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的相機是APS-C, 曾經租過兩次14mm,本身有16-35 II,也曾經花點時間做比較(不停換鏡頭測試同一個景), 基本上兩者都屬不錯的鏡頭,16-35 色調比較黃一點, 嚴格來說中央點解像力確實比 14好一點(就是一點點而已), 但是何以14mm 會賣到七萬以上, 它在邊緣畫質上比16-35好太多了
一般風景攝影, 以整片樹林來說, 對於兩端的樹, 很難接受他們比中央的樹畫質差很多(整個糊掉)
以APS-C 來說已是如此, 我猜想FF會更嚴重, 另一個是筒狀變形度, 也是有很明顯的差異
最後是14mm vs 16mm, 那小小的2mm 事實上比想像中大,可以拍得更廣
我現在拿16-35當標準鏡(等效25.6-56mm),其實拍人物並沒有很好(我覺得), 上FF後我會賣掉16-35換14
或轉為旅遊鏡(變焦還是方便太多), 至於C/P 值如何划不划算,看個人觀點
以上為小弟看法
抓住光與影 wrote:
SIGMA 12-24mm F4.5-5.6 EX DG HSM
拍室內空間,高山攝影,不需裝偏光鏡的場合,這支SIGMA 12-24mm F4.5-5.6 EX DG HSM可是超好用的.
原本在買了Canon 16-35mm之後,計劃把它給賣了,因為一般拍案子最多只適合二機二鏡或一機二鏡,很難再帶第3顆鏡頭,後來發現偶而有室內空間的案子時,16-35mm還是不夠廣,只好把它給留下來了.
這支SIGMA 12-24mm 只要把鏡頭儘量保持在畫面正中央,幾乎看不到超廣角所特有的桶狀變型,兩邊的柱子依舊是直挺挺的,室內空間拍照要讓相機保持在畫面正中央,只要站在椅子上,使用高一點的腳架就能達到了.
只是上全幅機時無法裝偏光鏡,拍風景就比較不順遂些.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