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問不是高手,就談談一些自己的經歷吧。
首先不知道您用甚麼器材,所以就說個人用器材進程吧。
為何要說器材,都說了鳥攝是器材先決的。當然前提是要有鳥運,最近瀏覽過一位
嫁到德國的主婦的博客,她拍的鳥照真令我垂涎。然而,從她所報所用器材,卻令
我大吃一驚,她用的竟是佳記50倍鏡一體機。不是說一眾鳥友都要焚炮坑機,而是
證實有鳥才是最重要。
我是從入門機開始的,在那段摸索時期,用過佳記自家的70-300黑鏡(記不起有否
IS)及K字頭的500反射鏡。新手投入器材的一般都不高,就連最基本的腳架雲台也
懶扛(這是致命傷)。漸漸感到付出的汗水和時間跟拍得美照的鳥友差不多,但拍
相同目標時兩家的結果卻有天地之差。這時開始知道問題是與器材級別有關。
隨著下來的幾年中,換用了佳記300 f/4、及7d和400 f/5.6才初入鳥攝門檻。在
用340時已開始用一支合金腳架及一個簡單的球形雲台,至456時換了一支碳纖腳及
專用的半懸臂雲臺。接著咬緊牙關,扛了佳記的540及1d4,而腳架也用了內地B字頭
碳腳及懸臂雲台。這時鳥友都會有的微震問題也來找我,所以放棄懸臂用了M字頭的
攝像用雲臺。然而,在使用時總是不能得心應手。
終於,在年初換1dx時,趁機入手G牌3號碳腳及S牌油壓雲臺,再加上長快拆板及專用
托架。目前,微震問題大概可克服。
此外,還有一支佳記328,而增距鏡用佳記1.4x及2x。
看了這堆,相信您可明白我所說的器材先決吧。
話又說回來,雖然這堆東東售價不低,但若能省下煙酒及一些〝應酬〞花費,鳥攝器材就
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而且又可改善身體健康。
為減少在一瞬間的轉換,主要用快門先決拍攝,而ISO都放在自動上。一般來說,安全快門
即鏡頭的焦段數,但若用理想的雲臺,安全快門還是可以不理的。
關於銳利度的問題,讀過些中外大師的文章,他們都提到後製。按自己幾年的體驗,後製
就如寶劍開封一樣,否則干將跟菜刀無異。說到後製,那又是另一問題,也曾貼過一些
大概的貼文,請自行瀏覽。
除了器材這點,多參考鳥友照片上的Exif,再與自己的比較,也能從中得益。
afon
bluewhalejohnson wrote:
很想跟afon和jo...(恕刪)
bluewhalejohnson wrote:
很想跟afon和jo...(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