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身電子化後, 相機已經是3C產品了, 汰換週期短, 跌價快
鏡頭歸屬光學產業, 生命週期仍長.

鏡頭歸鏡頭 機身歸機身

過去的Canon, 2者技術均在領導地位, 公司策略自然敵動我動,
只恨Nikon不爭氣, 不給Canon壓力

現在Sony黑科技機身, 直接凌駕Canon, Canon第一線業務賣不動, 加上國內外Vlog評測,
大多一面倒的倒向Sony. 全球賣到缺貨, 連副廠鏡頭for Sony也缺貨, Canon真的該緊張了.

2018~2019 Canon只能出大招跟進, 擔心的是安逸太久的組織, 繁雜的事業單位可能出不了大招,
相機事業部部長或社長換人應該指日可待.

沒太衝動的可以再給Canon 1年的時間
急著嘗鮮的, 真的可以去試試那不像話的對焦系統(半年後A7R3機身也許可以跌至6~7萬)
M5W wrote:....那不像話的對焦系統...

是指幾乎已全面下放的DAF?

就LV這方面,大家拭目以待在等著看的應該是Nikon的解決方案吧!?
trochus wrote:
Jeremy兄,因敝人主要是拍攝風景、晨昏、雲朵等反差較大的景觀,比較在意DR的表現,DR好對於有時忘了攜帶漸層減光鏡或黑卡的後製是有助益的,故對於Canon目前sensor 在這部分的表現有種恨鐵不成鋼的遺憾,當然,論色調,不否認的是Canon的強項,連我借朋友的A7R2試用就看出差異,但人像攝影比較不是我的主要拍攝題材,故色調部分對我來說是還好


購入SONY A7III之後,真的被SONY的高動態範圍驚艷到

JPG直出一些高反差場景,亮區暗區細節都在

另外色調之前用CANON覺得為了膚色,犧牲了綠色,風景的綠色部分都覺得綠的不好看

SONY A7III 色調..應該說是寫實、準確
熱血熊寶貝 wrote:...而且這個無反鏡頭線還可能是終結其它鏡頭的一個產品線...

應該還不至於啦,大家用EOS M系列轉眼間也過了好幾年時間,不過當時初代發表
時,原廠轉接環是同時上市的,我入手的套組就是一機兩鏡+轉接環+閃燈;
直到現在,被其他家嘲笑機身型號比原生鏡還多,不過它們打爛仗並不是說沒人買,
至少便宜好上手有效控制重量體積,只是進階用戶比較瞧不上眼就是了,但還是不
妨礙許多C家老用戶弄台機身+轉接環,聊勝於無地當台小備機,這應該也是C家本來就
有的規劃,連最高層都特別出面說明“EF-M不會出L鏡等級的鏡頭”,這樣避重就輕的態度
令不少有所要求的小M用戶為之氣結,但EOS M系列無反C家是定位何處,大家應該已經
很清楚了!

我猜想C家FF無反發表可能也會循EOS M模式,原廠轉接環搭原生新卡口兩鏡三鏡先上市;
EF電子化卡口至今剛滿三十歲生日,這數量太龐大了,要一比一換成新卡口不但不切實際,
應該也沒那個必要!連C家的說辭我都幫忙想好了,他們會說無反就是強調輕便,所以新鏡設計
會以此為優先,請大家耐心”拭目以待”吧!更何況那些大光圈銘鏡與重砲...有沒有轉接環差很多
嗎!?C家對FF無反的態度與定位如何…現在說還太早,或許先求有再求好吧,就C家立場而言,
先保護原有EF卡口的龐大利益更重要,不過假如無反市場需求強勁,可以賺進大把鈔票,並且
帶動新用戶投靠的話,廠商自會調整產能,重新調整研發資源,因為公司CEO可以不向消費者
交待,但他一定得過大股東與董事會那一關.
gelinma wrote:
沒錯剛開始只要附贈EF...(恕刪)

EOS-M出了好幾年~鏡頭不到10顆,機身還比較多呢

即使賣得很好~但並未為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

估計全幅無反也是這樣玩吧
千萬別看輕小M啊,假如只有CP值這麼一項優點,單一無反系列怎麼可能在龜毛的
日本市場賣贏S家所有無反的總合!?扣掉C家缺席的FF無反,可以算算APS-C贏得
多徹底!

