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食來張口的小棕背

一般來說,內地很多鳥攝論壇都有一些板規,其中最重一條是在繁殖季節

(大都定在3-7月)不要貼出有鳥巢、卵及育雛的照片。然而,其實雀鳥的

繁殖過程是觀賞重要的一環。因此,鳥友們都有默契地在繁殖季節完結才

貼出這些照片。今天剛好是8月1日,先來一輯剛會飛行的小棕背伯勞。




01.早前貼過一些初懂獨立的棕背,今次的小棕背還跟著媽媽。




02.聽著樹林中呱呱聲的棕背叫聲,原來是棕背媽媽在對這隻小霸王發出告誡的

聲音。




03.由於有親鳥的〝遙控〞,這隻仍未懂得覓食的小棕背顯得有點焦躁。




04.雖然已能飛行,但卻仍需親鳥餵食。




05.親鳥帶幼鳥來到〝食物場〞,即捕即餵,減少往返的時間。




06.相信不需多久,這隻小棕背將會〝學成〞絕世武功,屆時牠將獨自在翠湖畔

捕獵。

棕背伯勞Long-tailed Shrike,學名Lanius schach,分類為:

雀形目>伯勞科>伯勞屬

請各位鳥友拍完美照後,記得帶走一切廢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乖乖,多吃一點

天下父母心盡皆相同,就連雀鳥對子女的照顧都是盡心盡力的。




01.下方橫枝上的小麻雀似乎剛會飛行,親鳥就帶著牠來到〝食堂〞,實行

即捕即食。




01.樹下斜坡有人遺下一堆麵包,麻雀媽媽啣了一小團回到樹上,等吃早餐的小麻雀

立即趨前張口接應。




03.麵包是否大了一點,小麻雀連舌頭也伸了出來。




04.交接雙方似乎已出盡法寶,但小麻雀仍未能吞下食物。




05.媽媽嘗試了不同的方位及姿勢,但交接仍是無法成功。

我在現場賞了一會,見這隻小麻雀似乎比較孱弱,或許連吞嚥稍大的食物也是

個問題。事隔兩個月,希望今天牠已能健康成長。

麻雀Eurasian Tree Sparrow,學名Passer montanus,分類為:

雀形目>麻雀科>麻雀屬

一般雀鳥都怕人,但若披上偽裝,您甚至可與牠接近到3、4米。因此,使用偽裝,

既可拍得較佳的照片,又可盡量避免驚擾雀鳥,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伺服器更新太慢,致貼了兩次。

此帖取消。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攔途截劫

6月初曾目擊一宗〝劫案〞,過程雖看似暴力,但實則是大自然中最溫馨的

一幕。




01.右邊的一隻小白鷺幼鳥向左邊的成鳥說: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02.......欲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




03.鏡頭一轉,幼鳥搶到左側使出一招〝頸鎖〞勒住成鳥的長頸。




04.成鳥拼命掙扎,終於解開對方的〝頸鎖〞。幼鳥繼續糾纏,並說:您敬酒不喝,

要喝罰酒。接著使出陰招〝鶴嘴〞啄向成鳥的左眼。




05.幸好成鳥及時跳開。此時另一隻幼鳥加入截劫。




06.成鳥見形勢不妙,急忙使出〝凌波微步〞上乘輕功,希望能逃兩劫匪的

夾擊。




07.幸好,兩劫匪見利忘義,竟然內訌起來,〝唐僧肉〞就趁機逃脫。

其實這只是小白鷺餵食的情景,詳情下回再分享。

小白鷺Little Egret,學名Egretta garzetta,分類為:

鵜形目>鷺科>鷺屬

外拍時可自備飲用水,盡量少買瓶裝或盒裝水/飲料,既省錢又環保,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燕燕合唱團

進入8月,一些有條件貼出的照片終於可以出籠了。




01.那個誰啊,別動了。指揮快到了,別再轉來轉去的。




02.別理牠啦,我們3個先來練練聲。




03.嚴肅的指揮說:那個轉來轉去不練聲的先來個半音階。




04.真糟,叫你們多練習,卻總不聽教訓。好了,一齊來,起。




05.哎呀!不是這樣,看著我。




06.口要盡量張開,腹部要用力,唱。




07.對啦,就是這樣。

拍家燕時,除了可觀察到親鳥餵育雛鳥之外,最吸引的還是那些嘴張得大大的

小家燕。

家燕Barn Swallow,學名Hirundo rustica,分類為:

雀形目>燕科>燕屬

外拍時帶備一條毛巾,既比用紙巾實際,又能減少使用紙張,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從7D的照片看到1D4的照片
真的是讓小弟覺得,單單只論照片的質感,1D4真的是比7D強上太多了~~~

那燕燕合唱團,真的是拍的可愛極了~~~~
首先多謝欣賞,原來我的帖文都不完全是狗吠火車的。

1D4已入手一年多,以當時的售價,1D4與7D售價比例約1:3。攝影器材

真是一分錢一分貨的,而且前者當時還是C廠的旗艦機。

探望燕燕時,陽光非常猛烈,不過合唱團位於簷下,所以畫質因高ISO

而打了折扣。

afon

pighead.jen wrote:
從7D的照片看到1D...(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搖尾鳥

最近沉迷拍小翠,在恭候翠駕時,偶爾會遇上其他〝貴賓〞,像這隻磯鷸。

每次見到牠時,總會被牠的步姿引起會心微笑。早前重看一齣非常喜愛的

電影---搖尾狗/作大英雄(港名)/Wag The Dog。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電影開始前的

一段文字,大意是說:狗比尾巴聰明,故狗能主導尾巴,不過若尾巴比狗聰明,

情況就會大轉變。英語中的Wag The Dog是指故意以小問題示人,藉以掩蓋大

過失。




01.磯鷸羽色較為樸實,除了肩部有個三角形的白色之外,尾巴總是上下搖動就是其

註冊商標。




02.根據《香港鳥類圖鑑》所載,磯鷸是常見候鳥,而澳門一些鳥點都有其蹤影,

不過數量就不是很多。




03.拍攝日是在一個太陽猛烈的下午,除了氣溫高之外,偽裝棚外的石頭及水面都

像面鏡子般反射陽光。




04.火傘高張,最好的消暑妙法莫如來個海水浴。




05.一輪嬉水之後,再在附近覓食。




06.下午在渠口拍攝,光線的變化真是差很大,前一刻反差強得殺人,下一刻太陽

躲在雲後,陰影就來了。在這段拍攝中,發覺若目標的背景太亮,自動對焦就會

失效,很多照片都因而走了焦。

對於鳥況,鳥友說的五(月)窮六(月)絕七翻身,我則認為本地要到九(月)

才可翻身。然而,若從拍到這隻候鳥看來,其實我們這邊應該都已翻身,而關鍵是

數量太少吧。

磯鷸Common Sandpiper,學名Actitis hypoleucos,分類為:

鷸鴴目>丘鷸科>鷸屬

雀鳥需要樹木才能生存,所以在下次外拍時,愛惜身旁的植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看到標題的搖尾鳥 我還以為是wagtail呢XD
鶺鴒?不是,雖然白鶺鴒經常在水邊活動。

純粹是天馬行空,胡亂拉扯而已,別當真。

afon

jf1163 wrote:
看到標題的搖尾鳥 我...(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