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很想跟afon和jones兩位01網友請教一下拍攝鳥類的技巧,

例如架設的方式, 怎麼取得鏡頭的平衡?

如何防微震的困擾? 因為感覺照片放大後都不是很銳利的感覺,

是否機身上例如銳利度或其他的數值有沒有比較好的參考值呢?

光圈和快門有沒有安全值呢?

快門線是否必須?

不知道可以麻煩兩位高手指導一下,

感謝^^

afon wrote:
告別384在橋底單試...(恕刪)
自問不是高手,就談談一些自己的經歷吧。

首先不知道您用甚麼器材,所以就說個人用器材進程吧。

為何要說器材,都說了鳥攝是器材先決的。當然前提是要有鳥運,最近瀏覽過一位

嫁到德國的主婦的博客,她拍的鳥照真令我垂涎。然而,從她所報所用器材,卻令

我大吃一驚,她用的竟是佳記50倍鏡一體機。不是說一眾鳥友都要焚炮坑機,而是

證實有鳥才是最重要。

我是從入門機開始的,在那段摸索時期,用過佳記自家的70-300黑鏡(記不起有否

IS)及K字頭的500反射鏡。新手投入器材的一般都不高,就連最基本的腳架雲台也

懶扛(這是致命傷)。漸漸感到付出的汗水和時間跟拍得美照的鳥友差不多,但拍

相同目標時兩家的結果卻有天地之差。這時開始知道問題是與器材級別有關。

隨著下來的幾年中,換用了佳記300 f/4、及7d和400 f/5.6才初入鳥攝門檻。在

用340時已開始用一支合金腳架及一個簡單的球形雲台,至456時換了一支碳纖腳及

專用的半懸臂雲臺。接著咬緊牙關,扛了佳記的540及1d4,而腳架也用了內地B字頭

碳腳及懸臂雲台。這時鳥友都會有的微震問題也來找我,所以放棄懸臂用了M字頭的

攝像用雲臺。然而,在使用時總是不能得心應手。

終於,在年初換1dx時,趁機入手G牌3號碳腳及S牌油壓雲臺,再加上長快拆板及專用

托架。目前,微震問題大概可克服。

此外,還有一支佳記328,而增距鏡用佳記1.4x及2x。

看了這堆,相信您可明白我所說的器材先決吧。

話又說回來,雖然這堆東東售價不低,但若能省下煙酒及一些〝應酬〞花費,鳥攝器材就

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而且又可改善身體健康。

為減少在一瞬間的轉換,主要用快門先決拍攝,而ISO都放在自動上。一般來說,安全快門

即鏡頭的焦段數,但若用理想的雲臺,安全快門還是可以不理的。

關於銳利度的問題,讀過些中外大師的文章,他們都提到後製。按自己幾年的體驗,後製

就如寶劍開封一樣,否則干將跟菜刀無異。說到後製,那又是另一問題,也曾貼過一些

大概的貼文,請自行瀏覽。

除了器材這點,多參考鳥友照片上的Exif,再與自己的比較,也能從中得益。

afon
bluewhalejohnson wrote:
很想跟afon和jo...(恕刪)

bluewhalejohnson wrote:
很想跟afon和jo...(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20141117首年冬羽烏灰鶇雄鳥

雀鳥識別一個困難部分在於那些未成鳥。經資深鳥友指正,這隻原來

是首年冬羽的烏灰鶇雄鳥。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20141118紅脇藍尾鴝雄鳥

又是紅脇藍尾鴝,但這次的是隻雄鳥。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bluewhalejohnson wrote:
很想跟afon和jo...(恕刪)

Johnson大您好!抱歉,遲來回覆。
小弟大致想法同 afon 大所言。

不知您的器材配置是如何?
因為不同的器材配置呈現,將會有不同的效果,拍鳥算不算器材先決,或許吧!?
器材的每一個環節,以及攝影技法,都將決定您作品的呈現。
您理想中的鳥圖,是否能來一張參考一下?



20141119北紅尾鴝雌鳥

這是今早拍得的,炮台山暫時是本鳥季收獲最佳的鳥點。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香港公園雀1

以下全是在香港幾個公園拍得的籠鳥:




01.尼柯巴鳩Nicobar Pigeon,學名Caloenas nicobarica




02.大擬鴷Great Barbet。




03.學名Megalaima virens




04.禾雀Java Sparrow。




05.學名Padda oryzivora




06.朱紅吸蜜鸚鵡Red Lory,學名Eos bornea




07.亞歷山大鸚鵡Alexandrine Parakeet,學名Psittacula eupatria




08.長冠八哥Bali Mynah,學名Leucopsar rothschildi




09.黃臉樹八哥Yellow-faced Mynah,學名Mino dumontii




10.黑冠黃鵯Black-crested Bulbul。




11.學名Pycnonotus flaviventris




11.橙斑鵯Orange-spotted Bulbul。




12.學名Pycnonotus bimaculatus




13.白耳園丁鳥White-eared Catbird,學名Ailuroedus buccoides




14.淺黃胸大亭鳥Fawn-breasted Bowerbird。




15.學名Chlamydera cerviniventris




16.盤尾樹鵲Racket-tailed Treepie,學名Crypsirina temia




17.羅氏孔雀雉Rothschild's Peacock Pheasant,學名Polyplectron inopinatum




18.鵲椋White-necked Myna,學名Streptocitta albicollis

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這些

樹枝稍稍拉開。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20141120灰眶雀鶥

3個星期以來,今天牠逗留時間最長,動作最多,也首度開腔演唱。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20141121北紅尾鴝雄鳥

這次的是隻雄鳥。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藍胸翡翠(公園鳥)

澳門是個很細小的地方,隨著近年全國都奉行〝發展為硬道理〞,所以這

十多年對澳門可說是翻天覆地的。印象中,小學時代的澳門半島是有農田

的,所以曾親眼見過牛等牲畜。現在,相信就連離島也再難找到相關的

物事了。




01.盛夏時往香港動植物公園拍公園鳥,偶然在一個陰暗的角落發現了

一隻似曾相識的長嘴傢伙。




02.咦!這不是...又好像不太相同。




03.就是很像白胸翡翠,但這隻的上嘴雖也是紅色,但下嘴卻是黑色,

而且胸部是藍色的。




04.香港的公園有個澳門同類地方所欠缺的優點,就是園中大部分動植物

都帶有名牌。




05.原來這隻是藍胸翡翠Blue-breasted Kingfisher,學名

Halcyon malimbica,分類為: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




06.為了日後歸檔方便,記得當時有用手機拍下名牌,怎知最近編輯時,

這些照片卻不翼而飛。唯有爬網去〝大海撈針〞,終於搞到了相關資料。

綠色的一隻是翠綠椋鳥Emerald Starling,學名Lamprotornis iris,分類為:

雀形目>椋鳥科>椋鳥屬




07.這是庫氏地鶇Chestnut-capped Thrush,學名Zoothera interpres,分類為:

雀形目>鶇科>地鶇屬

吸煙危害健康,而且在鳥點吸煙可能會引致山火。下次外拍時,試試

不再吸煙。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