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人家專業級的分析建議,一堆嘴砲王都能睜眼説瞎話的來砲一翻....酸人家職業用1D系列就好....不耐用的非金屬材質事小、照相若無法準焦才糗大啦!難怪5D3還可以貴D800近500美元!反正自有人願買吧!衝吧!
希望反光鏡可以更耐用並沒有不對...不是嗎?況且Kent並沒有說因此5D3就不能用覺得無所謂的人應該都是屬於非專業的使用者我相信原廠早就知道會有這問題只是不想一次解決而已(其實不解決也無所謂?)CANON其實很會做生意吶~ 看似只升級一半的東西有點期待它完整的測試報告~(P.S)我相信一個人看到的東西跟他自身的程度有絕對的關係就像顯微鏡可以看到的世界絕不是肉眼所可以體會的看不到的並不表示不存在
爬完文有些感觸,Canon這次算是有些誠意,只是十萬以上的身價也很高貴。十萬元畢竟不是小錢,希望花大錢能買到合理的「升級」也是人之常情,這就是消費者的心情。其實就算Canon今天把5D3拉到十五萬價位,把5D2停產,相信還是有不少人買單,因為Canon的色調是無法取代的,所以會有不少朋友認為5D3既然下放61點對焦,就算未搭載金屬反光鏡室也是合理策略,不應太過苛求。幾年來5D2銷售大於D700曾讓C家用戶得意了許久,一時之間似乎Canon才是入門全幅顯學。如今5D3發表,有許多進步,卻也沒能彌補多年來的不足,到頭來其實有真正需求的用家最可憐,既無法不愛C的發色,又對機身等級無法滿意,想要攻頂又覺得卵蘘羞澀,或是自覺太過奢侈而久久無法入手。與其追求還有些不完美的5D3,不如來個D700、5D2雙機流,充份享受C、N兩家在上個全幅世代所推出的頂尖產品,對於像小弟這樣跛腳的玩家,倒也是種福氣。
3隻小豬 wrote:整篇就是廢話一堆,怎不直接跳N家就好,廢話連篇誰理你要便宜又要"用料實在",建議如那麼厲害,自己去研發一台 說真的,我真的不太懂,為什麼USER沒辦法回過頭來檢視廠商?是啊,花錢的是我們,但還不是廠商端什麼菜我們只能埋著頭照吃?10萬塊的機子耶!已經不是入門的價位,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討論?必須說,輿論也是市場機制的一環,況且10萬的機子期望有更高的穩定性,立場有何不對?KENT兄也理性的強調還是要觀察後續上市後的狀況,也許原廠在反光鏡減震上找到了些替代方案。但必須強調的是,金屬與塑膠本來在天生就有強度上的差異,確實是廠商分級制度使然,但使用者也有立場把關!對於新機的正面訊息應該給予正面評價,但剩下的本來就應該有很大的討論空間。套句KENT兄之前在使用5D(2)後所說過的:「5D(2)是好機子,但不適合我這種極端的用家」也許這些問題我們這些普通用家很久後才會碰到,或甚至碰不到,但在購買前了解其優缺,發揮其長才,在出問題時了解原因所在,何樂而不為?另外這裡是討論區而不是一言堂,對於任何理性的聲音本來就要包容,等消化後再提出自己的見解,而不是說些想法就被指為某家派來的,對於這點可否冷靜、理性、且有雅量一些?最後我也必須說,從EOS-1N→20D→50D,5D3的規格確實正是我盼了很久的機子,但在入手前,我樂見各種多方的聲音及討論,未來真的入手後,也能更了解它的極限不是嗎?共勉之。
cycaway wrote:有人說我照了幾萬張都准,哪有問題?說真的,每個人對"準焦"的定義(or感覺)可能都差很大那討論起這個問題當然也就會如此各說各話(or 各酸各話)看過K大對準焦的要求,我相信k大說的..... 是的光是看到k大文章中測焦的步驟與要求換來" 要連鈔票上的油墨都能準到像是浮上來般 "的那種成就感就知道k大所謂" 準焦 "的定義在哪裡了.......^^
其實我對反光鏡片這邊沒有仔細看過,如此說來,Canon其實除了1D系列以外都是使用塑膠反光鏡組囉(包含十位D到百位D)?我其實有點在意這個問題,我會使用天文攝影,其實他也可以接上DSLR去操作。但因為是天文望遠鏡,天體會跑就算了(相對而言),有時候連人在走動都可以造成強烈晃動(天體自己跑可以修正,晃動則不能),如此聽起來我也強烈懷疑若使用DSLR做天文攝影時,反光鏡片的上下彈跳的餘震也會影響成像的結果!!!!-----------------其實這次在帳面上看到的規格,以我是C家人眼光看起來會是很大的躍進;相對的N家人反而習以為常的感覺,這是很特別的地方。但以現在來看,似乎想從5D/5D2或其他機子跳上5D3的人相當的多(大概是這次的系統真的"很不一樣"),反觀N家響躍上D800並不多。但不管C/N會因此想"出家"的似乎都不多,老實說C/N這次改的就像是聯手策略。不管如何,我相信我們目前大多也只看到帳面規格,驚喜有時藏於細節之中,或許還要一段時間來發覺也不一定。
5D2支架會磨損,很大原因是因為沒有緩衝導致的沒有緩衝就算是金屬支架也會很快磨損現在有加了緩衝裝置我想耐用性應該會大大增加雖然KENT大說的是事實,但如果連金屬鏡室和測光系統都移植過來那這台恐怕也不會叫5D3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