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片幅。同一支鏡不會變淺景深。所謂通透感只在105度視角上才會出現。這是影像成形的問題。不要在消費洪流中跟銷售員一樣傳假資訊。Apsc 本來就足夠。問題是在廣角上沒鏡頭可用。Full frame 就是在廣視角上保有淺景深。片幅和淺深沒關係。是視角和景深的關係。所以同一支鏡在全幅和43下也是同景深的。全幅換來是廣視角保有淺景深。能做成所謂空氣感立體感通透感。當然鏡頭的解像度也是主因。
我也換了6D~然後把我的kiss4(550D)跟一堆ASPC鏡頭賣了~然後買了紅圈圈二手鏡~16-35 F2.8,24-105 F4跟70-200 F2.8的只差24-70F2.8沒有~我覺得我本身手殘很嚴重用之前的相機拍除非用腳架不然對焦的地方都會糊糊的用6D雖機身比之前的kiss4重了點但反而比較穩,CANON的鏡頭拍出來畫質真的非常漂亮~(超級艷麗)之前不知道自己在省什麼~早知道就直接買CANON鏡頭就好了!!不過副廠鏡頭也是給我很多樂趣啦!!等年終發了再加上標會想要去日本買24-70 F2.8哈哈~然後還想換拍照漂漂的手機...-----------------------------------------離題太遠....如果板主覺得沒差~那就沒差~相機快點賣賣掉...買輕巧型的可能更實用喔!我每次(帶小孩)出門拍照也只能多帶一顆鏡頭,腳架沒辦法,所以小白都還沒用過~小男孩真的很皮耶!!不然出門大包小包~也是很累!!我是已經習慣數位單眼觀景窗的感覺了~不習慣用螢幕拍照對焦覺得快門很慢~畫質不能接受總之看自己的需求...不管是用手機還是相機拍來拍去都是拍小孩~哈!!!
若是著眼於淺景深,不納入腦袋論(例如拿沙漠之鷹遠距離跟AWP對轟這類高手拿X可以贏新手拿Y的設定)35mm f1.7 在APSC略等於 52mm f2.5的效果(35/1.7=20.6)現今裝40mm f2.8自然感覺視角與景深糊的程度差異不大 (40/2.8=14.3),事實上比原來還弱些請使用50mm f1.8,可明顯感受差異(50/1.8=27.8)當然,前面很多大大的淺景深能力都超越50/1.8甚多,或是使用近拍,自然景深又是更淺了例如:85/1.8=47,85/1.4=60.7,75/1.8=41.7,50/1.4=35.7,還有恐怖的85/1.2=70.850/1.8是小弟目前佳能唯一一支鏡頭,因為下一支就要直接上50/1.2了(遙遙無期)上兩張50mm f1.8光圈全開示範照,請忽略照片優劣問題拍近的東西不說,背景肯定糊拍遠一點的,也有一定的主體背景分離能力
rossiglobal wrote:發現已往對全幅的幻想大不如預期 啊得 正妹先決 咩...正妹是活的, 粉紅小熊只是朔像, 粉紅小熊照 當然 卡無感.不然你把 6D 拿去拍 正妹, 把 APS-C 拿去拍 粉紅小熊的朔像..這一下子, 保証變成 6D 拍的正妹照, 超有感...粉紅小熊朔像只能待在原地, 表面光溜溜, 照明超難打.正妹可以選擇場地, 可變裝, 有表情, 肢體語言, 還知道怎麼配合你 -- 在有感上, 乃佔儘優勢!
樓主, 以下有個計算景深的網站給你參考.http://www.dofmaster.com/dofjs.html以你目前的狀況:APSC: 35mm/F1.7 若物距同為2公尺 則景深為: 22公分全幅: 40mm/F2.8 若物距同為2公尺 則景深為: 42公分的確APSC 景深較淺.但若改為同樣的構圖比例與光圈, 例如:APSC: 35mm(52mm)/F2.8 物距2.62公尺, 則景深為: 60公分全幅: 40mm/F2.8 物距2.0公尺, 則景深為: 42公分這樣的話, 全幅景深的確較淺.
rossiglobal wrote:發現已往對全幅的幻想大不如預期例如通透感、更淺的景深等等 我重600D換到6D很有感說~不管是淺景深、立體感、畫面純靜度第一次拍完看照片時還滿感動的說...6D拍出來的景深應該跟鏡頭還有拍攝者本身有很大的關係吧還有我一直無法認同糊糊就是美的想法XD但該糊的還是要糊~~XD6D 50mm f1.4餐廳人太多人了,要除去過多的路人甲而糊6D 24-105 f4這就真的是為了那糊糊綠綠的背景來突顯我的主題~想清楚是為了什麼而糊是你玩機器,不是機器玩你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