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遇仙記

剛開始鳥攝時,有個鳥季澳門來了隻甚麼仙鶲(忘了名字),可惜自己的鳥訊及

鳥運都欠佳,最後無緣與這仙鶲相聚。今年喜聞仙鶲再訪,這次當然不會放過

機會。現場是阿媽山腳的馬路邊,抵達時已有十多位鳥友正在以長短火向著路邊

狂轟。見仙鶲已現身,立即架設器材。幸好這條馬路流量很少,所以大伙不會堵塞

交通。




01.稍後,一隻深藍及土黃色的鳥兒跳到地上來。由於鳥友是有〝備〞而來的,

而這鳥也是表現得落落大方。因此,攝與被攝都自得其所。




02.這裡樹蔭超濃密,光線很是陰暗,不過陽光偶爾會從枝葉縫隙穿過來,所以

部分照片顏色會有不同。




03.這鳥戴了個〝黑面罩〞,頸側有亮藍。




04.從這張隱約看到牠的肩及腰部都有亮藍色的羽毛。




05.再加上醒目的亮藍頭頂,這就是棕腹仙鶲。




06.鶲鳥大多是雌雄異色的,而這隻有著亮麗羽色的正是雄鳥。




07.幸好拍攝距離只有7、8米,照片不需裁切很大,所以高ISO的效果還不算太差。




08.據《香港鳥類圖鑑》所示,棕腹在香港屬罕有迷鳥,難怪有鄰埠鳥友不畏車船

往返,也要來一睹仙貌。




09.在翻閱資料時,圖鑑的示範照片一反常態的質量欠佳。這足以說明棕腹的

罕有程度。




10.剛才說過陽光偶爾會射過來,這時就會影響效果,加上棕腹有像包青天一樣的

黑臉。幸好有PS大神加持,就連背景的反光所形成的光環也變成一種特別的效果。

棕腹仙鶲Rufous-bellied Niltava,學名Niltava sundara,分類為:

雀形目>鶲科>仙鶲屬

雖然鳥攝不是甚麼劇烈運動,不過卻經常要上山下海。勇往

直前是大部分鳥友的信條,然而,無論如何要切記安全,否則雖拍得美照,但弄致

鏡毀人傷就不划算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兩種普鳥

上過末在離島圓形草地發現了一隻只在外地拍過的斑鶇,今天想再去多拍一次,

可惜守候了接近3個小時也見不到牠的蹤影。不過仍有幾隻候鳥飛來作伴,見

有幾位前輩駕車呼嘯而過,一同的F兄估計他們定必有新鳥點。我就稍為阿Q

一點,儘管是拍普鳥,只要拍得開心就可以了。




01.那天在博物館山等待紅胸時,一隻有漂亮眼圈的鳥從矮樹叢中跳了出來,原來是

歌唱大師---畫眉。




02.看牠聚精會神地瞄著石上的顆粒,或許是有人遺下的鳥糧吧。牠漂亮的眼部

化妝像不像古埃及法老的化妝?

畫眉Chinese Hwamei,學名Garrulax canorus,分類為:

雀形目>噪眉科>噪眉屬




03.說起普鳥,又怎能不提本地最親和鳥類之一的鵲鴝。




04.原來去年底曾在渠口拍了很多鵲鴝,背景底色都很特別。




05.也是時候從倉底撈出來了,以上幾張都是雄鳥,其實鵲鴝背部不是純黑色的,

只要光線角度適合,這黑色是會泛起藍色的。




06.鵲鴝雌鳥背部和胸部是灰色的。




07.雌雄鳥都有個特徵,就是不停地將尾巴豎起來。




08.由於雌鳥背部是灰色的,所以就沒有雄鳥那種亮藍色。

以上兩種都是澳門常見的留鳥,而且都是能歌擅唱的,也正因如此很多都成為了

養鳥人的籠中寵物。

鵲鴝Oriental Magpie Robin,學名Copsychus saularis,分類為:

雀形目>鶲科>鵲鴝屬

3-8月是雀鳥繁殖季節,牠們可能會因為受到騷擾而放棄回巢育雛。

為避免爭相仿傚而導致慘劇發生,請各位勿在這段時間內貼出有巢、雛幼鳥、親鳥

抱卵及餵飼的照片。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春寒嬉水三疊池

燈塔山有條石階,一邊有幾個水池,鳥友最近將這稱為〝三疊池〞。兩年前

曾在這裡首度拍得栗背短腳鵯,今年舊地重遊。在連續幾天的守候,收獲真是

令人滿意。以下是其中一種:




