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螞蟻盛宴

直至去年鳥季,方拍得這隻鳥兒的照片,而且當時牠是處於濃密樹蔭的位置。

是誰?我說的是蟻鴷。

A. Morris在其著作中曾提及他拍攝時所用的輔助工具,當中有各式各樣的棲木及

石頭。

渠口有了偽裝棚後,鳥友也在棚前的水邊插上些樹枝,希望能吸引雀鳥停下,

以便拍得滿意的照片。某日天候也是滿佈陰霾,當時渠口只鳥友R兄與我兩人在

守候。他說之前一天插了枝樹枝,希望明星鳥藍翠會光臨。透過鏡頭一看,原來

是條滿是蛀孔的枯枝,正在納悶這枯枝能否承受藍翠的重量。忽然枯枝上出現了

隻極具保護色的鳥兒,若不留神,還以為是枯枝的一部分。




01.定神一看,只見這條〝枯枝〞吐出紅紅的舌頭。噢!這是我想拍的蟻鴷。




02.去年的紀錄一直令我有雞肋的感覺,可惜蟻鴷雖是澳門的冬候鳥,但要遇上牠

又真不容易。想不到牠竟會光臨渠口這種泥灘旁的小樹林,更難得是牠停在這條

枯枝上。




03.這次的距離超過17米,比去年的多了約5米。然而,這枯枝是刻意插的,所以

雖然在大陰天,但卻足以看清牠的全貌。




04.蟻鴷雖與五色鳥等同屬啄木鳥科,但牠的嘴卻不見怎麼強勁。




05.然而看牠的爪趾卻不是一般的,再加上長長的舌頭,要吃枯枝內的美食應該是舌到

蟻來。




06.事後回想,這條毫不起眼的枯枝應藏有不少螞蟻,所以自然能吸引蟻鴷來享受

這席特別的盛宴。

蟻鴷Eurasian Wryneck,學名Jynx torquilla,分類為:

鴷形目>啄木鳥科>鴷屬

雀鳥需要樹木才能生存,所以在下次外拍時,愛惜身旁的植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黑披風紅帽子

在台北的植物園拍得一輯黑水雞為爭風呷醋的武打照片,現在再貼一輯黑水雞

文靜的覓食照片。




01.雖然書上說黑水雞的身長比白胸苦惡鳥稍短,但在現場目測,總覺剛好相反,

或許是由於得前者身型較滾圓的關係。




02.相比去年同期,今年的黑水雞總是離開岸邊,所以暫時仍未拍得較近的照片。




03.加上牠是神行太保,奔走如飛,所以很難有滿意的效果。




04.去年一隻黑媽媽帶著兩隻黑寶寶在水邊的岸石捉飛蟲的溫馨情景已不復見。




05.雖然有偽裝棚的加持,但距離20米已屬幸運了。




06.黑水雞是澳門的留鳥,所以總有機會拍得較佳的照片。

黑水雞Common Moorhen,學名Gallinula chloropus,分類為:

鶴形目>秧雞科>水雞屬

〝節能減排〞已是個共識的環保議題,下次外拍時,試試與鳥友分享共乘一部車。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自由自在飛

剛從電視的一則新聞得悉京城的一種現象,或許這並不代表整體的看法。然而,

從情況沒有被控制下來,究竟大家對此抱著甚麼心態?

話說北京有個很大的雀鳥市場,一直以來顧客都是川流不息的。不過有些商販

竟在售賣國家明令保護的雀鳥,而養鳥的還表示,有好的吃及好的住,絕對不會

虐待鳥兒,這又有何不妥!鳥販在鳥籠方面還很有新意,見一隻紅喉歌鴝蹲在

橫木上,竟然是開放式的設備,原來還有條繩子繫著牠的。

為能將提供最能歌唱的鳥兒給客人,鳥販會在雛鳥剛孵出不久就從巢內取出,

並加〝特別照顧〞。然而,一仗功成萬骨枯。由於雌鳥歌聲不甜美,所以就全

遭棄掉,加上〝特訓〞中不成材的,飼者籠中的一隻,其實背後已有不少死鳥。




01.總是覺得,雀鳥生來就有翅膀,飛行是上天給予牠的本能。




02.或許在野外存活機率很低,而且飼主確會悉心照料。




03.然而,養鳥人就搞不清楚,總以為有吃有住,這就是一切。




04.其實能在天空海角,自由自在地任意飛翔,這才是最重要。




05.試想將您關在一間漂亮的房子內,儘管每天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樣

可以嗎?

