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s Photo wrote:我一直以為我擁有了20幾臺相機、近10顆的鏡頭,我居然還不是個器材控 我一直不承認我是器材控說.......即使我的鏡頭放滿了三個防潮箱事實是怎樣就是怎樣,不是說不贏就來比器材的吧
---A7RII大幅提升轉接EF鏡的對焦速度,不單Sony用戶有更多高素質、價格帶廣泛的鏡頭可選擇;對Canon用戶而言,也能不再受限於Canon相機的硬體限制,讓手上優秀的EF鏡藉由Sony相機的新技術,發揮出更大空間。試想,您的EF鏡,能接在這樣的相機上:背照式CMOS+五軸防震+高動態範圍+混合式對焦(399相位對焦+全區對比對焦)+全電子靜音快門+沒有移焦風險+LV高速對焦+0.78%放大率的觀景窗+較輕便的重量(625g);且轉接後的對焦速度足堪一般日常使用,這難道不是好事嗎?另一方面,預算充足的Canon用戶,買Sony相機當隨身機時,也能和Canon主力機共用鏡頭,並享有堪用的對焦速度,大幅減少投資雙系統的成本。奇怪,這明明對兩廠用戶都是雙贏的策略,不懂為何一定要比較孰優孰劣?
---A7RII大幅提升轉接EF鏡的對焦速度,不單Sony用戶有更多高素質、價格帶廣泛的鏡頭可選擇;對Canon用戶而言,也能不再受限於Canon相機的硬體限制,讓手上優秀的EF鏡藉由Sony相機的新技術,發揮出更大空間。試想,您的EF鏡,能接在這樣的相機上:背照式CMOS+五軸防震+高動態範圍+混合式對焦(399相位對焦+全區對比對焦)+全電子靜音快門+沒有移焦風險+LV高速對焦+0.78%放大率的觀景窗+較輕便的重量(625g);且轉接後的對焦速度足堪一般日常使用,這難道不是好事嗎?另一方面,預算充足的Canon用戶,買Sony相機當隨身機時,也能和Canon主力機共用鏡頭,並享有堪用的對焦速度,大幅減少投資雙系統的成本。奇怪,這明明對兩廠用戶都是雙贏的策略,不懂為何一定要比較孰優孰劣?
junk89 wrote:我一直不承認我是器材...(恕刪) 喔!真的喔!要說也是可以繼續說啦,只是已經晚上12點我不想浪費生命敲打鍵盤。比器材也許沒有你多,我才兩個防潮箱...不過我是不會去強辯拉!對於蔡司確實沒有你了解,我也沒閒錢入手使用。因為我上面已經說明事實就是 「家電廠的相機每次要研究都沒心情」所以我承認我知識淺薄,我會去研讀研讀 (我應該是 01 上第一個會反省的人吧 )
Tu's Photo wrote:分不分得清楚日蔡德蔡有什麼影響嗎?我辯了什麼請說說看?我只知道就算我買菜頭也絕對不會買 FE Mount 的因為我家不可能會出現專攻手機、電視、遊戲、CMOS製造商的相機 CANON不是做OA跟半導體的嗎?
人生苦旅 wrote:...另一方面,預算充足的Canon用戶,買Sony相機當隨身機時,也能透過轉接環,和Canon主力機共用鏡頭,大幅減少投資新鏡頭的成本。奇怪,這明明對兩廠用戶都是雙贏的策略,不懂為何一定要比較孰優孰劣?..... 是啊!…最早乳摸謠傳C家要用S家高畫素Sensor,全球攝友一片叫好,說是"Combin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假如這是真的,我當然跟著叫好,只是我認為在商業考量上,現階段S家不太可能那麼"大方"…,結果當時還被一堆版友"指教",說在下見識淺薄,C家早就在用S家的Sensor了;但用在一吋(含)以下的產品上,或許S家有足夠的自信,至於FF應該是另一回事。現在,C家不用S家FF Sensor早已是定局,所以大家只好繼續搞轉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