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粒的北紅尾鴝春節前後,曾去了雙龍公園數次,當中一個目標是拍烏灰鶫,不過順帶也拍得北紅尾鴝。今年的北紅尾多是雌鳥,而雄鳥只拍過兩次。這些照片一直都躺在硬盤內,原因是顆粒非常粗糙。直至昨天偶爾在鳥友的帖文內,獲悉有個對抑制雜訊的好軟件。一試之下,果然不同凡響,所以這輯又可與大家分享了。01.平情而論,其實這輯效果算是不錯,北紅女如常地不怕生,所以可以在毫無偽裝掩護下近距離拍攝。02.可惜就是這角落樹蔭非常濃密,感光度最低也用上iso-1600。03.又不知何故,這輯照片裁切不是很大,但卻滿佈顆粒。04.加上北紅尾的羽毛頗粗,效果就更......05.接著是兩組各3張照片,第一張是只作裁切,未開始後製的照片。可見到背景滿佈顆粒,而鳥兒由喉至腹的羽毛像糾結在一起似的。06.PS是個超強的後製軟件,一般單用PS也可將背景的顆粒磨平,但鳥兒羽毛就仍是糾結不解。07.現在使用了一個叫Neat Image的軟件(有獨立版及PS插件版),配合PS,糾結的羽毛就看起來順眼多了。08.這張本來效果是不錯的,未銳化已有〝數毛〞效果。09.可惜以慣用手法後製後,磨平的背景配襯下,鳥兒的羽毛反而顯得過銳。10.現在用新濾鏡先將雜訊減低,在配合適量的銳化,效果就容易接受。其實後製是門易發難收的功夫,在製作這輯時,曾以這幾張問過一些鳥友,竟然得出自己頗滿意的效果原來已是過量的答案。因此,我以後會朝著適度這個目標前進。比較每組的各張照片,不難看出原相是最銳利的,即是說降噪某程度就是擦掉一些細節。這也就是適度的問題,看來後製真是把雙刃劍。北紅尾鴝Daurian Redstart,學名Phoenicurus auroreus,是澳門的冬候鳥(?),分類為:雀形目>鶲科>紅尾鴝屬外拍時可自備飲用水,盡量少買瓶裝或盒裝水/飲料,既省錢又環保,不妨試試。afon
這個問題問得真好,何解?我有兩部電腦,較慢的vista系統是32bit的,安裝Neat Image後,在濾鏡欄會多了一個選項,打開後就是NI的界面。另一部較快的電腦win8是64bit的,無論怎樣嘗試,濾鏡中也找不到NI選項。因此,現在只能用較慢的vista來使用NI。afono936143513 wrote:請問安裝好後要如何在...(恕刪)
不肯合作的鴝姬鶲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鳥攝又何嘗不是如此!每次外拍前,總是躊躇滿志,但回家一看成績,自信心又總受到打擊。撇開技術不談,有些雀鳥就是不肯合作,當然這就是攝者的鳥運不濟而已。這也可說是攝者的痛。01.月初循例上山碰運氣,在樹蔭蔽天的角落守候,瞥見大老遠又超暗的橫枝上有隻小東西。02.手起機落拍了幾張牠就飛走了,事後檢視照片。枝葉空隙外的光亮形成大逆光的背景,這是攝者的惡夢。放大照片後,從光暗極強反差的效果看來,牠有點面熟。02.為了幫助識別,甚麼朦照一律照收藏。或許一些鳥友會二話不說就刪掉的這種照片其實是能提高識別的準確性的。例如這張,鳥眼後方有白斑,而首兩張尾基部羽緣白色,這都是些有用的佐證。03.參閱了手上資料,這隻應該是鴝姬鶲。初時還以為是隻雌鳥,但細看剛才的兩點,原來這隻是未成年的雄鳥才對。翻看自己的賞鳥紀錄,只拍過一次鴝姬,而且都是雌鳥,加上大角度仰拍,所以並未拍過背部。或許這不完美正是驅使我繼續鳥攝的原動力。鴝姬鶲Mugimaki Flycatcher,學名Ficedula mugimaki,屬澳門過境遷徙鳥,分類為:雀形目>鶲科>姬鶲屬外拍時帶備一條毛巾,既比用紙巾實際,又能減少使用紙張,不妨試試。afon
