如紙上建築烏托邦的完美,讓我覺得精采度不如曾經走訪過的地中美術館。建築只看照片果然不準阿~
2.鈴木大拙館 (谷口吉生)
離金澤21世紀不遠的鈴木大拙館,人潮相對少了許多

雖然名字裡有個“大”字,實際在現場上看來是很小的,但卻精緻無比

鏡花水月,十足的禪意

谷口的建築永遠就是這麼純淨
晚上幸運的遇上兼六園點燈

點燈夜景比想像中難拍許多,此外眼睛看到的也比照片真實許多
金澤21世紀美術館、鈴木大拙館、兼六園及金澤城皆在同一區,很適合一日規劃遊玩
DAY 6 金沢海みらい図書館 → 加賀片山津温泉総湯 → 東茶屋街
1.金沢海みらい図書館 (堀場弘+工藤和美)

出師不利的一天,居然遇到圖書館連續十天休館,差點哭暈在廁所

裡面是這樣的,照片參考http://www.g-mark.org/award/describe/39384
可惜,下次來這不知是什麼時候了
2.加賀片山津温泉総湯 (谷口吉生)
本來因為太遠而沒有來此的打算,託早上意外的福趕緊修改下午行程

第一次在日本泡湯,怕丟臉還趕緊google泡湯禮節

規劃行程時蒐尋過照片,覺得也不過就是玻璃盒而已,實地走訪卻非如此,建築呼應著湖光及快下山的暮色,配上泡完溫泉出來的涼風一氣呵成,有來這邊真是太好了
晚上茶屋街沒有拍到什麼照片,因此這天就草草結束回飯店休息
DAY 7 富山市玻璃美術館 → 高志の国文学館 → 東茶屋街
又是陰天 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此外雖然說富山也是地方大城,但一出JR站總有人煙稀少的感覺
1.富山市玻璃美術館 (畏研吾 Kengo Kuma)

集畏研吾所有設計手法之大成的圖書館,立面採用石材、玻璃及鋼材,似乎是想呼應一旁的黑部立山

螺旋挑空!! 我相信所有建築人學生時代都有做過類似的設計

除了讚嘆內部的工藝外,其實我心裡的是這誇張的室內裝修應該把師傅搞死了吧XD

設計者就算再怎麼創新,也要業主肯點頭才行,例如台灣公共工程業主可能就無法接受管線外露,這有時候抹殺了很多創意,也是我在職場遭受打擊後來日本想看的,學習他們如何將創意與實務間拿捏平衡
2.高志の国文学館 (伊藤恭行/CAn)

雖然有點抱歉,此趟我們對這些文學或是展覽一竅不通也沒有先行研究,單純是想看建築才來,
例如這個誇張的懸挑就不知是如何辦到的

日本建築真的非常擅長將環境與建築融合,轉變成自身的優勢。
題外話,這邊的導覽人員聽到我們來自台灣,非常熱情的替我們貼身導覽,很可惜我對裡面的展覽了解不深,非常對不起熱心的工作人員,下次應該要好好事先做功課才是
傍晚回到金澤的東茶屋街

比起另一邊的東茶屋街,我比較喜歡河岸邊的這條路,話說因為事前功課做太少,在金澤吃完晚飯就不知道幹嘛了,今天居然6點就回飯店,實在不經濟
DAY 8 金澤車站 → 軽井沢千住博美術館 → 石之教會 → 新宿車站
返回東京的路上,來到輕井澤
1.軽井沢千住博美術館 (西澤立衛 Ryue Nishizawa)
如果說建築界有米其林,那這裡絕對是五顆星(誤),不枉我們走了將近快20分路程

在外面是看不到內部的,實際上整座美術館被密林包圍,建築的樣貌幾乎無法捉摸

實際上是外觀是這個樣子,內部隨著地形自然起伏,摘自http://www.senju-museum.jp/en/

內部是禁止拍照的,摘自http://www.senju-museum.jp/en/
很久沒進入讓我倒吸一口氣的建築,以前認為西澤立衛總是被妹島和世的光環掩蓋,現在終於知道西澤才是天才,也難怪西澤立衛獨立的案子這麼少,施工技術門檻實在太高了,軽井沢千住博美術館毫無疑問是此趟建築旅,我認為最精彩的,有機會輕井澤千萬別錯過(12/26到2月底休館)
2.石之教會 (Kendrick Bangs Kellogg)
近來很有名的石之教會

當天有個小插曲,才一進入教堂就被裡面的修女緊迫盯人,在裡面坐不到5分鐘修女就過來說謝謝參觀,請我們先離開,我內心想著也太趕了吧,沒想到在出口才發現有一對新人已經準備到門口了,日本人還真含蓄阿,直接跟我講不就好了嗎~
3.返回新宿
回到飯店放完行李後趕緊跑來小田急百貨樓上拍蠶繭大樓

