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戴僧帽的鳥

2011年首次碰到牠,當時輾轉從〝老前輩〞的惠賜得悉鳥名。去年本地鳥況低迷,

期望能再次見到的鳥兒始終都沒有出現,當中包括了以下要介紹的栗耳鳳鶥:




01.連續數天都跑到燈塔山的三疊池,希望能如那年般得見栗背。在鳥神賞臉的

情況下拍得栗背,正打算收拾回家。忽見石階頂的小樹蹲了隻麻雀般大小樣子

趣怪的鳥,與鳥友F兄以超慢動作接近,當機立斷拍了一些照片。




02.當時心裡已暗自驚喜,從牠那個誇張的髮型,我就肯定這就是兩年不見的

栗耳鳳鶥。




03.驟看這隻栗耳像不像戴了某種僧帽?




04.那年在阿媽山拍到牠們一小群來吃一種果子,由於那樹位處相對較開闊的山邊,

栗耳表現得十分緊張,稍停啄食後即飛得無影無蹤。




05.這次牠們三數隻來到小樹下的一個盤子大小的水窪洗澡,浴後再在樹枝上整理

羽毛。雖然這裡光線頗昏暗,但栗耳的神情較放鬆。

按《香港鳥類圖鑑》所載,栗耳在香港是稀少的冬候鳥。

栗耳鳳鶥Striated Yuhina,學名Yuhina torqueola,分類為:

雀形目>繡眼鳥科>鳳鶥屬

外拍時可自備飲用水,盡量少買瓶裝或盒裝水/飲料,既省錢又環保,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圖片摘自澳門環保局)

大概在去年的首季度,政府在遮遮掩掩的情況下竟然謬然決定將離島龍環

葡韻旁的部分鷺鳥林興建一座宣傳交通安全的建築物。當時社會嘩然,在

各方反對下,有關部門實行緩兵之計,將項目暫時按下。

昨天有小報首度報導有關部門在葡韻又有新搞作,以下節錄該段新聞:

......力證龍環葡韻生態環境良好的民政總署,正展開生態整治工程,在龍環葡韻

水體闢建人工生態池,並連接鷺鳥林成「生態長廊」......




01.其實上周日經過這裡時,已見有數十人在湖邊拜祭,當時已覺奇怪,原來是工人

在進行開工禮祭。今日再經過時,好端端的湖已被填了一部分。似乎還有一條通道,

估計是那條所謂的生態走廊。




02.不久之前,本地的澳門生態學會批評這湖的水質,腦筋靈活的大老爺來一招

四兩撥千斤,立馬搞個甚麼淨化水質工程。從照片看來,工人正在填平池塘的

一部分。此外,若那生態走廊日後真可通往鷺鳥林,那麼那些長久在此繁殖的

雀鳥就只有放棄這樹林。真是一石二鳥的絕招,既可完成剷走鷺林的任務,又

埋下填平池塘的定時炸彈。




03.今天報章引述有關部門的說法:......民政總署將於龍環葡韻對開水體建五個生態

水池分隔帶......民署相信利用濕地植物淨化原理處理人流帶來的污染,保持該處

水質的穩定......

而昨天那小報一位現正修讀環境科學課程的記者說:......最好的優化湖水就是提高

整個水體的生態多樣性,利用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作用去改善水體而不是採用

人工隔離的手段去製造假自然的景象。工程在一月剛剛開展,將近三至五月留鳥

鷺鳥的繁殖季節,此工程對鷺鳥既有即時及長遠的影響,民署在開展工程前的生態

考量定必要向市民開誠布公,是對這個有機會是華南五大鷺鳥林的保育及尊重。

此外,同一報章又引述:......生態學會批評,計劃以人工生態去取代自然生態,

影響更波及鷺鳥林,促請民署停工......

