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大叔 wrote:在同一點同角度拍射,以平面透視法則來說,被拍攝目標的輪廓呈現應該都是一模一樣.不同焦段的鏡頭,差別在於"取景範圍"的大小.不過這是有前題的,前題是鏡頭必須是零變形,就是不能有桶狀或枕狀變形,這也是一般鏡頭抑制變形的基準. 只講透視, 那是一模一樣. 不過, 講拍起來, 我是只說一樣.Mobile01: 本文作者因違反使用規範, 部分內容將不顯示
原先想把超廣角的畫面作裁切,是把超廣角鏡頭"移軸化";把移軸鏡拍三張拼接,是把移軸鏡頭"廣角化".我本來也不敢講裁切後"一模一樣",因為其中還是有些變數,所以我有附加條件:在"零"變形的條件下,"輪廓"一模一樣.其實路人甲兄的說法是比較妥當,用"等效"來說,不講死應該是更周全保留餘地的說法,不用再附加一堆想的到想不到的條件."FF 拍 vs APS-C 等效拍"這個大家比較熟悉的說法很好,繼續:把EF鏡頭的光學結構,鏡頭增加些平移,旋轉和擺頭的機械構造(因為機械構造太複雜,所以要捨棄變焦和馬達自動對焦機能),裝在成相範圍較小的APS-C相機上來使用,不就是移軸鏡了嗎.
2003大叔 wrote:"FF 拍 vs APS-C 等效拍"這個大家比較熟悉的說法很好,繼續 ...(恕刪)... 是的, 就是這意思.Mobile01: 本文作者因違反使用規範, 部分內容將不顯示
portrait wrote:然後好像也有第三方軟體可以校正輕微的筒狀形變 我的工作不是在攝影,所以對軟體的所知有限.以前就有人告訴我用軟體修正變形就好了,幹麻要找"沒變形"的鏡頭.但是同一顆鏡頭不同焦段有不同變形,就算同鏡頭同焦段,不同對焦距離又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要一張一張照片看,找到主基準線慢慢調整,調整完再核對其他基準線是否有問題.少數幾張重要的照片可以這樣玩,像我這種紀錄用途的照片量大,又不求細緻的,直接放棄.原廠鏡用原廠軟體校正,參數都已設定好,變形,暗角,色差一併校正,比用眼睛看一張一張修正還精準.省下的時間和精神,彷彿是體力透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浮木.接下來,還是希望看到11-24mm充滿力道的美照,那就不是我在打嘴砲能提供的.
路人甲㊣ wrote:移軸和超廣在同一點拍同一景的透視也無法一模一樣, 因為已經移了一丁點... 剛看到您這篇我真的笑了.其實角架固定在鏡頭上也不是辦法,那怎麼換鏡頭.其實我也曾想過,到底目標的"距離"該怎麼算?不是算到鏡頭的感光元件,不是算到第一片鏡片,那應該是算到"焦點"吧.後來發現也不對,同樣焦長的鏡頭每一支長度都不同,鏡頭內的光學折射路徑都不一樣,根本就不對.折射改變了光的路徑,光是"距離"這個基本參數,其實我都沒有辦法精確取得.我真的被打敗了.
鏡頭視角(請至Canon JP官網查詢每顆鏡頭資料)鏡頭__________________水平______ 垂直_______對角線EF11-24f4(11端)_____117゚10'______95゚_______126゚TS-E17f4_____________93゚_______70゚30'_____ 104゚1. TS-E17f4直幅拍攝時,垂直視角稍小於11-24f4(93度對95度);原就想如果TS-E17f4直幅拍攝配合左右平移12mm,鏡頭焦距會相當多少? 過去看過資料提到是接起來視角是110゚,藉由網站的測試大概在相當於13mm 鏡頭的水平視角左右.2. 由於TS-E17f4水平視角只有93゚,遠小於11-24f4的117゚10',而垂直上移12mm後,垂直視角一定大於11-24f4 裁切一半的47.5゚; 水平部分11-24f4一定較大,垂直部分TS-E17f4一定較大,加上11-24f4 裁切一半後類似617或全景影像,個人是覺得比較這兩種影像沒有意義.3. TS-E17f4橫幅拍攝左右移軸12mm,水平視角絕對比11-24f4的117゚10'大,平常我是直接裁成9*17或10*17 比例影像;這點是11-24f4所不及的.4. 就如同所有定焦鏡頭的拍攝,若拍攝視角過廣或過窄,就往前或往後走一步;室內拍攝可能退無可退,但TS-E17還是能拍出13mm鏡頭的影像,若在室外,就沒有甚麼限制了.所以個人認為TS-E 系列的鏡頭所帶來的攝影樂趣,實在是一般鏡頭無法比較的.最後對樓主勸buy,買5Ds前先買TS-E17f4,然後來個鏡頭大車拼讓觀眾流滿地口水,而樓主也沒有任何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