非常難拍的角度,因為百貨公司理論上是不能拍照的,所以偷偷摸摸的很不自在,曝光超過90秒,另外玻璃不是很乾淨,總之沒辦法拍出心裡想要的樣子,不過看看繁忙的車流也是挺療育的

在低色溫下看起來很有科幻感
DAY 9 明治神宮 → 表參道建築群 → 根津美術館 → 新宿都廳
1.明治神宮
3年前因時間不夠沒來明治神宮,這次終於如願以償

跟神明許個願
2.表參道建築群
表參道就如同建築的春秋戰國時代

NPビル(藤本壯介)
目前急速崛起的藤本狀介的設計,這張我使用環景接圖但接得很奇怪,不過這棟還真是很可愛

TOKYU PLAZA OMOTESANDO HARAJUKU(中村拓志)
我最喜歡的日本建築師中村拓志,也是因為這棟在表參道黃金地點的TOKYU PLAZA才打響他的名號

萬花筒角度

Dior(妹島和世)
表參道群雄割據內最為清新脫俗的Dior旗艦店

TOD'S(伊東豊雄)+HUGO BOSS(團紀彥)

Prada Aoyama (Herzog and de Meuron)
然而表參道最耀眼的應該還是PRADA,這棟不論是空間設計、結構、立面都可說是旗艦店的典範

但一臉背包客的樣子,來了兩次還是沒有勇氣踏入

サニーヒルズ微熱山丘(畏研吾)
走累了趕緊來到這邊休息,吃個鳳梨酥加上好喝的熱茶,真的是解救了我們
Shift暗角嚴重,不過比起鏡頭碰撞到(以我使用習慣真的很容易),一點點暗角我還可以接受
3.根津美術館(畏研吾)

進入美術館前,沉澱心靈的廊道

大廳的斜屋頂

日本建築師的強項,無論何時都能將自然景色融入建築

入夜後回到表參道,如同鑽石般的Prada

一枝獨秀的Dior

返回新宿

一直很想拍新宿都廳的正面,最佳的位置應該就是京王飯店了,不過即使跑上去也找不到拍照的最佳點,只好作罷
DAY 10 草月會館 → 21-21 Design Sight → 國立新美術館 → Roppongi Hills
1.草月會館

私房景點,草月會館二樓的咖啡廳,尚未被觀光客塞滿,這間咖啡廳厲害的地方在於材質使用的巧妙,使內部空間彷彿消失一般,眼睛只會專注在前方充滿綠意的赤坂御用地,是個放鬆心靈的好地方
2.21-21 Design Sight (安藤忠雄)

巧妙的將建築藏到地下,只留下帷幕構築的小山

雖說建築是此行的重點,但是不會日文,展覽又看不太懂真的很可惜

安藤的建築總有座充滿靈魂的樓梯
3.國立新美術館 (黑川紀章)

睽違3年多又來到新美術館,黑川紀章的遺作

這次還是沒有查證大圓錐的用途,應該就是服務機能之類的吧

入口處最重要的地點,居然是做為保管雨傘的地方,很新奇
4.Roppongi Hills
此趟我最期待的展望景點,一上去不囉嗦直接快門連發

跟漫畫上看到的一模一樣!

雖說是冬天,但今天能見度到是普通,沒能看到富士山,不過帶有煙霞到是另有一番滋味

小小的高架道路

往新宿、澀谷的展望聽因為有活動,反光非常嚴重,因此沒拍到什麼

這種高度對構圖也是考驗,長焦段拍出來的照片通常比較有趣

Blue hour的東京鐵塔,這個位置人非常多,因此最好盡早來卡位,經典的白橘配色

大景反而還好,Blue hour的時間很短,對拍攝是很大的挑戰

空中的新美術館,基本上天色黑以後拍照就沒戲唱了,因此就提早離開

樓下的LV,濃濃的耶誕氣息
DAY 11 小平市立仲町公民館 → 狭山湖畔霊園 → 新宿
今天跑的地方都稍微偏僻
1.小平市立仲町公民館 (妹島和世)

和北齋美術館有如孿生兄弟

像進入萬花筒一般,有趣的入口

這棟結構非常複雜,以至於室內空間作為圖書館使用有點雜亂,但扭曲的建築外觀我是認為很有爆發力的,也有別於從前妹島的設計
2.狭山湖畔霊園 Sayama Forest Chapel(中村拓志)
此趟的重點行程之一,每次旅程總是會因為想去看某棟建築而開始規劃,狭山湖畔霊園就是半年前我第一個決定的景點