當然,我只是個笨蛋消費者,而且一點也不在意個別廠商市佔這回事,會不小心看到
是各大攝影網站或版友的分享;這次會對排名印象特別深刻,是因為頗出乎我意料之外;
O家第一C家第二S家第三,這前三名的排列順序,完全不會是我普遍印象中預料的結果;
顯然原因絕沒想像中那麼簡單,至少不是我這種等級的笨蛋可以理解的,怎麼沒4k丶鏡頭
沒幾支丶感光元件表現不佳…不是被嫌得要死怎麼這麼多人要買?

是深思熟慮的商業決策,還是不顧消費者需求的無賴擺爛?

不過,假如我是他競爭對手的話...應該會背脊發涼吧!
koishinaba wrote:
EOS-M出了好幾...


但並未為公司帶來多大的收益(恕刪)



商人唯利是圖

若eosM 真沒賺錢, 哪來的眾多機身??


算一算, 沒鏡頭也沒EVF的小M三代
成本可能遠比一般小DC低得多

而有EVF的M5, M50
價錢與入門DSLR相近, 少了反光鏡與菱鏡
利潤看來也不差..


公認最會賺錢的CANON,居然會拼命出eos m機身
以此看來,M系統最賺的很可能不是鏡頭, 而是機身..


一樣賣無反, canon就有辦法讓用戶從 m1、m2、m3、m5、m6、m10、m50、m100
升級個沒完沒了, 升到今天canon還掐著4K裁切不放

也難怪canon拼命擠牙膏
若早早就出台一步到位的頂級機身

搞不好用戶買了五年還不會換
canon簡直吸金怪叔叔...
oculata wrote:...商人唯利是圖

若eosM 真沒賺錢, 哪來的眾多機身...

...以前可能真的賠錢賣過(...well,這對消費者而言是不會反對的啦…),

我小M一代機身+22 F2+1855+原廠轉接環+原廠小閃燈+一原一副電,整套全新
公司貨不到2W...(後面還有人買得比我更便宜),那些比較早入手的看到快吐血;
當時駡的人多丶買的人也多丶嫌棄拋出來也多;

我記得當時22 F2全新公司貨好像是3500,二手2500一堆可以撿;原廠轉接環全新
好像2800,不過印象比較深的是二手價,1500到處都是;

之前有看過其他網兄提供資料,說明EOS M為了搶市,長期賠錢在賣;

不過現在應該”回歸正常”了啦,之前很久沒去查價,經版友提醒才發現22 F2賣6500,
原廠轉接環好像是3200還3500,已不復當年低價與二手滿天飛,現在想依樣畫葫蘆
去撿便宜二手根本已經找不到了!

熱血熊寶貝 wrote:
不過這就是最尷尬的...(恕刪)

EF-M卡口直徑滿大的,要全幅應該不成問題
只是邊角失光大概要靠修正了



Hermitissimo wrote:
我猜想C家FF無反發表可能也會循EOS M模式,原廠轉接環搭原生新卡口兩鏡三鏡先上市;
EF電子化卡口至今剛滿三十歲生日,這數量太龐大了,要一比一換成新卡口不但不切實際,


對於無反來說
最迫切的應該是100mm以內的定焦鏡,尤其F1.8左右的定焦鏡,搭配無反最能達到體積小且畫質好的體驗
因為焦距再上去,光圈再大 體積就大幅增加,此時是不是原生鏡或是多一個轉接環的體積就不是這麼重要了


Hermitissimo wrote:
我小M一代機身+22 F2+1855+原廠轉接環+原廠小閃燈+一原一副電,整套全新
公司貨不到2W...(後面還有人買得比我更便宜),那些比較早入手的看到快吐血;
當時駡的人多丶買的人也多丶嫌棄拋出來也多;

我記得當時22 F2全新公司貨好像是3500,二手2500一堆可以撿;原廠轉接環全新
好像2800,不過印象比較深的是二手價,1500到處都是;


我1代+22mm 1萬入手
尤其22mm是我目前唯一買的鏡頭會漲價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