請記住:今日鳥類,明日人類。只要您還在養鳥,就會促使更多人去捕鳥及賣鳥。

同時,您為了擁有手上的歌者,卻造成不知多少隻雀鳥的死亡。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兩種狀態下的磯鷸

磯鷸在澳門是過境鳥及候鳥,由於牠們不太怕人,所以在各個接近水的鳥點都

可以見到牠們的蹤影。因為經常有機會拍到磯鷸,正好欣賞牠們的動靜兩種姿態。




01.難得牠靜下來,否則總見牠不停點頭及將尾巴上下擺動。




02.抖開羽毛,睡眼睲鬆,正是休息時間。




03.再來一招金雞獨立,以單腳站立。拍攝時是早上約8點半,大概要補個眠了。




04.照片上顯示的拍攝日期有誤,這是另一天的下午約3時半拍的,當時的磯鷸繃著

皮毛,精神飽滿,覓食時間也。




05.不要誤會是兩種不同的鳥兒,留意背部花紋,還有磯鷸的註冊商標---肩部的

白色三角。




06.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鳥兒抖開羽毛的模樣。

磯鷸Common Sandpiper,學名Actitis hypoleucos,分類為:

鷸鴴目>丘鷸科>鷸屬

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這些樹枝稍稍拉開。

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用魚叉的鷺

之前曾貼過一輯蒼鷺吃魚,現在再來另一輯。首先說說牠捉的這種魚,記得兒時

常跟愛釣魚的父親一起到海邊,那時從未見過這種人稱〝非洲鯽〞的魚。聽說不知

何人何時帶來並放入本地的(食用)水塘內,這魚繁殖力強,既生於淡水水塘,又

活於海水,而且快高長大。初時確受釣友歡迎,但這魚並不可口,所以最後釣友

譏為是浪費釣餌的魚獲。




01.由於今年有了偽裝棚,所以更有利觀賞涉禽覓食。原來蒼鷺是天生的魚夫,牠

不會像白鷺般慌慌張張,也不會像池鷺般花太多時間等待。牠不會浪費一分體力,

當窺準時機,就會......




02.在最適當的一刻,蒼鷺會用牠的長嘴,火速地刺入水中,接著就是收獲時間。




03.一尾巴掌大的非洲鯽就嘴到擒來。




04.由於魚兒不小,力氣當然也不差,所以蒼鷺會用其專用魚叉再三刺向魚兒。直至

魚兒沒有反應,牠才開始吞食。




05.為了不被魚鰭刺著,牠會將魚頭向著自己,即從魚頭開始吞食。




06.雖然魚兒有點大,但蒼鷺仍能一口吞下。

蒼鷺Grey Heron,學名Ardea cinerea,分類為:

鵜形目>鷺科>鷺屬

吸煙危害健康,而且在鳥點吸煙可能會引致山火。下次外拍時,試試不再吸煙。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有緣千里能相會

已超過半個月天候不佳,每天不是下雨,就是陰霾滿天。上週四雖不至於陽光

普照,但總算是不再下雨。之前一天,收到鳥友F兄鳥訊,說半山花園有紅脇

藍尾的蹤影。在這雙重刺激下,週四吃過早餐就背著大眼睛(328)+1.4X,加上

小腳架,在多雲的天氣下出動。




01.逛了一個圈,除了一隻浴後在理毛的畫眉之外,就甚麼也不見。唯有說句緣份

未夠,紅脇暫不肯現身。反正時間尚早,往花園上的健康徑碰碰運氣。呵呵,竟然

見到另一位〝佳人〞。




02.去台灣之前,曾拍得北紅尾鴝雄鳥,現在遇上的是隻雌鳥。




03.由於並沒有任何〝禮物〞,無法令北紅小姐停在理想的地點,所以只能與牠玩著

〝我進牠退〞的遊戲,彼此的距離始終保持在10米左右。




04.與牠玩了十數分鐘,可能牠感到我並無任何威脅,所以這時我已可接近到7米

之內。




05.據資料顯示,所有的紅尾鴝都有間歇性尾巴上翹的習性,就像打開一把紅色的

扇子。




06.幾乎全部的紅尾鴝都是雌雄異色的。一般來說,雄鳥的羽色比雌鳥的亮麗。

然而,看這隻北紅雌鳥卻一點也不比雄鳥遜色。

能定點拍攝,自然會用腳架固定器材,穩定性肯定較佳,而且可選擇理想的背景,

效果當然是兩碼子事。為了減少對北紅小姐的干擾,以及取得較低的拍攝角度,我

必須蹲著行進。事後發現膝蓋也破了皮,更慘的是兩條大腿痠痛不已,一過後的

今天仍未完全復原。不過能一睹北紅小姐的風彩,付出這丁點也是值得的。

北紅尾鴝Daurian Redstart,學名Phoenicurus auroreus,分類為:

雀形目>鶲科>紅尾鴝屬

要增加鳥攝興趣,最佳方法是在拍完照片後,識別所拍得的雀鳥。那麼下次外拍時,

就再不會與鳥友說:〝昨天拍得一隻黑色的鳥〞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變色的鴨子?

