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Canon全片幅相機為何都不配置內閃啊?

fxben wrote:
呵呵…要賣多少?5D4...(恕刪)

GX8沒內閃和G7沒內閃跳燈
反而是我回頭找GX7的原因
特別是m43這種要求便攜高ISO又不怎麼樣的系統
吃過內閃跳燈的甜頭
很難回頭用沒內閃跳燈的機器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hlibe wrote:
內閃到底有沒有用
是看使用的環境
不是看職業


看來hlibe大很善於應用內閃。

canon全幅不帶內閃這個題目其實這麼年來討論的人還蠻多的,這個版的發言來看,也頗具代表。大概就是有人認為影響防水防塵結構,有人認為無必要,有一些認為canon陰謀論(要你花錢買)。這些觀點似乎也沒什麼交集。

至於有些網友認為內閃雞肋或拍出來不好看,我認為可能對於內閃有過份的期待,或是對自己機器的性能尚未掌握,由於canon全幅單眼數位並沒有內建閃光燈的機種,故內閃的效果無從比較。因此藉題外話談一下,有內閃的使用者如何善加利用手上的設備。

避免缺點與踩陷阱:
a. 鏡頭檔住閃燈角度,造成下方陰影。出現在鏡頭過大其實沒那麼多,更多的是被遮光罩檔住,出現在廣角端的機率頗高。解決方法是拿掉車遮光罩,使用較小的鏡頭(通常光圈級數較小,鏡片直徑也較小),以及鏡頭拉遠一點,如此可以消掉大多數的閃光陰影問題。這幾個條件其實不太會全碰到一起,否則就不適用於內閃了。
b.內閃由於設計限制,就算鏡頭沒擋住,也不適合廣角或超廣角,因為光線範圍會比較集中正中間,造成邊緣閃強度不均勻。但是如果補光的主體在中央影響就不大。例如在餐廳吧台拍人像,主體人物與背景有一段距離,機頂閃光就足以平衡背景亮度。但是自動拍照的曝光結果,往往前後景亮度不能平衡。簡單的做法是先用自動模式拍一張同角度背景照,把光圈快門固定在這張照片並改為手動模式,最後再加上人物主角及閃光。就照出來的結果再調整增加或減少閃光燈出力強度,大多數情況下2-3張就能拍出效果良好的人物照。

了解自己的設備極限:
a. Canon是最早開發出閃光燈自動出力控制的實踐者(TTL/ETTL/ETTL2),與許多人認知不同,其實大多數狀況下,閃光燈都遠低於"最大出力"條件。ETTL會根據曝光條件調節最適強度,因此更高的GN值可以讓拍攝條件更彈性,但就補光的要求來看,機頂閃光燈仍可滿足相當多的攝影環境。
b. 用家可以試試自己相機的補光適用範圍,主要的限制是快門速度180-250依機型而定。測看看在這個速度下補光強度可以到哪裡,這樣要拍攝時就不會浪費時間。其實大概主要的限制是戶外白天補光的能力不足。在艷陽天下補光的方式主要是提高快門速度來降低背景亮度,500/800甚至1-2千分之一秒並不少見的(閃光燈的曝光量理論上不受快門速度影響),但如果要背景清晰,光圈大概也必須縮到5/7或更小。此時的閃光燈出力要硬碰硬(因為閃光燈的進光量與背景光一樣會受光圈影響,光圈縮小,則出力就必須加大以維持足夠進光量),機頂閃光燈就只能靠邊站了。用內閃的話,則就要看快門速度限制下,光圈與光線強度的變化關係的上限。這樣就很方便去判斷機頂閃光的可用時機。

發揮馬蓋先精神,臨機應變,享受樂趣:
善用手邊的雞絲,甚至一張衛生紙也可以產生柔光跳燈的效果,用機頂閃光可以隨手營造出許多有趣的效果,而攝影的樂趣往往在於驚喜,就別這麼嚴肅了。

在我看來内建閃燈價值是多於雞肋的,不過也不會是不買外閃的理由,畢竟外閃的場景彈性要大得多了。


BigMac4Diet wrote:
看來hlibe大很...(恕刪)


大大講得真好XD
還有很多拿全幅都是用離閃器
不只打一個光
至於真的要有內閃的全幅機
你可以問那些大大常不常使用...
jc9283 wrote:

恕我說話直一點,說內閃沒用的人多少有酸葡萄心理

就像一些人覺得點測光連動沒用一樣,自己用不到不代表別人也用不到


其实现在Nikon的點測光聯動不如Canon的多點點測光好用,尤其是光環境很複雜的時候

Lyco Koo wrote:
其实现在Nikon的點測光聯動不如Canon的多點點測光好用,尤其是光環境很複雜的時候


我的 70D 只有:權衡式測光、局部測光、重點測光(約3.0%的中央區域-點測光)、中央偏重平均測光...

小聲的借問一下...甚麼是“多點點測光”???
lan14 wrote:
我的 70D 只有...(恕刪)


針對最多8個不同的對焦點的點測光結果做加權平均獲得(相機認為的)最適合的曝光值,這樣的測光方式可以在煤堆中的白貓或白牆上的烏鴉等特殊場景、有很強反射光的雪景、以及舞台表演等光環境複雜的情況下獲得正確的曝光。這個功能曾經Olympus有過,而Canon在近20年前開發出帶有多點測光的機種後至今的機種,包括最新銳的1DX Mark II都有保留。

簡單的說,在拍攝風光時,曾經不離身的點測光錶終於可以不用再帶了。
Lyco Koo wrote:
其实现在Nikon的點測光聯動不如Canon的多點點測光好用,尤其是光環境很複雜的時候...(恕刪)

我以為
點測光之所以叫做點測光,就是因為它「只測一點」

第一次聽到多點點測光這個詞~
請問你是在講權衡測光還是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Lyco Koo wrote:
針對最多8個不同的對焦點的點測光結果做加權平均獲得(相機認為的)最適合的曝光值,這樣的測光方式可以在煤堆中的白貓或白牆上的烏鴉等特殊場景、有很強反射光的雪景、以及舞台表演等光環境複雜的情況下獲得正確的曝光。這個功能曾經Olympus有過,而Canon在近20年前開發出帶有多點測光的機種後至今的機種,包括最新銳的1DX Mark II都有保留。

簡單的說,在拍攝風光時,曾經不離身的點測光錶終於可以不用再帶了。
...(恕刪)

所以你現在是在說權衡式測光 ?

Canon     Nikon
權衡式測光 → 平均閃光 
重點測光 →  偏重中央閃光

其實是差不多的東西~

不曉得有沒有人有比較 600EX-RT vs SB910 兩隻燈加上兩家高階機的實際
PK測光+閃燈出力效果的資料~
lfjadsflk wrote:
我以為點測光之所以...(恕刪)


我說的是多點點測光

http://www.canon.com.tw/product/ICP/L4_Spec.aspx?ID=00000862

在Canon對相機的規格表的測光模式之中有提到

(3) 重點測光
- 中央重點測光(約對焦屏中央的2.5%)
- 自動對焦點連動重點測光(約對焦屏的2.5%)
- 多點重點測光(最多8點選擇)

這裡是說明書的相片


如果看不到的話:
http://i66.tinypic.com/19qdmo.jpg


以及600燈其實和580燈並無太大差異,應該說也就只是多了無線電功能。
Lyco Koo wrote:
...(恕刪)



少打一個字並不會讓你省到多少時間!
你還得用N倍的字去解釋為什麼少了一個字!

Lyco Koo wrote:
我說的是多點點測光http...(恕刪)

那只有1D...系列的才有QAQ
難怪沒聽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