從今早現場觀察,池塘部分已被填平,破壞已造成,不過更大的生態災難還在

醞釀中。

或許真會按著我早前猜想的方向走,〝令鷺鳥不再在樹林繁殖,那麼鷺鳥林就

無保留價值。又因水質日漸惡化,為公眾健康著想,只好將湖填平。〞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瘦身新法(內容含不雅成分,慎入)

或許是澳門面積太細小,對會飛行的鳥類來說,往來小城與毗鄰地區只是舉翼

之勞。因此,平常根本就很難看見這些所謂的本地留鳥。以下的紅胸啄花鳥又是

其中一例。翻查自己的紀錄,前一次拍得紅胸的時間已是兩年前,而《澳門鳥類》

提及在松山有紀錄,可惜紅胸飛來覓食的那棵樹現已不翼而飛。從輾轉得來的鳥訊

知悉博物館山也有鳥蹤,不過基於策略錯誤,致使去年與之擦身而過。今年仗著

有大眼睛328的加持,月初時去了兩趟。這裡有與松山上那棵相同的樹,不同的是

樹冠離地超過10米。要在茂密的枝葉中尋找並拍攝一隻身長約9厘米的小型鳥真不是

容易。




01.今年改用手持方式,大概可追上活潑敏捷的小傢伙,不過頸部就因舉頭向上而

痠痛不已。略為可惜的是,暫時只拍得紅胸雌鳥。




02.雌鳥羽色沒有雄鳥的亮麗吸引,不過也是個人首次拍得的紀錄。紅胸中英文名稱

都與啄花有關,但據現場觀察,牠們吃的似是花蕾或是果子。




03.在進化過程中,為了飛行,鳥類演進出更適合的身體結構,而且飲食習慣也有

相應的配合,如腸道較短,吃下東西後盡快排出體外。然而,紅胸可算是賞鳥

幾年來所見雀鳥中,排便最快的一種。




04.由於紅胸所處位置太高,觀察甚有難度,這次效果不及兩年前的好。不過,仍

拍得牠即吃即排的情況。




05.難得能拍得相對較少雜物遮擋的照片。




06.紅胸屬於那種仗著敏捷動作的小型鳥,所以並不太介意周圍的人類,加上

只停在約10米高的樹冠。因此,牠跟叉尾太陽鳥一樣,每次飛來目標樹就自顧

進食,吃夠了就飛走。

紅胸是澳門的留鳥。

紅胸啄花鳥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學名Dicaeum ignipectus,分類為:

雀形目>啄花鳥科>啄花鳥屬

外拍時帶備一條毛巾,既比用紙巾實際,又能減少使用紙張,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戴僧帽的鳥2011年...(恕刪)

窗台上的麻雀






Name12兄真會開玩笑,我也是首次看到這種〝麻雀〞,漂亮的金腰燕。

afon

Name12 wrote:
窗台上的麻雀...(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Name12兄真會開...(恕刪)


嘿嘿~當然我是開玩笑的…

原來每天到我家窗台找我的是"金腰燕"學了一 課
您的幸運是鳥友夢想也不能實現的。

我在澳門鳥攝幾年了,仍未見過金腰。

afon

Name12 wrote:
嘿嘿~當然我是開玩笑...(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鶲非鶲

此話怎講?其實這是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導致有不同的識別的資料。根據

國際鳥類學家聯盟/IOC最新的識別列表,以下的方尾鶲歸屬為仙鶯科而並非

鶲科。

《澳門鳥類》指出方尾是本地的冬候鳥,不過就算是香港的鳥友也說要拍得這

隻小傢伙並不容易。適逢其會,昨天與鳥友往香港去尋找方尾,不過這條排水

溝的上游那鳥點不太好找,幸好事前得到熱心鳥友的鳥訊,加上稍後到場的鳥友

同行,終於找到鳥點。然而,現場樹蔭濃密,這隻方尾只有13厘米長,而且只帶了

328+1.4X鏡頭,所以效果非常一般。




01.多謝那位鳥友在山上跑來跑去為我們尋找這隻小傢伙,我們最後在一斜坡腳拍得

這隻方尾。




02.按資料顯示,方尾略具冠羽,不過從現場觀察,牠的頭頂也跟先前貼的栗耳

一樣,簡直就是濟公的造型。




03.雖然方尾距離在10米左右,但卻是在與鏡頭形成超過45度仰角的高處。




04.拍完這次後,頸及肩都痠痛不已。




05.據現場觀察,方尾與曾拍過的灰紋有相同的行為,即飛行4、5米就迴旋落在

原先的橫枝。這樣就增加了不少的拍攝機會。




06.樹蔭濃密也有其好處,就是背景底色相對好一點,不過現場雜物超多,在裁切時

限制就更大。

方尾鶲Grey-headed Canary-Flycatcher,學名Culicicapa ceylonensis,分類為:

雀形目>仙鶯科>仙鶯屬

雀鳥需要樹木才能生存,所以在下次外拍時,愛惜身旁的植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滿足?!

