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光與影 wrote:這規格我倒是不怎麼有興趣......尤其濾鏡口徑跟原本18-250一樣都是72mm..人家B008濾鏡口徑都已經縮到62mm了 "七片圓形光圈葉片、濾鏡口徑 62mm、採內對焦模式"大大,您可能看到一代去了喔。
leon-ex wrote:"七片圓形光圈葉片、濾鏡口徑 62mm、採內對焦模式"大大,您可能看到一代去了喔。 B008也是七片光圈葉片,以及62mm的濾鏡口徑唷...我手上有一支~~有圖有真相Flickr 上 CatchLightNShadow 的 IMG_9826
光影大大~LEON大大是說這一次改款的是18-250從72mm變成62mm,在文中有提到他說的一代是指sigma 18-250不是t牌的哦~不過S 18-250 一代真的很大一管...抓住光與影 wrote:B008也是七片光圈...(恕刪) leon-ex wrote:leon-ex
jacky.jou wrote:光影大大~LEON大大是說這一次改款的是18-250從72mm變成62mm,在文中有提到他說的一代是指sigma 18-250不是t牌的哦~不過S 18-250 一代真的很大一管... 謝謝jacky大的解釋,我想說,如果我再說第二遍,恐怕會愈解釋愈混亂說
jacky.jou wrote:光影大大~LEO...(恕刪) 瞭解..jacky大點到了..謝謝您~~SIGMA很多鏡頭的濾鏡口徑都做的很大,不曉得為什麼24mm F1.8/28mm F1.8/50mm F1.4/85mm F1.4濾鏡口徑都是77mm特別是全幅可用的12-24mm無敵廣角鏡,其外接套管的口徑居然是82mm(82mm是有套管給APS-C用的,但全片幅裝上套管在廣角端會有暗角)除了只能吃APS-C片幅的30mm F1.4濾鏡口徑是62mm之外但Canon的全幅可用之旅遊鏡28-300L IS..濾鏡口徑也是77mm,跟小白一樣反之m4/3很多原廠鏡頭濾鏡口徑都很小,畢竟片幅..
jassboy wrote:與B008比較呢??我只知道.....S牌 470g T牌 450gS牌微距 35cm T牌微距 47cm那成像色澤呢?? 差不多...兩支鏡頭皆是平分秋色至於對焦速度..S18-250比B008稍微快一點點而已我把兩支鏡頭做個比較:1.B008防手震較強,但成像較軟,對岸製..62mm濾鏡口徑2.S18-250OS防手震雖弱了一點,但鏡頭的重量能足夠拍出穩定的相片,日本製..72mm濾鏡口徑另外最近對焦距離是高倍率旅遊鏡的弱項,若要拍食物旅遊鏡其實可以跳過了還有現在SIGMA拍出來的成像已經改善許多了,就是用jpeg直出也很討喜相較以前的SIGMA..拍出來成像偏黃到不得不用RAW來後製給您參考
抓住光與影 wrote:差不多...兩支鏡頭...(恕刪) 謝謝.....不過我用的是SONY A系統....有的等了^^!那隻B008我之前有注意到....但沒下手的原因是.....它把防手震拿掉卻賣的比C家與N家貴(無言).....SIGMA公司說這隻18-250mm Marco 推出SONY的版本同樣也會去除防手震.....希望它的價格可以較C家低...最少也要一樣^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