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 A: 為何沒有機身防手振?canon的官方答案~~

藉由市場的區隔, 廠商才能有利可圖, 也才能生存... 我想不管哪一家, 都是在等待什麼時候要開始殺價, 要開始下放技術到入門機種.

機身防手震, 目前最需要的, 最能引起消費者購買意願的, 是 DC 啊... 沒有人會在 KTV/Party 拿著一台 DSLR 重炮吧 (也許有...)

DSLR?! 看看兩年內會不會普及並配合原本的優點再增強...

我同意前面有人的說法, 以前高檔鏡頭都是專業或有 "深厚" 興趣的人會去買, 沒什麼貴不貴的問題, 現在數位普及了, 買的起的人多了, 價格又介於買得起和嫌貴的尷尬區域, 在在都考驗廠商的智慧了...

superhbin wrote:
這樣的解釋感覺只是站在廠商角度講話.. 最好的作法是有機身防手震
又有鏡頭防手震.. 至於會不會相衝.接上防手震鏡頭時. 自動關閉機身手震系統不就好了..
各取所需.


最大最大的問題還是N,C那些防手震鏡頭
除非N,C有辦法研發出CCD防震和鏡頭防震同時動作
效果不用1+1=2啦 我只要求1+1>1就好了
不然真研發出CCD防震
那些IS,VR鏡真的是等著發霉

NIKON 18-200如果沒有VR II 賣的到25000嗎?
或許我待的「業界」比較小,比較單純,從來沒想過原來K三四年前出AS的時候CANON就有這個技術,只是不拿出來,也從來沒想過O牌三四年前出超音波除塵,CANON就有這個技術,只是不拿出來......


回superhbin兄,要避專利沒那麼容易,除了要看專利範圍寫的好不好,有沒有什麼可以規避的地方,還要看自己技術上有沒有能夠做的出來,不然小心官司打不完

說真的,看多的這些東西(CANON怎麼沒有超音波除塵、CANON怎麼沒有機身防手震....)真的覺得,人喔,實在是貪得無厭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
Ricus wrote:
哇!有人開幹,罵人了...(恕刪)

沒那麼嚴重啦..~~
本來就是貪得無饜的.. 清心寡欲的都去唸經去了上什 01 ~~ .

01 不是清心寡慾的人可以到的地方咩~

Ricus wrote:
哇!有人開幹,罵人了...(恕刪)

我看大家討論得好好的啊!誰在罵人?這位老兄是惟恐天下不亂嗎?
大河馬 wrote:
看來某一些朋友,對手...(恕刪)


其實把手練穩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也不須因此就否認防手震的重要性
就像心算練的很好
也還是有用計算機的時候吧
防手震是一項很方便的利器
沒得選擇的時候只好多使用安全快門,把手練穩
現在已經有得選擇了~當然要好好利用啦
不過防手震開啟時多少會影響成像品質
把手練穩一點,減少使用的機率,又可以省電,
但是在環境條件不允許時,
有這個功能,不是大大提升成功率嗎
個人認為把手練穩跟防手震功能是兩件事
手穩的人就不需有防手震嗎?
有防手震手就可以不穩嗎?
有防手震手又很穩不是很好嗎?
superhbin wrote:
這樣的解釋感覺只是站在廠商角度講話.. 最好的作法是有機身防手震
又有鏡頭防手震.. 至於會不會相衝.接上防手震鏡頭時. 自動關閉機身手震系統不就好了..
各取所需.

機身手震系統便宜.. 鏡頭手震系統效果較佳. 各有優缺點

這說的也沒錯 不過過往的經驗 最好的技術都會被便宜的幹掉...
大部分的人就不會選擇防手震鏡頭(除非sony再出包不過以現在更新的速率 還沒出包前就換機了吧...)

superhbin wrote:
...哇咧 難道專利裡頭只寫著 "機身防手震" 五個字.?
怎可能用這個告 pentax ?? 乾脆世上只有一家能推出數位相機..
其他家推出相機都違反專利好了...

我想 專利裡頭應該是寫浮動CCD手震補償之類的
和pentax的差異性要說也只有驅動方式不同 怎麼不能告?
而且有時候是以告逼和解 (如apple creative)
或以此阻礙對手的銷售、發展
sony真有企圖心 這種事不一定做不出來
當然對pentax的防手震 canon的防塵 sony olympus怎麼沒行動
或許他們有台面下有默契或時候未到
當年af專利對minolta的殺傷力應該不會有廠商忘記吧

superhbin wrote:
D80都已經出來了.. 並沒有如您所說

D80是D70系列的後繼喔 而且應該是D200發售前後計畫的

superhbin wrote:
哪台 DSLR 沒高 ISO ?? kit鏡沒大光圈是因為成本考量.
另外dslr 可以買單機身..鏡頭另購. 又不一定要買 kit 鏡.
以您的看法.. 很多人買 dslr 的人
不懂得調整 iso 值..以及不知道dslr可以換大光圈鏡頭..
所以才想要機身防手震功能.. 這推論也有點不太通順..

大家都有所以要做到超強 如可用的iso3200
大光圈當然成本較貴 但比較sigma tamron的17-50 18-50 和nikon 18-70 18-135
價差似乎不多 如果D80配的18-135kit 換成sigma tamron等級價格的 17-50 18-50 f2.8 也是一種行銷方法吧 大光圈防手震!
以我的看法 買 dslr 的人 大多一起購入kit鏡 尤其是新手 及買低階機身的用戶
所以一來沒大光圈 二來分不清楚到底是因為快門低於物體動作造成模糊 還是真的手震
況且dslr價格直直落 吸引的從dc來的新手一定更多
大概懷疑為什麼自己的dc拍的清楚 dslr不能的也很多吧



hitsuki wrote:
NIKON 18-200如果沒有VR II 賣的到25000嗎?

沒辦法 但20000左右應該沒問題
比較同是tamron 18-200
掛t牌和掛km牌的價差即知
而且其光學素質也贏其餘兩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