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2406 wrote:多一樣閱讀能力更能增加競爭實力, 只懂"繁體"是不夠的~...(恕刪) 那我寧可把精力拿去補強我的英文能力,我要讀的paper都是英文,很多翻譯書,對岸翻的如何,我相信有看過的人都知道!
tomzhu wrote:有谁没事拿镜头摔着玩的?如果没有的话,准确的测试这个有什么意义?...(恕刪) 就你愛離題!是你自己說沒測試數據的東西不重要的吧!你自己回頭看!我只是提出個例子讓你看看!還有誰跟你都是中國人啊?沒人在這跟你談國籍的事別在這邊講這個!我哪一個種族的我沒辦法選擇!但別說是跟你同一國的!鏡頭都沒差別的話,那多家那些螢石,鍍膜也不用在研發新的啦!!!
tomzhu wrote:(恕刪) http://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type=7&id=8633您沒看過的,不代表沒有。這個東西有些官方網站就找得到了,因為是廠商提供的,所以不需要測試。很多人都說了,鏡片和色散有絕對的關係,就像裝了UV 或 CPL,發色也會不同,因為改變了光的質量與路徑等。調控檔和後製也可以改變,但是我相信有些人是不願後製、懶得後製的,而有些發色感覺也很難調得出來。因為那顆鏡頭的鏡片和結構組成,造成那顆鏡頭的色彩的特性就是那樣,就是發色。希望小弟這個連結可以讓您增進視野。也希望有解答到樓主的疑問。
戲狂 wrote:http://art...(恕刪) 沒錯~~~這就是鏡頭特性,以及所謂的發色~~如果真的後製能接近某顆鏡頭的效果,那 只需要一顆18-55 或是 50 1.8 就夠了~要改成 85L II 的發色以及鏡頭特性只需要 用 50 1.8 來修改~那買 85L II是買心酸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