01.幾天之中,這種柳鶯總會陪伴左右,可惜牠的動作超快,一直都未能拍得牠的

照片。這次牠老實不客氣,直接飛下水池邊來嬉水,我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




02.這裡樹蔭濃密,陽光難以穿透進來。為拍下牠嬉水的動作,快門又不能太慢,

幸好今天帶的是328大眼睛,不過感光度已達ISO5000。




03.待牠稍停下來,定神看看這隻身長只有9厘米的小傢伙,牠有醒目的眉紋及兩條

翼斑,初步識別為黃眉柳鶯。




04.由於黃眉及黃腰特徵頗為接近,心中正在納悶之際,牠像知我心意似的將頭向著

我。這時清楚看到牠頭頂有頭央線,這應該是隻黃腰。




05.顧名思義,黃腰真要有黃色腰部的。




06.這隻小傢伙真是超合作,這兩張剛好拍到牠的黃腰。




07.泡了一會,黃腰終於完成了今天對我講授的識別課程,謝謝黃腰老師。

黃腰在澳門屬冬候鳥。

感謝台灣資深鳥友的提點,否則我肯定要花上一倍時間來搞定這篇。

黃腰柳鶯Pallas's Leaf Warbler,學名Phylloscopus proregulus,分類為:

雀形目>柳鶯科>柳鶯屬

請各位鳥友拍完美照後,記得帶走一切廢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快樂鳥攝

最近在某論壇有鳥友詢問升級大炮,究竟428好,抑或540優勝,而同一論壇有

不少影友使用一款不可換鏡的長焦一體機拍鳥拍得自得其樂。今天聽鳥友說最近

有句:升級就變大師。雖然同意鳥攝是器材先決的,但究竟是人用器材,抑或

器材用人?

覺得鳥攝,興趣也,只要開心就好。因此,我堅持不單要拍漂亮的鳥照,也要

在鳥類方面多下功夫,希望藉此發挖更多的趣味。




01.去年底往香港塱原濕地外拍,除了拍得一些難得一見的雀鳥之外,我在入口

樹叢花了不少時間去拍幾位老朋友。




02.這位老朋友是純色鷦鶯。




03.純色在澳門是留鳥,曾在葡韻蘆葦叢那邊見過牠們有育雛行為。




04.或許就是葡韻的管理單位經常要別出心裁地搞些工程,致令那邊的純色超怕人,

距離10米已是極限。




05.反觀塱原這邊的純色,落落大方的當模特兒。




06.人與鳥的距離最近可到5、6米,而且看到牠神情自如,旁若無人似的。




07.有鳥友說,從鳥兒的緊張程度,可以估計到當地人對環境尊重的高低。

葡韻的管理單位認為在翠湖開挖生態池一事,有其迫切性及科學根據,而且就如

維修下水道一樣尋常,所以不用公開諮詢。然而,沒有知識也有常識,一動

不如一靜,對待大自然不是天然比人工的好嗎!

純色鷦鶯Plain Prinia,學名Prinia inornata,分類為:

雀形目>扇尾鶯科>鷦鶯屬

一般雀鳥都怕人,但若披上偽裝,您甚至可與牠接近到3、4米。因此,使用偽裝,

既可拍得較佳的照片,又可盡量避免驚擾雀鳥,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幾款普鳥

相信大部分鳥友都與我一樣,Adobe/阿多比兩款後製大神LR及PS都是必備的軟件。

由於兩位大神的金身都已升級,剛好找了間〝好廟〞,請了兩位大神的新金身

回家。為了安全計,先供奉在備用電腦上,試用了幾次,也是時候供奉到工作用

電腦上。打開電腦內的圖庫,隨手挑了幾張普鳥照,再請出新金身的PS大神。初步

覺得新金身確從小處開始提升,令工作更便捷。




01.今年鳥季鳥況大好,確實忽略了一些普鳥。有拉鍊雀之稱的大山雀是我至愛

之一。




02.大山雀Great Tit,學名Parus major,是澳門的留鳥,分類為:

雀形目>山雀科>山雀屬




03.暗綠繡眼鳥是本澳的常見留鳥,經常聯群結隊地在公園內的枝葉間飛舞。




04.暗綠身長約10厘米,但動作超敏捷,幸好見到牠們的機會很多,今次拍不好,

可以下次再試。

暗綠繡眼鳥Japanese White-eye,學名Zosterops japonicus,分類為:

