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醉翁之意不在狗

渠口的斑魚狗確實為小城賞鳥及鳥攝帶來一股衝擊,然而想不到兩年前由拍斑魚狗

引發的矛盾,今年又再因拍斑魚狗而發生。事緣有鳥友招呼外地鳥友來拍攝,本來

這就無傷大雅,問題是鳥點地方不大,而帶來的不論次數及人數都不少。這樣本地

未拍得的鳥友就不滿他的行為,加上又有人認為支撐偽裝網的木樁影響拍攝而拔掉

木樁,以上種種都令本來是愉快的事蒙上陰影。

某天我去到渠口時已是座無虛設,既然緣份未到,我就走到另一個無人的角落。這邊

對著那個圓形的堰,這時潮水已退盡,堰內露出綠色的土地。只見在不少細小涉禽在

活動,可惜距離頗遠,估計有百米,目標在540+1.4x也約只有對焦框大小。然而,通過

不斷嘗試,竟被我拍得6種從未拍過的鷸及鴴。




01.拍攝期間,瞥見水邊岩石有隻個頭較大,長著一雙紅色長腿的涉禽。從牠有

較長的嘴看來,這應該是隻鷸。




02.外觀有點像青腳鷸,剛好腳的顏色換成紅色,加上嘴基的紅色,這是隻紅腳鷸。




03.回頭再看堰內,有另一隻在跑來跑去的鷸。從整體比例看,牠的腿有點短。




04.接著有幾隻也來到水邊覓食,這張看得比較清楚。牠的長嘴有點上翹,這是隻

翹嘴鷸。




05.只見在水邊站了一會,就囫圇吞棗地吃了一隻小螃蟹。

這兩隻在澳門都是過境鳥,而紅腳同時也是冬候鳥。

紅腳鷸Common Redshank,學名Tringa totanus;翹嘴鷸Terek Sandpiper,

學名Xenus cinereus,兩鷸的分類均為鷸鴴目>丘鷸科>鷸屬

由於這兩次為拍斑魚狗所引發的事件,令我慨嘆本地鳥攝的前景。恰巧讀到文友的

一句,感到正好作為一種勸喻,希望包括自己在內的每一位鳥友引以為鑑。

觀鳥/鳥攝活動主要是希望通過觀鳥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不是單純地只為

拍好看的照片。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得見牛背真貌

從文友博客讀到香港觀鳥會榮譽會長林超英先生的博文,文中解釋現正肆虐內地的

傳染病H7N9並非由野鳥傳播,並為內地有誤信傳言而將很多鳥巢破壞而遺憾。早前

香港傳染病學專家袁國勇先生也只認這次病毒是由禽鳥(並非野鳥)傳入,他只說

不應接觸野鳥。今日澳門報章引述麥瑞權議員的〝澳門現存兩個候鳥棲息地,即

龍環葡韻及蓮花大橋附近的觀鳥區,皆與住宅距離較近,存在一定的病毒傳播風險。

...長遠可考慮在橫琴澳大校區隧道附近設紅樹林區,或覓地設野生保護區,遠離

民衆,供候鳥更好的棲息環境。〞

一直以來,基於小城官商的極度合作,本應是國家財產的土地都以種種藉口低價批給

予發展商。面對已所剩無幾的土地資源,理應好好守著公共資產的人又蠢蠢欲動。

目前澳門仍有幾種鷺鳥在此繁殖,所以從一開始鳥攝,各種鷺鳥就是我的模特兒。

然而,自問識別雀鳥方面仍需下把功夫,因為單是對識別幾種白鷺已感頭痛。小城有

5種白色的鷺,計有大、中、小白鷺、黃嘴白鷺及牛背鷺。當中尤以牛背鷺最難識別,

因為數量問題、體型及羽色,牛背容易被誤認為小白鷺。其實牛背鷺有一大特徵,

就是頭、頸、胸長有橙色的繁殖羽,可惜我一直未見過長繁殖羽的牛背,直至...




01.四月初收到鳥訊,說渠口有牛背鷺蹤影。等了兩天,終於在一個吹著冷風的上午

等到這小群貴客。




02.當時旁邊鳥友提示,牛背來了。由於我所在位置無法拍到,所以唯有手持拍攝,

提著540+1.4x移到偽裝棚的另一邊。幸好下決定較快,拍了不足十張後,牛背就飛

離泥灘。




03.或許不高的氣溫加上冷風,泥灘上約5隻牛背全都瑟縮著。




04.見牠們神經兮兮的,經常抬頭仰望,大概在警惕著或會出現的猛禽。




05.雖然是匆匆的數分鐘,但牛背亮麗的外觀及超酷的髮型已深深印在我腦海裡。

牛背鷺Eastern Cattle Egret,學名Bubulcus coromandus,在澳門是過境遷徙鳥,分類

為:鵜形目>鷺科>鷺屬

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這些樹枝稍稍拉開。

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回味無窮

鳥季早已結束,雖然仍有少量過境鳥不時為本地鳥友增加刺激,但也應是回顧及

結算的時刻了。由於累積得少許經驗,所以這一年的拍攝開始有(點)跡可尋,

也懂得未雨稠繆,在鳥運到時多拍點,以備鳥荒時之用。因此,我一般會將拍得的

照片分為兩篇帖文,以下是今年1月時所拍的藍喉太陽鳥:




01.鳥攝幾年了,每年都只會在春節前後一段很短的日子拍得叉尾太陽鳥。然而,

今年鳥神似乎特別眷顧澳門的鳥友,令我們能一睹藍喉太陽鳥的風采。




02.雖然這隻藍喉似在換羽階段,招牌特徵的藍色喉部仍未長成,但已初步看到

雄鳥的亮麗羽色。




03.澳門是個小城,鳥種一直都不太多,所以就連我們的《澳門鳥類》也沒有相關

資料。




04.根據《香港鳥類圖鑑》所示,藍喉是罕有的偶見鳥。




05.跟是澳門留鳥的表親叉尾不同,藍喉生長的環境是1200-4300米的地方,只有

冬季才向下遷移。




06.由於太陽鳥屬於敏捷多動作的小型鳥,而且牠只停在樹冠開花的位置,所以

增加了拍攝的難度。




07.在刻意拍攝下,一些普通鳥友嗤之以鼻的照片都收錄在紀錄內,像這張清楚看到

藍喉腰部及整個腹部都是黃色的。

藍喉太陽鳥Mrs Gould's Sunbird,學名Aethopyga gouldiae,分類為:

雀形目>太陽鳥科>太陽鳥屬

要增加鳥攝興趣,最佳方法是在拍完照片後,識別所拍得的雀鳥。那麼下次外拍時,

就再不會與鳥友說:〝昨天拍得一隻黑色的鳥〞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回味無窮鳥季早已結束...(恕刪)


afon大,請問您都是用500+1.4x拍的嗎?
現在我有328及540,1.4x是基本裝備。一般定點拍攝如藍喉這輯,

我都用腳架,所以540是首選。

afon

ROSE8177 wrote:
afon大,請問您都...(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現在我有328及54...(恕刪)


請問您的540是二代鏡嗎?加1.4x還是很利~
不是二代的。

有後製,所以效果較佳,不過若距離適合,不銳化也是相當

不錯的。

afon

ROSE8177 wrote:
請問您的540是二代...(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不是二代的。有後製,...(恕刪)


了解,感謝您的回覆

a大~
真是說的太棒了....^^

afon wrote:
醉翁之意不在狗渠口的...(恕刪)
多謝兩位欣賞。

afon

comfor37 wrote:
a大~真是說的太棒了...(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