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01不見,感謝各位長期來的照顧

jcpapa wrote:
我個人有疑問影片那個...(恕刪)


yansson wrote:
你才搞不清楚吧!?當...(恕刪)


各位有玩過針孔相機嗎?或直接拿個放大鏡在紙上成像的遊戲?如果沒有可以玩玩看!好天氣時拿個放大鏡和一張紙,對著窗外調整對焦,可以在紙上成像,將窗外景物顛倒顯現在紙上!成像大小等於物距與像距的比例。

簡單來說,你照一張照片,就是在感光元件上成像被記錄下來,所以太陽在感光元件上的大小,就是照片上的太陽等比例縮小到感光元件的尺寸上,以太陽的直徑一百三十九萬公里,距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來算,以50mm的鏡頭成像時,大約是0.9267mm直徑的大小,這個大小跟感光元件無關,而跟鏡頭的焦距有關。

我也會對著陽光拍照,我也知道正常情況下相機不會壞,但是我們要來計算一下,我拍照與太陽對幹時,假設同樣用50mm的鏡頭,也許光圈開到11,快門1/500s,與光圈全開1.4聚焦3秒來比,光圈差六級是64倍,而快門差1500倍,所以能量差了96000倍!所以正常拍照當然不會燒掉。

但是相機鏡頭平常取景時光圈是全開的,反光鏡室內為了避免光線散射又都是黑色的,如果長時間對著太陽能量會一直積聚,即使不拍照也有可能會燒壞其他東西。

++++++++++++++++++++++++++++++++++++++++++++++++++++++

3/11更正!
上面計算有錯誤,下面才是正確的:
以太陽的直徑一百三十九萬公里,距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來算,以50mm的鏡頭成像時,大約是0.4633mm直徑的大小,這個大小跟感光元件無關,而跟鏡頭的焦距有關。

2sc wrote:
我也會對著陽光拍照,我也知道正常情況下相機不會壞


在單眼還沒有Liveview之前,這是對的,但是在Liveview的狀況下:

1. 快門簾是打開的,全時。
2. 以M4/3來說,面對強光源時,鏡頭光圈會適度調節縮小,但有Liveview功能的單眼並不全有這樣的設計,也就是說,很多在Liveview時,光圈根本是全開的。

就算不考慮Liveview,至少,錄影時快門簾不會是關上的吧?所以不能單從傳統的單眼操作模式去質疑這件事發生的機率,而是要去想:當Liveview跟錄影逐漸成為單眼標準功能的今天,跟太陽對幹到損傷感光元件,其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你放心吧 以那個距離及高度才能將光給完整聚焦起來,現在的單眼相機沒有一台能將深度做到這麼高(如果是以前的蛇腹式相機還有可能會燃燒,就拿放大鏡來說吧 你也必須將放大鏡拿高一點才能將光給聚焦然後燃燒物品
咖哩4436 wrote:
我以為這應該對於攝影人而言是常識,沒想到卻還是有一些人不懂。

不懂而不自知是最恐怖的。上來留言卻誤導別人。

alphones wrote:
在單眼還沒有Live...(恕刪)


您說的沒錯,Liveview是不同的狀況,但每台相機的架構與處理方式不同,我也不是很了解。

無論如何,相機鏡頭長時間直接對著太陽,對於相機一定有損壞的風險,甚至在電源關閉的情形下也一樣,更不用說是開著Liveview了。

蟑螂蛋沙拉 wrote:
你放心吧 以那個距離及高度才能將光給完整聚焦起來,現在的單眼相機沒有一台能將深度做到這麼高(如果是以前的蛇腹式相機還有可能會燃燒,就拿放大鏡來說吧 你也必須將放大鏡拿高一點才能將光給聚焦然後燃燒物品


唉…其實自己作個簡單的實驗就好:拿一張黑紙舖著,鏡頭就依法蘭距放在適當的高度,固定住,並且對正太陽,然後「轉動你鏡頭上的對焦環」(如果你的鏡頭是純電子對焦環,不通電就沒辦法對焦的就不用試了),看一下最後太陽是不是聚焦在黑紙上成為一個像影片中一樣的超亮光點,我們再接著討論「單一鏡片的放大鏡」為什麼要移動、但鏡頭卻可以在不移動的情況下將太陽聚焦成一個足夠點火的光點…
2sc wrote:
您說的沒錯,Live...(恕刪)

在還沒數位相機之前底片機本身就有兩個感光原件了
一個就是對焦原件另一個則是測光原件,這兩個有經常發生燒毀的事件嗎?
再說很多人都不蓋鏡頭蓋,而這兩個元件都沒有快門簾之類的東西保護,燒毀的機率不就應該比主感光原件還要高出很多倍?

oscar0955 wrote:
雖然是很簡單的原理 ...(恕刪)


是流言終結者出動的時刻了!!!
raguna wrote:
在還沒數位相機之前底...(恕刪)

相位對焦所用的光線僅是鏡頭上小小的區域,如下圖
而且通常是主反光鏡再分光出去的


測光的元件通常也是分光出去,或是靠快門簾的反射。

所以無論是相位對焦,或測光,所受的光,比起感光元件都是相當微量的。大部分的光線其實都成像在對焦屏,再折射到眼睛裡。

2sc wrote:
各位有玩過針孔相機嗎...(恕刪)

簡單來說,你照一張照片,就是在感光元件上成像被記錄下來,所以太陽在感光元件上的大小,就是照片上的太陽等比例縮小到感光元件的尺寸上,以太陽的直徑一百三十九萬公里,距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來算,以50mm的鏡頭成像時,大約是0.9267mm直徑的大小,這個大小跟感光元件無關,而跟鏡頭的焦距有關。



講得非常清楚!我很欣賞這種,將觀念簡化成幾個簡單數字的論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