本來覺得來墓園參觀不太好意思,不過管理員說我們是第五十幾個來此參觀的台灣人

此座教堂的Detail精緻無比,照片中的法國建築師也是嘖嘖稱奇

完美的接合

處處是驚喜

建築的配置可以說完全是依據現場的樹木而成型的

接著是一旁的管理中心,聽現場人員說法是中村拓志先競圖得標管理中心後,小教堂之後才又給他設計,有跟現場居民請示後才拍照,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張

水池映景

讓人平靜的空間
本來想去武藏野大學圖書館的,不過太遠而作罷,晚上回新宿找朋友吃飯,結束這天
DAY 12 Blue Bottle Coffee中目黑 → 代官山蔦屋書店 → 澀谷 → 座・高円寺 → 澀谷
旅行接近尾聲,因此今天跑的地方特別多
1.Blue Bottle Coffee中目黑

其實只是剛好坐過頭,所以順道過來,Blue Bottle Coffee最新的分店,外觀一樣的簡約

一貫的工業風格,另外雖然我不是很懂咖啡(平常都7-11隨便喝),但是這邊的特調是我喝過最滿意的
2.NA House (藤本狀介)

非常經典以及爭議性很高的東京某住宅,姑且不論使用上的方便性,它的確是顛覆一般人對住宅的想像

通常這種概念性很高的建築屋主沒多久就會搬走了,不過從外觀看起目前還是有人居住,撐了5年實在不簡單(2012年落成)
3.座・高円寺 (伊東豊雄)

隱藏在社區的中型演藝廳,我覺得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某種程度來說是從座・高円寺發展而來的

台中歌劇院的縮小版樓梯,底下小朋友們在玩紙牌遊戲
4.澀谷
晚上回到澀谷拍拍十字路口

公車沙丁魚

這邊的天橋因為很窄,下班時間人又超級多,不好意思使用腳架(一定會擋到人),所以只好將相機放在扶手上的方式長曝光,
但不只相機很危險,都在墜落邊緣,構圖也不是很滿意XD

萬箭齊發的車流,一旁又再進行新的工程,東京有趣的地方就在永遠都在更新,每年來都有不同的樣貌

有名的十字路口,不過沒拍到滿意的照片

有點言過其實的場景XD

為了找這個安藤忠雄設計的車站走到快吐血
安藤終於把當年在大阪的構想搬來東京了,不過這次是迷你版本
DAY 13 東京車站 → 東京國際論壇 → 銀座建築群 → 中銀大樓 → KITTE → 新宿
1.東京車站周邊

很舒服的地方,都市街道設計非常完善

三菱一號美術館,雖然沒進去參觀,比較讓我驚奇的是他們花大錢把古蹟的基礎全換成隔震基礎,為了保留古蹟不留餘力
2.銀座建築群
因為東京國際論壇剛好有會議不太能拍照,因此就改變行程先來銀座

很有紐約5th Ave的感覺,中間是伊東豊雄設計的Mikimoto旗艦店,但我和朋友討論的是他緊急進口(紅色倒三角處)要怎麼開XD

新落成的GINZA PLACE,外觀讓有密集恐懼症的我不太舒服 囧

Renzo Piano設計的Hermes旗艦店,應該是銀座百家爭鳴建築群裡我最喜歡的一棟

玻璃磚雖然透光,但內部其實還是很封閉,不知店內的狀況是如何? 可惜還是沒有勇氣入內

也是新落成的Tokyu Plaza Ginza,不過沒時間好好逛逛,只有在頂樓休息

instagram的常客景點,話說銀座應該是東京超跑出現密度最高的地方
3.中銀大廈 (黑川紀章)

黑川紀章最有名的作品,google "tokyo architecture"出現的第一棟也是中銀大廈,代謝派理論的始祖,它對現代建築影響之深就不多討論了,可惜中銀大廈目前處於荒廢狀態,聽說將來可能會拆除,不過目前還在抗爭中

如果說可以住一晚的話還真想試看看阿

回到東京國際論壇,為Rafael Viñoly所設計,超尺度的巨大空間,不說我還以為這是什麼宇宙船的龍骨

繁忙的東京車站

KITTE的露臺,也是吸引了一大堆攝影愛好者,不好卡位也不能使用腳架
可惜的是站前廣場施工中所以有點亂,因此用tilt效果來遮醜

超廣角的缺點在於這種場景拍下去都是人頭XD,所以構圖要另外考慮
另外KITTE的聖誕樹不論是光影、色調、背景場景都是我認為是此趟的第一名
DAY 14 → SHIBAURA HOUSE → 建築倉庫 → PIGMENT → 台場 → 東雲集合住宅 → World Trade Center → 彩虹大橋
今天也是趕場行程
1.SHIBAURA HOUSE(妹島和世)

