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光學鏡片內為了增加透光度會加入“各類重金屬與稀土元素”,鉛只是其中一種!
2006/7月(Canon 鏡頭編號UU年份),歐盟施行ROHS規範,要求輸入到歐盟區域各類電子光學產品必須將各類重金屬與有害物質降至嚴苛的標準以下,各家廠商只好將旗下所有產品光學玻璃改成“符合歐盟ROHS規範的環保玻璃“,但沒有重金屬的環保鏡片折射率低,拍攝出來的影像飽和度‘銳力度與清晰度會打折,故後來為了對應此項變更,許多鏡頭都改款設計,並研發出較新的鍍膜技術作為替代方案。
24L與35L一開始就是環保鏡片,只是符合的環保法規是在”那個年代的環保法規“,到了ROHS是更嚴苛的要求。
老一代的Canon大三元 17-35L/28-70L/80-200L 都是”有毒鏡片“,部分UT以前的16-35L/24-70L/沒IS的小白...也有毒!
另外新鏡頭上都會看到有寫個10的環保標示,那是大陸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用的(施行年也是在2006年底),意思是本產品符合未來10年的環保規範不會施放出有毒物質,但10年後.... 毒物會不會釋出不保證(所謂環保不等於零污染,鏡筒還是有含有毒物質的)。
phuang3 wrote:
長期以來鏡頭含鉛問題...(恕刪)
您倒是可以看看KENT大在LDS發布的GIF比對圖片
事實勝於雄辯
35L老鏡新鏡對比實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