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講的 "發色" 是什麼


戲狂 wrote:
http://article.dcview.com/newreadarticle.php?type=7&id=8633

您沒看過的,不代表沒有。這個東西有些官方網站就找得到了,因為是廠商提供的,所以不需要測試。


感謝你提供這個網頁,蠻有趣的

不過,這個不是"官方網站"(也就是你說的"鏡頭廠商")提供的吧?
在這個特輯中,我針對了手中正在測試的鏡頭中,挑選了七款做一測試( 有些是不同系統的鏡頭,暫不列入 ),鏡頭包含:……

可以說是完全由有興趣的、私人的測試
並非真正由廠商(canon、nikon…)出廠產品時所附的測試報告

不論如何,如果多一些這種的報告,對消費者還是有用,即使這些仍然像做菜一樣無法評比或做為好壞、價格的參考

在Leica M-Lenses, Their soul and secrets (by Erwin Puts)

http://en.leica-camera.com/assets/file/download.php?filename=file_1754.pdf

一文中第18頁,有若干 Leica 鏡頭 CCI (Color Contribution Index 色貢獻指數 )值
之數據。最佳值是0/5/4,分別對應鏡頭之(藍/綠/紅)響應特性。



有幾點可注意:
(1) 透過人眼直觀的 0/5/4 鏡頭會使白光偏黃。但這是因為底片感光特性與人眼
不同,所以鏡頭需做相應修定,兩相配合才能使標準白光成為白色影像。

(2) 其中有幾顆鏡頭CCI值恰為 0/5/4,但並非每一顆。
airsama wrote: .紫色消失,紅黃過曝當鮮豔....(恕刪)
A大真是一語道破........
tomzhu wrote:
验证码的意义在于“无规律”
但你不想买到一个“无规律”,每张照片都不同风格的镜头吧。。。。。。

如果驗證碼的例子你很難體會,我就舉另外一個例子來比喻
好了。

音樂,例如我們說有些曲子充滿「爵士」風格,請問爵士風
格要怎麼量化?既然能稱為風格,就表示一定有一些共通的
特徵...請問這些共通的特徵怎麼量化?

蔡頭味,奶油味,發色,都是一樣的道理...

也許不是沒有,只是我們還沒找到正確的量化方法。
我想發色應該可以解釋成顏色或者是爽度這兩者都通
以下例子為例
"發色" 好
"發色" 佳


"顏色" 好
"顏色" 佳


"爽度" 好
"爽度" 佳
常看到一個說法, 數位時代講發色是無意義的, 因為都可以後製.

但是色彩是連續性的, 一支鏡頭如果彩度損失太多, 尤其是受到光線因素的影響, 同一支鏡在不同環境下產生的色彩特性, 又有所不同. 後製雖然可以調整色彩, 想要調整到自然又好看的程度, 可能難度相當大.

如果有人推出調控檔或濾鏡特效檔之類的外掛, 可以輕鬆的將kit鏡調出鏡皇的味道, 這時候講發色無意義就比較有道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