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01不見,感謝各位長期來的照顧

文包 wrote:
呃....太陽成像在...(恕刪)

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了
太陽光要像影片裡面一樣集中光線且清晰就必須是在對的距離
這個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
而這個距離也就是鏡頭對焦在太陽的距離
也就是說這個距離也就是鏡後距的距離
所以片中的距離也就等同於鏡頭裝在相機上離感光原件的距離
這麼解釋應該就比較能了解了
josephyen wrote:
下圖是整個景的視角,成像在感光元件的整個面。「面 -> 面」
樓主的實驗是單純太陽,成像在紙上的一小點。「點 -> 點」



解說相當詳細~


josephyen wrote:
以薄透鏡來說,就是調整鏡頭跟感光元件的距離。現在多數鏡頭光學設計已趨複雜,又希望有內對焦、後對焦等功能,所以變成僅移動鏡頭中某幾群鏡片來達成對焦。事實上光學設計比較簡單的鏡頭,就是透過移動整組鏡片來對焦的。



感謝~有學到

至於樓主所PO
只是認為有點危言聳聽
經過幾位的解釋
我也能夠清楚了解

結論:不要拿著相機直射陽光長時間曝光
終於發展到要解釋聚焦原理的根本.......

145樓的﹕數位講座 Mr.OH!在那一篇文章上從沒有提過 對焦 / 聚焦 / 焦點 這幾個詞語。

請點下並細心閱讀這個網站的﹕基礎攝影光學


另外放一張網上抓的圖理解一下﹕


成像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由一束一束的光線打在感光元件上來組成的,一束光線打在平面就是一個光點,由無數的光點組成一個畫面。

一顆鏡頭在一次拍攝下,就只有一個對焦點(對焦距離),在同一焦點(對焦距離)上的景物受光所反射的光束一線一線,在感光元件上的表面上一點一點均勻緊湊地繪出一個成功對焦成像的扎實銳利的影像(就是淺景深的照片清晰部分)。

而遠離對焦點(對焦距離)上的景物的光束因不能均勻緊湊地聚在相鄰光束的付近便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光點,影像便顯的鬆散,形成焦外成像(就是淺景深的照片濛瀧部分){光圏可控制鬆散程度}。

(要知道的題外話﹕影物經過鏡頭成像後都是上下顛倒、左右交錯的!有鏡頭在手邊的大大請直接用眼睛從鏡頭的後鏡觀看景物便會明白。)

另外﹕
長焦鏡頭擁有高的放大倍率,能把遠處景物影像放大,也就是能收集更多遠處景物的光束以成像。對著太陽對焦成像,太陽一整個的在畫面中央,就是把更多的太陽光束以及能量大面積地集中在感光元件上。

廣角鏡頭擁有低的放大倍率,能把景物影像縮小,每個景物的光束分散在感光元件上。對著太陽對焦成像,藍天白雲也因廣角一同攝入畫面,太陽光束及能量只佔感光元件上的小面積。

雖然太陽亮度相同,但在同一焦點(對焦距離)上長焦鏡頭所收集的太陽光束比廣角鏡頭的多,聚集的能量也就更高了。
azuki21 wrote:
長焦鏡頭擁有高的放大倍率,能把遠處景物影像放大,也就是能收集更多遠處景物的光束以成像。對著太陽對焦成像,太陽一整個的在畫面中央,就是把更多的太陽光束以及能量大面積地集中在感光元件上。

廣角鏡頭擁有低的放大倍率,能把景物影像縮小,每個景物的光束分散在感光元件上。對著太陽對焦成像,藍天白雲也因廣角一同攝入畫面,太陽光束及能量只佔感光元件上的小面積。

雖然太陽亮度相同,但在同一焦點(對焦距離)上長焦鏡頭所收集的太陽光束比廣角鏡頭的多,聚集的能量也就更高了。


這樣說並不夠正確,或說不夠詳盡。

單位面積所受能量,其實看光圈值就能得到答案。焦距影響的是成像的面積,光圈值影響照度。

若用 200mm F2.8 和 30mm F2.8 兩隻鏡頭拍太陽,感光元件上太陽成像的部份,照度會一樣,也就是單位面積所受的能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這樣高照度的太陽成像面積,200mm 會大於 30mm。

換句話說, 200mm F2.8 總體上接收了較多的光線,但卻投影在較大的影像,因此分散了能量。
30mm F2.8 雖然總體上接收了較少的光線,但卻集中在較小的面積,因此單位面積接收的光線會跟 200mm F2.8 一樣。

不過哪個比較容易對相機有傷害,當然還是 200mm F2.8,畢竟總體能量還是較高。
biaw78 wrote:
如果你看著太陽,瞳孔...(恕刪)


舉特殊案例根本沒啥意思

要把感光元件弄壞的方式太多了

現在講的應該單純是 "直拍太陽" 這個問題

而不是談 "怎樣讓感光元件被太陽燒壞"

或許兩個議題有關聯 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感光元件有可能因為太陽而損壞這是肯定的 連說明書都會寫

但是並非絕對 也沒這麼容易

普通DC比較有可能 因為大多DC沒有觀景窗 都是靠感光元件來取景

長曝吸收太陽熱度是可能讓相機損壞
กิิิิิิิิิิิิิิิิิิิิ ก้้้้้้้้้้้้้้้้้้้้ ก็็็็็็็็็็็็็็็็็็็็
元氣奶油 wrote: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不要...(恕刪)




它說.......




不知跟這樓有沒有關係

e78chang wrote:
它說.......不...(恕刪)


所以壞了???
e78chang wrote:
它說.......不...(恕刪)

@@~為什麼是損壞快門簾(這我可以理解).....看一下live view的註解吧。

不過我覺得呢,相機所使用的IR CUT,也不是蓋的。紅外線部分穿透率是近乎0%
比起汽車隔熱貼紙是好上幾倍,用太陽光要讓sensor升溫10度,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雷射的話,是高能量的可見光波長,可以直接進入sensor,所以損壞很快。

Ailio wrote:

舉特殊案例根本沒啥意思

要把感光元件弄壞的方式太多了

現在講的應該單純是 "直拍太陽" 這個問題

而不是談 "怎樣讓感光元件被太陽燒壞"

或許兩個議題有關聯 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感光元件有可能因為太陽而損壞這是肯定的 連說明書都會寫

但是並非絕對 也沒這麼容易

普通DC比較有可能 因為大多DC沒有觀景窗 都是靠感光元件來取景

長曝吸收太陽熱度是可能讓相機損壞


隨便一台輕便數位相機,幾乎都具備自動控制光圈的能力
遇到強光自動縮光圈減少近光量,很難損壞的

抱歉你弄錯點了
真正危險的是測光取景時不會自動縮光圈的手動鏡
或是裝了手動鏡遇到強光忘記縮的使用者

例如,NEX轉接一顆35/1.4,光圈全開拍太陽,如此強大的能量
如果攝影者東喬西喬搞不定最佳構圖,感光元件撐得住我會很佩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