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7D的觀景窗到底是....

jones12 wrote:
版主....五面跟五...(恕刪)

五稜鏡顧名思義是讓光線在鏡子內部折射,最後讓畫面呈現在觀景窗口
五面鏡則是5面鏡子,讓光線在鏡子間反射,當然也是呈現在觀景窗口

只是五面鏡因為反射的過程是與空氣接觸,導致觀景窗看出的畫面會比較暗(空氣也會有些微的散射,每次反射就損失一點亮度)
五陵鏡則比較亮。但是材質較差的五陵鏡也是可以做的很暗...

就醬。


youbou wrote:
5面鏡是啥子東西??...(恕刪)

5面鏡是啥??

請去試玩S家A300 / A350系列就知道了
其他等級我不知道,但這兩個等級就是使用五面鏡。
會不會繁中翻譯者把五"面"鏡跟五"菱"鏡看成是同樣的東西翻出來!?
在imaging resource 的review 看,450D 以下的是pentamirrors 五面鏡,

50D以上都是 Pentaprism 五錂鏡
中文說明書

觀景器
類型: 眼平五面鏡
視野率: 垂直/水平方向約100%
放大倍率: 約1.0倍(-1 m-1,使用50mm鏡頭對焦無限遠)
眼點: 約22 mm(從接目鏡鏡片中央,-1m-1)
內置屈光度調整: -3.0至+1.0m-1(dpt)
對焦屏: 固定式
構圖輔助: 格線及電子水平儀
反光鏡: 快回式類型
景深預覽: 具備

英文說明書
• Viewfinder
Type: Eye-level pentaprism
Coverage: Vertical/Horizontal approx. 100%
Magnification: Approx. 1.0x (-1 m-1 with 50mm lens at infinity)
Eye point: Approx. 22 mm (From eyepiece lens center at -1m-1)
Built-in dioptric adjustment: -3.0 - +1.0 m-1 (dpt)
Focusing screen: Fixed
Composition aids: Grid and electronic level
Mirror: Quick-return type
Depth-of-field preview: Provided

很顯然是翻譯用字問題!
這是翻譯的問題,不必大驚小怪。我曾從大陸下載Olympus E1的繁體中文說明書,那才叫扯,裡面很多都翻錯。
我就個人所知的部份分享一下,
以Canon相機而言,定位在入門機等級的(500D以下),就是各位討論的"五面鏡"。
這是塑膠成形的方式生產出中空的部品(類似錂鏡型狀),再以蒸鍍的方式在內面鍍上反射面。
最後再粘合一片反射鏡,以形成完整的五面構成的錂鏡。

由於在塑膠上鍍銀的產品壽命不佳,所以絕大部份都是以鍍鋁為主。
而各位討論的透光率差,上述就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五面鏡"的產品,在網路上曾經有人發表觀景窗有黑黑的一大塊雜質。
如果你怎麼搖晃,位置都不會改變,那其實不是雜質,而是膜層剝落。

"五面鏡"的
優點:成本低、易於大量生產。
缺點:精度較差,透光率不如錂鏡。
3Cman wrote:
所以說明書的規格表在胡扯了!!(剛剛去下載50D的說明書...也是寫五面鏡...)
我一直以為說明書的規格是最正確的....結果....

那...
標題會改嗎?
網路發言嘛... 多是隨便說說!別太認真..
pankang wrote:
這是翻譯的問題,不必大驚小怪。我曾從大陸下載Olympus E1的繁體中文說明書,那才叫扯,裡面很多都翻錯。


講個離題的
要不要去參觀一下SIGMA的說明書?
專有名詞只是嚇人用的!令人感動的畫面和用語,才是最真實的
crade wrote:
只是五面鏡因為反射的過程是與空氣接觸,導致觀景窗看出的畫面會比較暗(空氣也會有些微的散射,每次反射就損失一點亮度)
五陵鏡則比較亮。但是材質較差的五陵鏡也是可以做的很暗.....(恕刪)

很像不是這樣吧? 就小弟有限的物理學常識的認知下:
一般鏡子的反射率大約只有八九十%, 當然越高級的鏡子反射率越大, 通過"五面鏡"應經過三次反射, 所以大概只剩60~70% 左右的亮度了.
五菱境是利用"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完全內反射的原理, 可以把他想成一般的折射, 但是入射角太大了, 大到折射角超過90度, 這種情況就形成"完全內反射", 這樣反射的光是 100%, 沒有損失.
至於五菱鏡會變暗? 除非材質真的很差, 透光度很不好才會, 但會有人用這樣的材料做五菱鏡嗎?
crade wrote:
五稜鏡顧名思義是讓光線在鏡子內部折射,最後讓畫面呈現在觀景窗口
五面鏡則是5面鏡子,讓光線在鏡子間反射,當然也是呈現在觀景窗口

只是五面鏡因為反射的過程是與空氣接觸,導致觀景窗看出的畫面會比較暗(空氣也會有些微的散射,每次反射就損失一點亮度)
五陵鏡則比較亮。但是材質較差的五陵鏡也是可以做的很暗...


這裡有點錯誤

五稜鏡的優點是一次折射多次反射

五面鏡的缺點是每次反射都多一次折射

這涉及光線穿過不同光介質間光能損耗的問題

簡單的說 鏡子的反射光時 光線經過兩次折射一次反射

經過的不同介面的次數越多光衰越嚴重

就單反相機的稜鏡需求,光徑需經過兩次反射後到達觀景窗。在不考慮觀景窗口的視力校正鏡片影響考量下

五稜鏡的優點是,光線進入稜鏡內以後只會做反射,一直到觀景窗以前只會做出兩次折射,

而這兩次折射分別發生於進出稜鏡時。

五面鏡在經過這兩次的反射光程中,則需要經過四次折射兩次反射(進出兩次鏡面反射則需四次折射)


於是這多出來的三次光衰就是影響明亮度最大的阻礙

大家可能不知道五面鏡設計的觀景窗室是有循環排氣孔設計的,

避免反光板作動時那些微的氣壓差造成機械動作遲滯而影響快門的正確開闔時間

也就是說,五面鏡的觀景窗本身就是個風箱

所以,鏡面積塵的情形自然會嚴重很多

以上,貢獻一點豆知識..

不過我記得很早以前就直接用高透明的壓克力了,

所以最常見的明亮率不佳應該是這塊類玻璃的材質透光率的問題



Intel Pentium MMX 200MHZ ASUS TX97-E NEC 32MB EDO RAM*2 Winfast S280V2 2MB Q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