雀形目>繡眼鳥科>繡眼鳥屬




05.另一款喜拉幫結派的留鳥就是斑文鳥,不過本澳的族群成員數量不會太多。試過

在香港塱原農田見過為數約50隻的族群。

斑文鳥Scaly-breasted Munia,學名Lonchura punctulata,分類為:

雀形目>梅花鳥科>文鳥屬




06.最後出場的本地留鳥是理了個酷髮型的紅耳鵯。

紅耳鵯Red-whiskered Bulbul,學名Pycnonotus jocosus,分類為:

雀形目>鵯科>鵯屬

外拍時可自備飲用水,盡量少買瓶裝或盒裝水/飲料,既省錢又環保,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本地遇故知

為了與櫻花再會,2012年3月又跑了京都一趟。由於全球氣溫變暖,這次賞櫻之旅

主要目的未能達成,然而無心插柳卻拍了不少鳥,而且其中有些還是首次見到的。

在二條城及一些公園見到一種在地上覓食的鳥,由於距離超過50米,這鳥在我的

456+1.4X看來大概只有對焦框大小。經過極限裁切,終於識別為斑鶇。

上週打算往離島黑沙海灘拍岩鷺,路過那塊去年屢有稀罕雀鳥出現的神奇迴旋處

(鳥友現稱之為圓形草地),看見有幾隻雀鳥在活動。由於距離太遠,無法看清

究竟是甚麼。翌日,刻意再到圓形草地,這次帶備了望遠鏡。一看之下,覺得

草地上的鳥有點眼熟。




01.立即架設器材,拍了幾張後,檢視一下屏幕,真是牠。呵呵,真是得來全不費

功夫。




02.正是與之闊別一年的斑鶇,而且這次拍攝距離只是18米左右。




03.斑鶇似乎在150年內都未有正式列入澳門紀錄,據《香港鳥類圖鑑》所示,

斑鶇屬稀少冬候鳥。




04.圓形草地上長了不少5吋左右的小花,斑鶇就在小花間活動,這令本來是輕而

易舉的自動對焦變成困難事。




05.那天拍了超過30G的照片,但大部分都不能合焦。幸好也能挑出些可見人的,

這張剛巧拍到牠的背部。




06.雖然斑鶇羽色不算亮麗,但整體感覺是非常醒目的。




07.曾經在接著的一天再到圓形草地,希望再拍些效果好點的照片,可惜已鳥去

地空。這次經歷說明了一件事,儘管麻煩點也要帶備離遠鏡,因為隨時都可能有

意外驚喜。

斑鶇Dusky Thrush,學名Turdus eunomus,分類為:

雀形目>鶇科>鶇屬

外拍時帶備一條毛巾,既比用紙巾實際,又能減少使用紙張,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穿裙撐的鳥

大概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歐洲,女士服飾流行以鯨骨等物料製成一個〝籠子〞,

用以撐起裙子。究竟這種裙撐有何作用?請先看以下圖片:



(圖片摘自http://www.wretch.cc/blog/ittony/12189184)

從圖片可看到穿了有裙撐的裙子,女士的身裁就更突出。




01.去年年底收到鳥訊,說在學院山公園有紅尾歌鴝的蹤影。




02.據《澳門鳥類》所示,紅尾屬本地有紀錄的冬候鳥,可惜吾入鳥攝較晚,鳥運也

不太理想,所以一直就連其名字也沒聽過。




03.雖然已有點遲,但在收到訊息翌日大清早,帶著大眼睛328+1.4x來到現場,已有

鳥友在向紅尾〝問好〞,立即加入戰團。




04.一直都覺得鶲科(特別是鴝屬)的鳥兒都有個習慣,就是不停地豎起尾巴。看看

效果像不像穿了裙撐的女士。




05.拍攝地點是公園入口不遠的一條石階,雖未至遊人如鯽,但也是不斷有人上落

的。當日紅尾非常合作,面對接近十管長短炮也表現自如。




06.那天氣溫頗涼,紅尾縮成一個球形,樣子十分可愛。




07.雖名為歌鴝,但拍攝的整個上午也未曾聽聞牠的歌聲。紅尾胸前有很明顯的

鱗紋,翅膀至尾巴羽色是棕色的。

紅尾歌鴝Rufous-tailed Robin,學名Luscinia sibilans,分類為:

雀形目>鶲科>歌鴝屬

雀鳥需要樹木才能生存,所以在下次外拍時,愛惜身旁的植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有美相伴