妹島的早期作品,旁邊可愛的陽台和這棟不管是構材或顏色都是完全的對比
當天因為是假日無開放,參觀建築惱人的地方也在於每棟建築開放時間都不盡相同,因此事前功課也是最麻煩的
2.建築倉庫

天王洲附近的建築倉庫,讀過建築的人應該都知道,收藏模型非常麻煩,因此這邊就開放收藏各事務所的模型,大部分都是過程模型,當天人也比我預期的多,看來喜歡建築的人還真不少
3.PIGMENT(畏研吾)

就在建築倉庫一旁的PIGMENT,是專門販售美術用品的地方,連不懂美術的我看了都會流淚

最吸晴的應該就是這座顏料牆了

第一次見到能把竹子裝修材使用的這麼有質感
4.台場
因為已經是有點芭樂的景點,因此只是走走帶過而已

彩虹摩天輪

富士電視台(丹下健三),也是超尺度的建築
5.東雲集合住宅(伊東豊雄、畏研吾、山本理顯)
今天的主要目標還是在東雲集合住宅

現場很多小朋友在玩足球、騎單輪車,可以說是充滿生氣,不過吸引我的還是屬伊東豊雄設計的這區塊,很適合SOHO族的地方

很有趣的立面,讓人想到俄羅斯方塊
6. World Trade Center

這邊應該是觀看東京鐵塔最佳的景點,人也不算太多,門票又便宜,總之就是非常推薦

可惜來的太晚,已錯過了blue hour,在這邊是用70-200mm拍攝,不過50mm的焦段應該會更適合

可以看到六本木hills觀景台人非常多XD

反光問題還是很嚴重,下次可能要考慮帶自製遮光布
7.彩虹大橋

非常壯觀的觀橋點,但拍攝地點非常嚴苛,基本上沒有立足的地方,
此外距離太近17MM不可能拍的下,因此我是用接圖方式完成
DAY 15 築地市場 → 神保町二手書街 → la kagu → 赤城神社 → 東京都廳
1.築地市場
倒數第二天來築地市場走馬看花

三年前已品嘗過壽司大,雖然還是念念不忘,但對旅人而言時間更寶貴,因此就改去磯壽司

很划算的套餐,日幣2400、12貫,至於好不好吃麻,我承認是來吃氣氛的,好不好就是其次了
2.神保町

很有歷史的二手書街,在這邊逛的超級開心,尤其是建築雜誌買到快手軟
3.la kagu (畏研吾)

早起去築地,再加上連日跋涉早已疲憊不堪,因此中午就回飯店休息,其實下午行程是沒規劃的,不過想想太可惜因此才爬又起來,前往飯店附近的la kagu
有點不太理解為甚麼要往馬路方向做這樣的階梯設計,其實滿危險的
4.赤城神社 (畏研吾)

走到哪都是畏研吾!當天在神社附近遇到一群台灣人在拍攝作品的樣子
5.新宿都廳 (丹下健三)
前次來日本,對都廳的展望台印象並不是很好,不過想說既然免費還是來吧

又是blue hour,因為不能用腳架因此只好推高iso

辛苦的上班族

200mm下的晴空塔

蠶繭大樓,這次拍出來的效果不錯,果然長焦段拍這類的題材比較適合
DAY 16 新宿御苑 → 三井大樓 → 成田機場
最後一天,首先來到新宿御苑

天氣不太好,本來沒抱什麼期待,但沒想到可以拍的題材出乎意料的多

最讓我驚喜的還是這座出現在電影言葉之庭的涼亭

我承認我只是跟風
不過縱使沒看過電影的我也能感受到氣氛,當天也有不少遊客搶著與涼亭拍照

鏡花水月

螳螂捕蟬
之後來到了三井大廈,想說拍拍都廳(是有多愛都廳XD)

但天氣不好,角度也不是挺佳,因此就早早收拾回去領行李了
16天的建築攝影終於結束,雖然刪減很多照片了但沒想到篇幅還是這麼長,
每次來日本,總是被其都市蘊含的能量所吸引,日本果然是很適合旅行的地方,
這次也感受到TS-E17mm的威力,不過下次應該會再增加一顆35mm或50mm吧?
這趟參考了很多資料,其中就屬 Teeny Life: 厳選五十景﹣東京攝影全攻略對我的幫助最大,
因此希望我這篇文章也能幫助到去東京想看建築的朋友,
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