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會飛的老虎

其實到香港拍方尾鶲那天體力消耗普通,然而回家後卻休整了4天,總是提不起

勁去外拍。或許是由於離島龍環葡韻的填湖事件令我感到氣憤,看過昨晚有關部門

發言人在電視上似是疑非的解說,對來賓及來電質問的啞口無言,但結論卻說

工程不會暫停。加上管治上大堆狗屁倒灶的事情,頓覺鬱悶難解。

幸好今天中午鳥友P兄的鳥訊令我再度活躍起來,原來燈塔山有藍喉太陽鳥的蹤影。




01.去年在阿媽山石壁附近拍得虎斑地鶇,早前又傳出這隻老虎又再出現。儘管

已坐在鳥友的汽車內,但虎斑仍只是蹲在大老遠的樹枝上。覺得今次的裝備不足,

有需要調整戰術再來。




02.某個陰天的下午帶備了偽裝帳篷,到場時已見牠在草地的另一端,非常賣力地

挖土覓食。連忙打開帳篷,果然不多久,牠終於翻土翻到我們跟前,而且還在

一個飛身之後叼起一條黑色的蟲子。




03.觀察過幾種長有極佳保護色羽毛的雀鳥,牠們的行動都是偏慢的,而這隻虎斑

卻像大部分在地面覓食的鶇一樣,奔行速度非常迅速。




04.由於有偽裝帳的加持,得以在7、8米距離拍得照片。




05.略為美中不足的是光線太暗,加上牠的快速動作不能用慢快門,所以感光度

達ISO-3200。




06.我得坦承每次鳥攝時,心裡都想照片效果達〝數毛〞級別,不過有個別鳥兒的

羽毛可能較幼,總是難以有〝數毛〞效果的,虎斑也屬這一類。




07.經近距離觀察及事後檢視照片,覺得這隻虎斑就像個挺著大肚子的胖子,而且

雙腿中肚子更突了出來。

虎斑在香港屬不常見冬候鳥。

虎斑地鶇Scaly Thrush,學名Zoothera dauma,分類為:

雀形目>鶇科>地鶇屬

吸煙危害健康,而且在鳥點吸煙可能會引致山火。下次外拍時,試試不再吸煙。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另類復育

最近澳門離鳥上的一處濕地進行一項所謂的復育工程,有關部門引經據典,力陳

該項目如何科學,而民間環保團體及一些關注環境的人士卻不同意這項工程。鑑於

湖後是一片鷺鳥每年繁殖的場所,加上工程尚有爭議,那麼是否應先停工,待釐清

問題再開工。然而,有關部門在毫不諮詢而動工在先,又在諸多爭議情況下不停工,

令人更覺當中有鬼。以下引述今天正報一篇來論:

民署口口聲聲自稱專業,反駁環保團體指責,堅持龍環葡韻生態池工程沒有破壞

生態。綜觀連日報導,民署的理據教人失笑。而環保局的不作為,亦令人極度失望。

民署主席譚偉文指,生態池是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及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

顧問建議。首先,如果民署真的很專業,就不用委託中山大學的研究所,自行評估

即可。其次,顧問服務的對象是客戶,既然民署是付鈔的客戶,研究所自然不會與

民署抬槓,提出民署不接受的建議。因此,民署有需要將顧問建議公開,讓本地各方

專家公眾審視,了解顧問建議是否有足夠理據基礎。

另外,譚偉文又指,由於龍環葡韻是旅遊熱門地,部份垃圾被丟在湖裡造成污染,

有需要興建生態池防止垃圾及污染物擴散。這又是一個很可笑的論點: 要在龍環葡韻

對付垃圾蟲,應該要像在行人路上對付垃圾蟲一樣,多派人手在場加強執法,或多放置

垃圾箱,而非搞一個破壞生態的生態池工程。

又有意見指,生態池完成後,有利民署用人手清理龍環葡韻中的福壽螺,有助龍環葡韻

生物多樣性,有助荷花及其他日後種植的觀賞性植物生長得更好。而工程已經展開,因此

不能停止。

我想問民署,為何要花錢僱用工人清理福壽螺,而不是飼養以福壽螺為食物,如鴨子去

清理? 生態池工程已經破壞了龍環葡韻的生態,如何促進生物多樣性? 為何要為了種植荷花

及其他觀賞性植物等外來物種,犧牲龍環葡韻原本的生態? 機場對面的御海南灣,因涉及

歐文龍案件也可以停工,為何龍環葡韻就不可以停工? 民署從沒交代。

由此至終,負責保護生態的環保局隱了形,在事件中不發一言,沒有角色。如此不作為,

每年卻花費鉅額公帑在人員薪酬及研究,有違環保局成立的目的,特區政府大可將之撤消。

上述種種,源於澳門欠缺全面的生態保護法例。短期而言,民署應馬上暫停龍環葡韻工程,

重新就工程進行生態評估; 長期而言,特區政府有需要就生態保護進行立法,規定生態評估的

進行方法,透過公眾參與、資料公開等方法加強評估的透明度、客觀性、以及問責性; 明確

規定環保局、工務部門、民署、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在保護生態的角色; 加入具阻嚇力的罰則,

