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wun wrote:版主我可不可以打個 ...(恕刪) 稀土元素中,f內層軌域有鑭系,錒系,其中錒系是具有放射性,鑭系是沒有放射性,也就是後面取代錒系!過去使用錒系中常見是用氧化釷,這種作為提高光學玻璃在折射率提高下,還具有良好低色散一般玻璃隨著折射率提高,本身的色散會增加也就是abbe數會下降,但是可以看到鑭系玻璃部份(字首La),像是LaSF本身隨然折射率提高許多,但是abbe數並沒有太大變化。為何需要這些高折射玻璃?這些大光圈鏡頭本身修正球面像差或彗星像差等,常常是用這種高折射玻璃或非球面這些來修正,只是過去非球面部份在製程成本也是很高,可以參考像大光圈鏡頭設計。
krtco wrote:....無言.......(恕刪) 看了那邊狂人的文..真的差點以為自己的物理 化學 光學材料都白學了....想說怎跟老師講的出入也太大了..而且光物理性質改變跟化學性質改變都搞不清..後面講什麼都沒人會在信.......還自圓其說..說是故意的...不過如果當作笑話看..還真的不錯@@~
真是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網路上有很多相關資料可以參考 如http://www.schott.com/advanced_optics/english/download/tie-35_transmittance.pdf若是你在半導體黃光製程做過你就知道 那個鍍膜也不是什麼高科技 不管如何那個多層膜是一個通帶濾波器減低 UV IR進入 SENSOR 並不是只有高通或是低通...相機的鏡頭是可見光 幾何光學 重點在降低求面和色相失真...那種顏色突顯的表現可以調整 相機內RGB分配達成任何組合
狂人神攝 wrote:跟你說了 老鏡頭發色...(恕刪) 我什麼也沒講....更別提到"發色"這兩字.....我也不是用C家的。只是想止住無意義的蓋樓而已,回到正題 =.=何況發色.....到時又有人講,數位時代發色是三小? 都是後製的,何來發色可言之類的話。
狂人神攝 wrote:你 = 高譚市居民 我 = 蝙蝠俠 OK?? 我 = 高壇市居民,廢話.... 我純粹是鄉民,來看熱鬧的狂人神攝 = 蝙蝠俠嗯... 對一個喜歡把內褲帶在頭上的傢伙來說,你的言論還算腦袋清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