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天鵝離島有個郊野公園,算是澳門同類型中佔地最廣的。幾年前國家贈送一對國寶給我們。公園就成為牠們的家,為壯大公園住客種類,稍後還引入多種動物。01.疣鼻天鵝。02.黑天鵝。03.大紅鸛。04.尼柯巴鳩。05.尼柯巴鳩。06.美洲紅瞏(鳥)。07.環尾狐猴。國寶來澳可能是個好議題,好大喜功的主事官員除了大搞全民為國寶選名字活動之外,還一如既往地大灑公帑(澳門幣8千萬元)為國寶建豪宅。想象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來澳不足4年,雌性國寶突然暴斃,本來的開開心心卻不能攜手同行。現今科技發達,圈養國寶已不是甚麼難事,而且在金錢的基礎上,人材、飼料等等一應俱全,仍然...回歸後不久,去新加坡學習這種消息常掛在官員咀邊,市民也聽得耳朵也生老繭,但結果呢?公園內的大鳥籠設計獨特,遊人要隔著透明膠片觀賞雀鳥,不要說拍照時會反光,就是一般肉眼看望也因膠片彎曲使物體變形。afon
公園小長尾台灣鳥友說7窮8絕9翻身,是指這幾個月的鳥況。經過多年的實拍,覺得澳門的情況跟台灣差不多,但要多加一點:7窮8絕9死1(0)生。去年8月尾末,在無鳥可拍的困境下去逛了一趟公園,拍到幾隻應是剛離巢的年幼長尾縫葉鶯Common Tailorbird,學名Orthotomus sutorius。其分類為:雀形目>扇尾鶯科>縫葉鶯屬,屬澳門留鳥。01.小長尾毫無警覺性,而且就蹲在離地不高的地方。02.這隻索性落到小徑上,連行人接近仍不知飛走。03.拍攝期間完全看不見親鳥蹤影,估計這些小長尾已被父母驅逐。04.稍後有見到當中一隻小長尾在捕食小蟲,相信其父母已趕著準備生產這年的第2巢蛋。05.盧園處於鬧市,除了一大(其實也不大)一小兩個蓮池之外,面積小得可憐。然而,竟然被我拍到很多鳥友想拍的普通翠鳥CommonKingfisher,學名Alcedo atthis;其分類為:佛法僧目>翠鳥科>翠鳥屬。屬澳門留鳥。06.澳門公園隨處可見到珠頸斑鳩Spotted Dove,學名Spilopelia chinensis。其分類為:鴿形目>鳩鴿科>斑鳩屬。屬澳門留鳥。07.有時珠頸的可見度比麻雀還要高。08.盧園另一亮點是片面積不太細的蒽蘭。afon
afon wrote:黑白天鵝離島有個郊...(恕刪) 拍得漂亮~ 請問 afon 大那的郊外公園,是像台灣的動物園嗎?其實我沒鳥拍時,或是沒有想法時,總會去那走走,尋求靈感!雖然是籠中,不過還真是不好拍呢?我常常摃龜回家
澳門地方超細,並無一個正式的動物園。半島的二龍喉公園有幾隻孔雀和小量無甚可觀性的禽鳥,離島路環的石排環郊野公園因住有熊貓(新的一對熊貓月底抵澳,或許月尾將與公眾見面),所以有關部門又引入環尾孤猴及一些較少見的雀鳥。afonjones691122 wrote:拍得漂亮~ 請問 afon...(恕刪)
採花小麻雀屈指一算,3月已到尾末,就連過境鳥也應返航。然而,也是時候重拾感覺,就當為下個鳥季提早作準備吧。01.這個時候還有甚麼好拍,老朋友吧。02.盧園花壇的小麻雀對著這叢艷麗的花兒在採頭採腦。03.神態相當專注。04.曾與鳥友說過,只要還有麻雀,就可繼續保持鳥攝器材。05.時至正午,就帶著愉快的心情回家吧。06.在炮台山見到這一幕,看來應該是海南藍仙鶲,想起半個月前在附近也拍過牠的同類。一隻為口忙碌,而這隻雖然不愁吃喝,但卻失去自由。最近看一電視節目,有段剛好拍到幾位在海邊拍水鳥的鳥友。主持人上前訪問,其中一位答說:「我不是在拍鳥,我只是在拍自由」。麻雀Eurasian Tree Sparrow,學名Passer montanus,澳門留鳥,分類為:雀形目>麻雀科>麻雀屬。海南藍仙鶲Hainan Blue Flycatcher,學名Cyornis hainanus,在澳屬過境遷徙鳥;分類為:雀形目>鶲科>仙鶲屬。請各位鳥友拍完美照後,記得帶走一切廢物。afon
體操高手鷯哥個頭頗大(身長29厘米),但卻常在樹枝間做出很多高難度動作,就如體操皇子一樣。01.仗著有對強而有力的爪,鷯哥縱橫樹枝,採果不費吹灰之力。02.就算要取小樹枝築巢或是甚麼的,牠都能來去自如。03.經常使出「倒掛金鈎」這絕招。04.鷯哥喜聯群結社,而且呼朋引類,熱鬧非常。05.炮台山有個小群落,是這裡的常客。06.鷯哥Common Hill Myna,學名Gracula religiosa。據《澳門鳥類》所載,鷯哥屬逃逸鳥,但多年都在炮台山見到,估計已落戶在澳門了。一般雀鳥都怕人,但若披上偽裝,您甚至可與牠接近到3、4米。因此,使用偽裝,既可拍得較佳的照片,又可盡量避免驚擾雀鳥,不妨試試。a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