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之〞的鶺鴒
嚴格來說,標題應改為以波浪狀飛行模式的鶺鴒。
最近在網上讀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來源是台灣中山大學生態實驗室網站,文章文名
鶺鴒飛行模式與翅膀結構之關係。
白鶺鴒是澳門常見的一種留鳥,自開始鳥攝就經常見到這種會上下擺動尾巴的神行太保。
除了牠的賓士之外,牠的飛行也很值得注意的,因為牠的飛行路線是波浪狀的。
讀過上述文章后,始知原來只有鶺鴒是以波浪方式飛行的。

01.這隻是澳門較為少見的灰鶺鴒,在香港是過境遷徙鳥及冬候鳥。

02.當時牠正在覓食,所將頭斜向左邊,一邊走一邊瞄著石上的飛蟲。

03.終於有收穫,留意牠正啣著一隻獵物。

04.一隻飛蟲怎能果腹,所以必須捕捉更多的獵物。

05.鶺鴒除了有一條長尾之外,雙翅也是頗長的,從這張背部照可看到牠的只翅交疊成
剪狀。

06.說到翅膀就會聯想到牠的飛行模式,上述文章說:
......為何鶺鴒會有如此之飛行模式?其演化意義為何?由觀察發現,在每次振翅往上然後
縮翅,這段縮翅往下衝刺的過程,速度加快,所以我們猜想這樣的翅膀結構,對於鶺鴒之
飛行具有節省能量的功用,但是為何其他鳥類沒有這樣的飛行方式呢?則不得而知,或許
可以行為生態學的角度,來比較直線飛行與波浪飛行鳥類之間的異同,以找出其真正的
演化機致。
灰鶺鴒Grey Wagtail,學名Motacilla cinerea,分類為:
雀形目>鶺鴒科>鶺鴒屬
雖然鳥攝不是甚麼劇烈運動,不過卻經常要上山下海。勇往直前是大部分鳥友的信條,
然而無論如何要切記安全,否則雖拍得美照,但弄致鏡毀人傷就不划算了。
af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