(經鳥友提醒後,覺得為免誤導,決定修改本文。)

為了再拍斑鶇,早前又去到圓形草地。由於這裡就近是個建築廢料堆填區,只要

稍吹點風,草地就灰塵亂飛。為了不想再當〝人肉吸塵機〞,這次帶備了口罩。

一切準備妥當,就是欠了主角---斑鶇。等了接近20分鐘,主角仍是下落不明,正在

納悶之際,一隻棕色的小傢伙飛到距離不遠的小樹上,原來是黑喉石即(鳥)。




01.先來3張拍斑鶇同一天拍的,當日天朗氣清,時近5點仍陽光超曝。




02.黑喉雄鳥頭部接近全黑色,而雌鳥羽色較暗且無黑色。




03.由於對新版本的後製軟件仍在探索中,所以下午的昏黃光線處理得一團糟。




04.三天後再到圓草地,主角不肯現身,莫非已離開了澳門。暗自嘆息之際,這隻

小美女忽然飛到前面的樹枝上。




05.從這張可看到黑喉的頭頂有一條條縱紋。




06.在澳門見過的黑喉多是雌鳥,記憶中好像未曾見過雄鳥。




07.或許是數量的問題,在香港塱原較多機會見到雄鳥。




08.黑喉擺出不少姿勢,真是個賣力不欺場的模特兒。




09.往年鳥季葡韻大草地總有三兩隻黑喉流連,但經過有關單位不斷的〝科學

管理〞,今個鳥季至今仍未見黑喉舊地重遊。去年底往香港塱原拍了一些,可惜

距離太遠,最後只好刪掉,這次算是鳥神給我彌補的機會吧。

黑喉石即(鳥)Siberian Stonechat,學名Saxicola maurusx,是澳門的冬候鳥,分類為:

雀形目>鶲科>石即(鳥)屬

〝節能減排〞已是個共識的環保議題,下次外拍時,試試與鳥友分享共乘一部車。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不判案的髮冠

首先說明一下,在粵音(忘掉了普通話是否一樣)中,“髮冠”與“法官”同音。

昔日兒童玩具沒今天的五花八門,小孩多數以紙摺玩具自娛。在車、船及

飛機中,尤以後者最受歡迎。一眾小孩拿著自製的紙飛機比賽誰的飛得最遠,

當時最流行的機型是無尾的,而且兩翼更是捲成筒狀。

初見叫黑卷尾的鳥兒時,覺得牠黑溜溜的沒甚麼特色,然而從不同光線及角度

細看,原來牠兩翅的羽毛是黑中泛藍的,而且牠的長尾巴末端兩邊是向上翹起的,

就像兒時的紙飛機......




01.黑卷尾有個更特別的近親,我卻一直是只聞其名。去年首度拍得幾張,可惜當時

環境及光線不太理想。最近忽聞天文台山出現鳥蹤,就在一個藍天白雲的下午與牠

再會。這隻穿著黑色長裙(雌雄同色)的就是今天的主角---髮冠卷尾。




02.在猛烈的陽光照射下,牠雙翅及部分尾羽的黑色泛著閃亮的藍色。




03.未見到本尊之前,心中就在打量,究竟髮冠是甚麼東東?看了這張,牠那

幾條飄逸的長髮(羽冠)後,相信已不用多解釋了。再看牠的尾巴,末端兩邊

誇張地翹起來。




04.在充沛的順光拍攝,黑色的羽毛細節較易顯現出來,所以牠頸部的片片閃藍也

清晰可見。然而,有利必有敝,稍稍光線控制欠佳,結果一是全曝,一是全黑。




05.根據《澳門鳥類》顯示,髮冠是本地的夏候鳥(與《香港鳥類圖鑑》所述的

不符?),但其他季節也可見到。

從資料得悉,髮冠是吃昆蟲的,但拍攝當時,牠正在一棵長著象牙花的樹上,將

大嘴插入花內,所以整個臉頰也被花粉弄得黃黃的。




06.曾拍過太陽鳥在吃象牙花內的蜜,而當時卻無法證實這隻髮冠是在吃蜜,抑或

是在吃吃蜜的昆蟲。

髮冠卷尾Hair-crested Drongo,學名Dicrurus hottentottus,分類為:

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屬

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這些樹枝稍稍拉開。

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看到大家都拍的好棒喔,我真是獻醜了...PO兩張一月底拍的鳥!



afon wrote:
遇仙記剛開始鳥攝時,...(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