在賞鳥的這幾年中,除了公園的幾隻外地品種之外,印象中好像未試過在澳門見到

鴨子。然而,在去年鳥況沉寂的鳥季卻意外地有為數不少的鴨子來訪,而這批步履

蹣跚的訪客中又以綠翅鴨為大多數。這個鳥季首先來泥灘報到的仍是綠翅,得到鳥訊

後,我這個偏愛鴨子的當然要先睹為快。




01.上月初,在渠口已拍得這隻有趣的綠翅雌鳥。




02.之後,那隻綠翅又好像失了蹤一樣。直至前幾天,大軍終於壓境了。拍攝當時,

身旁的鳥友說,為何綠翅鴨的翼鏡是紫藍色的?(按百度百科解釋,翼鏡:生物學

術語,指鳥類翼上特別明顯的塊狀斑,通常為初級飛羽或次級飛羽的不同羽色區段

所構成,但有例外。)




03.回家後狂翻資料,但卻無解。過了一個無眠的晚上,謎團終於解開了。我又坐在

同樣的位置,一隻綠翅雌鳥在悠閒地暢泳,這時可清晰看到牠翼上的綠色。




03.稍後,另一隻浴罷的綠翅正跳上岩石。牠的左翅次級飛羽上的斑塊明顯是

綠色的,名符其實的綠翅。




05.接著,牠繼續拍動翅膀。這時左右兩翅的翼鏡都可見到。咦!左邊的竟然變成

紫色。




06.再來個轉身,留意牠的左翅,又再變回綠色。



07.接著右翅的翼鏡又變為紫色,其實就像喜鵲及鵲鴝背部時藍時黑的情況一樣,

估計這是由於不同角度,光線反射翼鏡羽毛所造成的。

綠翅鴨Eurasian Teal,學名Anas crecca,分類為:

雁形目>鴨科>鴨屬

綠翅鴨在澳門為冬候鳥。

每個鳥點都可能有不少鳥友據地拍攝。在拍得美照後,嘗試讓身後等待的鳥友也拍幾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一直有在注意這棟鳥樓.
對照樓主兩年前和現在的作品, 真的越來越pro了~
只是狗吠火車式的爛文朦照而已,不過收過回應當然喜出望外。

有空請多來逛逛。

afon

pisces69 wrote:
一直有在注意這棟鳥樓...(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賞鳥所引發的問題

鳥友F兄轉述一則傳聞,說香港某公園因候鳥出現,引來不少帶備長短炮的

鳥友/拍友。為拍得美照,唯美派的自然奉上〝禮物〞。為保護雀鳥免受滋擾,

自然派的當然不滿前者的行為,所以有人扔石子驅趕鳥兒。

剛看了一齣電影,是夏里遜福(Harrison Ford)主演的老片蚊子灣(The Mosquito

Coast)。片中主角是位憤世嫉俗的發明家,為保護子女免受俗世的影響及侵蝕,

他毅然放棄現代化的生活,帶著妻小遷往中美洲洪都拉斯一處了無人煙的地方。

他以近乎固執的方式保護家人,可惜演變成妻離子散,最後還賠上了性命。

一是傳聞,另一是虛構,但兩者似有相同之處,確實值得深思。




01.撇開黑臉琵鷺是種珍禽,單看牠覓食時那種有趣的情景已是一大樂趣。




02.由於黑臉不擅築巢,而剛好其繁殖地卻是懸崖峭壁上,不少雛鳥未懂飛行已

摔死了。加上其他的主客觀因素,黑臉曾一度接近滅絕邊緣。幸好通過多方的

努力,近年數量似有回升跡象。據澳門有關單位資料顯示,本年來澳渡冬的黑臉已

錄得55隻這紀錄。




03.當中有不少是如照片中的嘴仍是粉紅色的未成鳥,估計這跟保育取得成功有關。




04.通過教育及宣傳,人們普遍認識黑臉。經過一些有心人的四方奔走,那些以近距離

觀察黑臉鳥巢的生態遊已被叫停。




05.這是另一隻,從牠全黑的嘴知牠是隻成鳥。

黑臉琵鷺Black-faced Spoonbill,學名Platalea minor,分類為:

鵜形目>?科>琵鷺屬

記得小學時學校教的一首兒歌《傻大姐》,其中有段歌詞是:

啊,笑死啦!

同胞們,想一想。

豈有此理,哪有此事,講鬼話!

她,為什麼傻?

就是沒有受文化。

學了文化,再不會這樣傻。

**********************

有了文化是否就能解決問題?

不公開黑臉的問題可否令其數量增加?

候鳥南來渡冬的首要任務是生存,要生存必須有食物。那麼以食物吸引牠們又是否

應該?

本文並無設定任何立場,期望能拋磚引玉及集思廣益,僅此而已。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