拍鳥看人生連續兩天跑去渠口,原因是有鳥友拍到斑魚狗。記憶中那邊斑魚狗現身已是兩年前的事了,今次魚狗的重臨,其實與那邊的偽裝棚不無關係。然而,今天卻聽過相熟鳥友說,見一位頗資深的鳥友嫌他位置前有條支撐偽裝網的木樁會稍稍影響他拍攝,所以就將木樁拔掉。去年曾在一荒廢地盤內的水窪拍針尾沙錐,有鳥友嫌水窪內的矮樹及長草影響拍攝,竟將這些障礙物全部斬清光。不知是否他忘記了小學國文那課〝拔苗助長〞的教訓,沒有了隱蔽物,結果沙錐當然就不再出現。01.這個四月是本地拍過境遷徙鳥的好時光,單是廢墟山接連出現了不少品種,短短的半個月已拍得4種藍鳥。02.那天聽鳥友說山上又有隻藍鳥,而且超不怕生,甚至可接近至用手機拍攝。03.原來是隻山藍仙鶲,而且是羽色較亮麗的雄鳥。04.到場不久,山藍即跳到地面來。試探式地接近,拍了幾張之後,牠竟然不退反進,幾次跳到我的腳邊。當時我怕一不小心會踩到牠,所以唯有停止所有動作,確定牠已離開才敢正常行動。05.這隻山藍怎麼會這樣不怕生?觀察牠一會後,確定並無任何受傷的跡象,但牠卻總在附近矮樹叢徘徊,完全不想飛離這個範圍似的。06.細心看牠的嘴角仍是粉紅色的,加上牠傻傻的行為,估計牠不可能是隻成鳥。07.翻查港澳兩本圖鑑都沒有山藍的紀錄,而據《香港及華南鳥類》顯示,山藍在香港被視為逸鳥。其實要長途跋涉進行遷徙,這隻山藍肯定尚未足以應付,即是說牠本來應是人類的龍物鳥。掙脫牢籠,重獲自由,理應值得慶幸,不過牠似乎對外界毫無戒心,在野外存活的機會有多大?08.拍了一會,見牠在枯草堆中捉到一隻小蟑螂,貌似還能解決吃的問題。翌日,傳聞說有養鳥人〝收留〞了牠。再次成為籠中鳥,可喜?可悲?由於有山藍這等難得一見的雀鳥,除了本地的鳥友之外,山上還引來一批外地的鳥友,有來自香港的,也有來自珠海的。開心拍攝之後,某天再到早前的熱點看看,先不說斷枝殘葉,白色的塑料飯盒、各式的飲料容器、五彩繽紛的塑料袋散滿一地,而且還引來大量的小昆蟲。山藍仙鶲Hill Blue Flycatcher,學名Cyornis banyumas,分類為:雀形目>鶲科>仙鶲屬雀鳥需要樹木才能生存,所以在下次外拍時,愛惜身旁的植物。afon
瘋拍魚狗記憶中斑魚狗曾在渠口出現過,但已是兩年前的事了。由於一班熱心鳥友自發地(又得管理單位同意及協助)搭建了一座偽裝棚,所以一眾鳥友得以相當接近的距離拍攝。大家都期待何時可與魚狗再會,想不到......以下是一段視頻短片,由於不懂在01使用我常用的圖片伺服器的視頻,所以只能將連結貼出。配了樂及使用慢動作的斑魚狗。01.現在的機身已使用了差不多兩年,但卻從未拍過視頻。那天去過渠口,想不到那隻狗狗超乖,拍了一會已表演過很多動作。覺得是時候搞點新意思,就是拍視頻。不過,原來1D4要拍視頻是要按多個鍵的,所以最後是無功而還。白等一天後,今天狗狗重臨,正好當我的首個視頻的模特兒。整個下午在編輯,還配上音樂及放慢了視頻的速度。02.自己一直都不擅長拍攝飛行版,這次試將視頻定格,再轉為照片。哈哈,飛行的狗狗就手到拿來。03.慢動作及定格下的鳥兒又有另一番看法。04.當然,與正式的照片相比,效果還是有一大段距離的。先來點開胃菜,其他照片稍後分享。斑魚狗Pied Kingfisher,學名Ceryle rudis,在澳門是留鳥,分類為:佛法僧目>翠鳥科>魚狗屬〝節能減排〞已是個共識的環保議題,下次外拍時,試試與鳥友分享共乘一部車。a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