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家跳槽C家,用跳燈遇到小麻煩-----感謝各位,都解決了

小巫先生 wrote:
測試變數這麼多,一下...(恕刪)


小巫先生你分析錯誤就分析錯誤,找那麼多理由幹啥?

那三張是同一場景何來變數?
第一張手振是正常狀況,後兩張立即打開閃燈是正常應變措施,
什麼叫做變數?

有啦!CANON 300D不穩定是變數沒錯,連同樣場景兩張都會閃光不一樣,
難怪樓主也遇到一下子白平衡有問題,一下子亮度不足。

NIKON怎麼沒這個問題?
verza wrote:
拍結婚場合是專業婚攝...(恕刪)


我想你問得應該是開閃燈後 對焦 測光 構圖的問題
我這邊提供M模式的用法

首先你要先對現場光源測光決定你大概要的光圈及快門和ISO值
決定後
1.先大概決定你要構圖的方式
2.再選定對焦點...看你要中央或是旁邊的對焦點
3.開啟閃光燈
4.以中央點....對準目標物~~暗下AE L,此時閃燈出力已經鎖定
5.用早就調整好後的對焦點對焦後...發射

大概就是這樣

joperci wrote:
我想你問得應該是開閃...(恕刪)


感謝指導

小弟碰到的情況是
室內光源的環境
1/60或1/125的快門(極限了,被拍的人會動,不能再慢了)
F3.5~5.6的光圈(怕對不準,收一點點光圈換一點點景深)
ISO來調整吃多少現場光
中央重點測光

然后中央點對焦,AF on曝光鎖
可是,構圖后,中央點就真的在中央了,不在要拍的那個人身上......

還好啦,現場光吃的夠的話,閃燈差不多是稍微補一下而已,只不過,有些被拍者喜歡臉被補的白一點點
不然,RAW回來都還是可以調
因為,不習慣臨時換其他對焦點,而且5D2其他對焦點跟測光好像也不聯動........

所以有此困擾
所羅門的惡夢666 wrote:

Minolta 在1991年就有無線TTL閃燈..

到了2001年的ADI(Advenced Distance Integration,先進綜合距離)系統

搭配HSS高速閃燈同步...成了獨一無二的高速無線TTL同步功能..

在α-9上可以使用高速同步到1/12000的快門...連結閃燈無上限

而且不用頂級閃...跟SB-600同級的3600HS就辦得到

NIKON的 iTTL也是有無線TTL啦..只是比Minolta落後12年而已



奇怪!?

這麼厲害的閃燈系統

怎麼會弄到公司倒閉

然後被別家吃掉兼併吞啊!?


剩下那些不長進+技術落後+沒誠意的廠牌

怎麼會越做越大


世界還是真不公平啊~~~!
我的相簿 http://album.blog.yam.com/slipper007
verza wrote:
感謝指導小弟碰到的情...(恕刪)


指導不敢啦
如果要用到AE-L來鎖定目標物曝光
那要先想好構圖的對焦點
先把焦點移到那個點
然後先用中央對目標物AE-L
這時再按對焦~~就可以達到你要的目的

如果目標物跑來跑去....
那還是用AI_Serve吧
然後不要用AE-L囉~
直接用權衡式然後憑經驗加減EV..
畢竟5D2只有權衡式會測光對焦點連動......XD
verza wrote:
因為,不習慣臨時換其他對焦點,而且5D2其他對焦點跟測光好像也不聯動........



連5DII都還沒連動喔?

不過,既然採M模式,那吃多少現場光就是固定的,加上是打跳燈的話距離變化因素會減少許多,
對焦點連不連動影響就不大了,連閃燈這時候都可以改M模式固定跳燈,
只要依照天花板高度的變動與人物距離+-閃燈功率即可。

宴客場合光線比較固定,這樣做通常沒有大問題,正負片時代都是這樣做;
如果是結婚過程就不行,變化太大,通常直接給相機處理。

喵喵麥斯 wrote:
2. 您說的一點也沒錯,N家的閃燈為了相容過往推出過的相機,閃燈模式多到不行,造成使用者設定上的複雜度增加,C的閃燈模式少,使用上比較簡單; 但是話反過來說,小弟換了5DII之後,只剩下430,580的二代可用,強迫要換掉舊閃燈,我可不能認同新產品不做向下相容是Canon的"德政". 至於小相機,很抱歉小弟真的沒有研究.


還想請問,Canon哪些E-TTL的閃燈,是無法跟5DM2搭配的?
E-TTL II 是跟機身有關,1998年後推出的EX系列閃燈都可以直接使用。
slipper007 wrote:
奇怪!?這麼厲害的閃...(恕刪)

Minolta的問題是出在步調實在走的太快.
快到使用者都沒辦法接受這些超前別廠N年的概念,無法回收的研發投資進而拖垮自家公司.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Minolta的問題是出在步調實在走的太快.
快到使用者都沒辦法接受這些超前別廠N年的概念,無法回收的研發投資進而拖垮自家公司.



我仔細想一下,確實當年看阿花9頂級機的目錄閃燈似乎是有提到閃燈連線沒錯,
不過大約那時間的前後我跟許多朋友間也開始互借數顆SB25用做連線拍攝,
雖然M牌阿花9的連線看起來比NIKON SB25連線手法先進,但是不至於不能接受那個概念。

若真要說能不能接受,我想應該是數位時代造成更多人也可以用單眼拍得很好,
至少可以現場看到拍攝成果再加以修正,所以多顆閃燈的控制不再依賴測光表與攝影者想像,
一般人也願意加入多閃連線。
看完其實受益良多
我想老鷹兄想表達的是NIKON的閃燈比較"傻瓜"吧
不用設定一堆的參數就可以打光打得很漂亮
有錯請指正嚕
小弟閃燈的知識還涉獵略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