懲罰破壞生態的人士、企業及政府部門。

仇國平

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歌唱家伉儷

雖然去年夏季曾試過近距離拍八聲杜鵑,但當時只有一隻雌鳥。記得拍雄鳥已是

兩年前的事了,而這次到香港塱原時恰巧同時拍得一對八聲。距離是有點遠的

超過15米,不過效果還勉強可看。




01.先是雄鳥現身,牠蹲在大老遠的電線上,一個不留神還以為是大普鳥珠頸斑鳩。




02.現場約有20名鳥友,大家立即各展奇謀,實行要將這隻赤目傢伙收入相機內。




03.大部分的杜鵑屬的成員都是雌雄異色的,但八聲雄鳥羽色卻不屬亮麗。




04.在大家期待的心情下,八聲雌鳥終於在隔鄰的田內雜草中出現。




05.據《澳門鳥類》所指,八聲在澳門屬夏候鳥(奇怪竟然12月在塱原)。又八聲的

表親噪鵑慣常會在夏季育雛,所以這對八聲是彼此分隔開的。




06.由於杜鵑科的鳥兒多屬托卵性的,即不會築巢育雛,但杜鵑雌鳥都具特異功能,

能算準目標養父母的生產時間,然後將卵生在人家的巢內。




07.曾看過一紀錄片,一隻雌杜鵑將卵產在一鶯巢內,現場田中雜恰巧有大量鶯在

活動。

八聲杜鵑Plaintive Cuckoo,學名Cacomantis merulinus,分類為:

鵑形目>杜鵑科>杜鵑屬

要增加鳥攝興趣,最佳方法是在拍完照片後,識別所拍得的雀鳥。那麼下次外拍時,

就再不會與鳥友說:〝昨天拍得一隻黑色的鳥〞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您的幸運是鳥友夢想也...(恕刪)


看了你的照片,真想買一隻大砲來拍 ^.^

其實很早就想拍飛羽不過聽說至少要600mm以上
才算入門,要是拍飛鳥至少買一支800mm的才夠用
門鑑還真高啊…
其實也不盡是如此。像拍八聲這些照片所用的鏡頭只是300mm f/2.8,接了

1.4x的增距鏡。至於我的500mm f/4也很合用,考慮到重量及長度,暫時不

會入手更長焦距的鏡頭。

此外,有很多N牌用家用300mm f/4鏡也拍得很好的照片,而C牌更可考慮其

400mm f/5.6鏡。這兩支鏡頭焦價都不算超貴,大概是港幣萬元開頭吧。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臨淵羨魚又怎及自己下水。

預祝您能拍得令您滿意的照片。

afon

Name12 wrote:
看了你的照片,真想買...(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罕有的太陽

太陽的確有喚醒萬物的能力,何況這是個不一樣的太陽。話說上週有幾天都呆在

家中沒有外拍,而且心情非常鬱悶。澳門鳥友慣常將離島鷺鳥繁殖的樹林旁的小湖

稱為翠湖,有關部門突然要將湖填小,理由又是一如既往站不住腳的。內心忽然

感到非常無奈,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正在納悶之際,鳥友F兄傳我一鳥照,一看

是隻太陽鳥,然而羽色卻不是見慣的叉尾太陽鳥。一翻資料,原來這是隻雄性藍喉

太陽鳥。當時心裡的一團火又再燃燒起來,二話不說,立即收拾器材。




01.抵達燈塔山那棵叉尾慣常來吃花蜜的洋紫荊樹,見F兄已在樹下使用其重武器向

樹冠開火。仰望雜亂的橫枝,瞥見一隻羽色比叉尾更亮麗的小傢伙在枝葉間飛舞。




02.終於看清楚了,牠的體型與叉尾相約,只是拖了條長尾巴,所以身長達14厘米。




03.藍喉腹部是鮮豔的黃色,配襯奪目的猩紅色胸部。




04.既然名為藍喉,但喉部卻並非藍色的,何解?細看這隻藍喉的羽毛有點襤褸,

估計是尚在換羽的未成鳥。




05.翻閱《澳門鳥類》,就連那個150年的紀錄中也沒有收錄藍喉,而據《香港鳥類

圖鑑》所示,藍喉在香港屬罕有的偶見鳥。




06.雖然是尚未長齊羽毛的未成鳥,但耳部的紫藍色已可見。叉尾尾羽開叉,而

藍喉的長尾看似是一整條,但其實也是分叉的。




07.由於藍喉只在樹冠活動,所以較難拍得其背部,不過仍然能偶然看到牠那亮藍

色的長尾。




08.當藍喉揮動翅膀時,平時難得拍到的腋部就清晰可見,原來牠的腋及腰也和

腹部同是黃色的。

多謝F兄通報,讓我得以目睹及拍下這樣罕有又漂亮的太陽,而且也令我重燃對

鳥攝的熱情。

藍喉太陽鳥Mr.s Gould's Sunbird,學名Aethopyga gouldiae,分類為:

雀形目>太陽鳥科>太陽鳥屬

每個鳥點都可能有不少鳥友據地拍攝。在拍得美照後,嘗試讓身後等待的鳥友也

拍幾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預祝您能拍得令您滿意的照片。...(恕刪)


謝謝

暫時目標是用550D + 340 + 1.4X III拍看看…

你拍的好生動,每次更新都有看喔

多謝欣賞。

每種活動都需要過程,而且過程會因人而異。鳥攝是器材先決的,

相信拍過鳥的都能體會。不過只要拍得開心,一體機的鳥友也照拍如儀。

我逐漸體會到器材是重要的,但若只拍得好,但缺乏對鳥的認識也是枉然。

祝您拍得開心,也體會到大自然的美。

afon

Name12 wrote:
謝謝 暫時目標是用5...(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而且過程會因人而異。鳥攝是器材先決的,

相信拍過鳥的都能體會。不過只要拍得開心,一體機的鳥友也照拍如儀。...(恕刪)


我應該是後者吧…每天拍陽台的鳥就拍得很開心

其實我家除了"金腰燕"以外
還有其他不知名的鳥兒會來拜訪
像"這一隻"也常常來喔~







這些是白鶺鴒,奔行甚速的神行太保,而且其飛行路線是成波浪形的。

afon

Name12 wrote:
我應該是後者吧…每天...(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