往香港拍方尾鶲那天其實體力消耗不算大,但回家後總覺有點提不起勁。讀著

只有近乎不具影響力的小報對離島鷺鳥林旁填湖事件的報導,無力感更直線上升。

一般來說,民眾應信賴有關部門,但現在連一個學生團體都說這種填湖建池的

方法是不能改善湖水水質的。此外,這次填湖在毫不諮詢的情況下,即時火速

動工。那班學生說得對,〝這是澳門的共同資源,是否一個部門可以決定呢?

或是需要更多專業社團,如環境保護局提供意見或參與?或是純粹視那區是

園林,如同屋企的公園,喜歡做甚麼便做甚麼?〞

可惜澳門人就是太單純,一些小恩小惠就滿足得不得了,而對一些可能令子孫

遺憾的公共議題卻不願聽聞,悲!




01.說到滿足,早前貼紅胸啄花鳥時,有說過上次拍得紅胸已是兩年前的事。兩年後

再拍得的卻是雌鳥,也好剛好湊成一對。然而,有欲求才有進步,雄鳥亮麗的羽色

吸引我再上博物館。這次竟然真被我碰上了雄鳥,呵呵。




02.拍紅胸又怎會離開這種情景。




03.當天是個大晴天,雖已選擇較易有順光的下午,可惜這隻紅胸不太合作,總是

處於逆光的位置。




04.拍了大概40張,大部分都是大逆光的,見牠像隻無尾熊般的趣緻模樣,唯有加大

後製力度。




05.唯一一張順光的照片,可見牠胸部的一抹胭紅,這就是牠的註冊商標。

紅胸啄花鳥Fire-breasted Flowerpecker屬澳門留鳥,學名Dicaeum ignipectus,分類為:

雀形目>啄花鳥科>啄花鳥屬

〝節能減排〞已是個共識的環保議題,下次外拍時,試試與鳥友分享共乘一部車。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澳門五色鳥?

去年12月特意到台北拍當地的特有雀鳥,雖然帝雉沒見到,但總算也拍得幾款

心儀已久的。當中包括了台灣擬鴷,即俗稱五色鳥的羽色亮麗的鳥兒。說到羽色

亮麗,其實澳門也有種相類似的雀鳥---銀耳相思鳥。

不知何故,本地唯一的鳥類圖鑑《澳門鳥類》在截稿(2011年)前,並無銀耳的

紀錄,而銀耳在香港是常見留鳥。去年是鳥荒年,但兩年前各鳥友在學院山上均

有收獲。




01.今天剛收到鳥友通報,謂燈塔山又有工程,而那個百鳥來朝的水窪已被填平。

現在只能回想當時鳥兒排著隊來嬉水的情景。




02.當時栗耳走後,就只剩我及另一位鳥友留守。稍後一小隊銀耳前來報到,浴後就

在橫枝上甩水。




03.沾濕的羽毛令本來亮麗的帥哥(喉部紅色的是雄鳥)變得有點衣衫襤褸得像

流浪漢似的。




04.接著的是未下水之前的靚麗外型。




05.其實早前幾天已在此見到牠們,可惜當時牠們只是稍稍接近就飛走。




06.然而,這次卻停下來,先在高處觀察情況。待確定沒有危險,大伙就開始

嬉水。




07.粗略數數,銀耳羽色何止5種。這還未計漸進的顏色,所以五色鳥這名稱應當之

無愧。




08.春節快到,送上一張銀耳獻果,預祝各位蛇年好運。

銀耳相思鳥Silver-eared Leiothrix,學名Leiothrix argentauris,與類為:

雀形目>噪眉科>相思鳥屬

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這些樹枝稍稍拉開。

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