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翁之意不在狗
渠口的斑魚狗確實為小城賞鳥及鳥攝帶來一股衝擊,然而想不到兩年前由拍斑魚狗
引發的矛盾,今年又再因拍斑魚狗而發生。事緣有鳥友招呼外地鳥友來拍攝,本來
這就無傷大雅,問題是鳥點地方不大,而帶來的不論次數及人數都不少。這樣本地
未拍得的鳥友就不滿他的行為,加上又有人認為支撐偽裝網的木樁影響拍攝而拔掉
木樁,以上種種都令本來是愉快的事蒙上陰影。
某天我去到渠口時已是座無虛設,既然緣份未到,我就走到另一個無人的角落。這邊
對著那個圓形的堰,這時潮水已退盡,堰內露出綠色的土地。只見在不少細小涉禽在
活動,可惜距離頗遠,估計有百米,目標在540+1.4x也約只有對焦框大小。然而,通過
不斷嘗試,竟被我拍得6種從未拍過的鷸及鴴。

01.拍攝期間,瞥見水邊岩石有隻個頭較大,長著一雙紅色長腿的涉禽。從牠有
較長的嘴看來,這應該是隻鷸。

02.外觀有點像青腳鷸,剛好腳的顏色換成紅色,加上嘴基的紅色,這是隻紅腳鷸。

03.回頭再看堰內,有另一隻在跑來跑去的鷸。從整體比例看,牠的腿有點短。

04.接著有幾隻也來到水邊覓食,這張看得比較清楚。牠的長嘴有點上翹,這是隻
翹嘴鷸。

05.只見在水邊站了一會,就囫圇吞棗地吃了一隻小螃蟹。
這兩隻在澳門都是過境鳥,而紅腳同時也是冬候鳥。
紅腳鷸Common Redshank,學名Tringa totanus;翹嘴鷸Terek Sandpiper,
學名Xenus cinereus,兩鷸的分類均為鷸鴴目>丘鷸科>鷸屬
由於這兩次為拍斑魚狗所引發的事件,令我慨嘆本地鳥攝的前景。恰巧讀到文友的
一句,感到正好作為一種勸喻,希望包括自己在內的每一位鳥友引以為鑑。
觀鳥/鳥攝活動主要是希望通過觀鳥喚起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而不是單純地只為
拍好看的照片。
af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