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uic1800 wrote:小弟最近為自己的團隊...(恕刪) 還不錯 很有FU~~畫面的晃動有點大 可以用軟體手震減輕(但要失去一些視野) 震動感 稍微震動是不錯的...樓主拍攝的時候 鏡頭沒使用防手震來些微改善脈博震動(EF 28mm f/2.8 IS USM )所以有幾個畫面是有點震撼的(最便宜的方案 拿身邊三腳架 當穩定架 但是要練臂力!!)
也是給點建議1.白平衡要先弄好---數位單眼有個缺點就是在類似這種較暗的日光燈下出來的顏色不好看,需做內部設定調整或打燈處理,內部可做顏色偏移抽掉一些綠色會較好,不然就得在後期做調光處理但這點取決於拍攝時顏色也不能太糟2.水平要對好3.光線偏暗---當然這點是需要一些設備來補足4.攝影機要拿好5.變焦要變好---建議是拍東西除非是拍爽的,拍家人的,拍朋友的,不然千萬不能用自動對焦,不過你這部是手動的我知道但焦要事先拉好6.剪接不要一直dissolve這是很偷懶的方式但不是很好的方式7.節奏掌握,整部片在一個很趕的狀態下8.戲上面演員在講那台詞的時後明顯的蠻尷尬的,肢體動作也不知道該怎麼擺9.最重要的一點分鏡不是只是在分鏡頭而應該是在分情緒所謂的鏡頭語言就是在做這麼一件事每顆鏡頭每個size都會代表不同意義你想要給觀眾看甚麼,觀眾又想看甚麼在每顆鏡頭的拍攝下都要去做考量而這部比較明顯是只有在"分鏡頭"僅供參考.
我不管~~嗚嗚~~我就是要回家!!! (歇斯底里)不錯喔~ 有逗趣~ 雖然那應該不是你主要要表達的意境~呵呵提出個人淺見1.畫面抖動 會使觀眾感到觀賞不舒適之外整體的品質也會下降很多。解決辦法 想辦法錄影時使用三點支撐,比如說腳架,肩架,單腳架之類的。最簡單也最便宜的撇步應該是三角架插褲子! 馬上有三點支撐又可以到處跑,缺點就是不好變焦囉。2.畫面細節 一般來說,一段影片在取景的時候,都惠分遠、中、近景、以及特寫,分的越細畫面會越沉穩,也就是所謂品質的提升,雖然也有不適合的時候(比如說不重要的環節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細節),觀眾只會很想轉台,要稍微拿捏。3.演員 雖然片子很短,但是演員的情緒好像不連戲 這是導演的工作喔~~要幫忙引導。整體而言還不錯! 不成熟卻讓人印象很深刻!
以上的各位大大都有給了許多的建議!但是小弟再給一些~1.音樂不夠有張力2.畫面跟音樂的點配合可以再想一下,更緊湊些會更加有感覺。3.故鄉改成土地或者家鄉或許會好一點!4.下次拍攝時候,有些地方的光線還是要思考一下,畫面的主體就會明顯許多~
小弟的不專業意見: 最好用比較廣角+有IS的鏡頭拍吧, 這樣比較沒那麼容易抖,還有廣角端大部份的東西都in focus, 主角在動的時候也比較容易追焦. 畢竟40mm x 1.6 = 64mm了,這樣拍起來沒腳架,沒IS的話很難不抖. 然後可以用橡皮筋製作一個可以follow focus的裝置,這樣對焦的時候會沒那麼卡. 拍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快門速度. 最後就是要用正確的姿勢拿機. 還有剪片的時候不用每個鏡頭都那麼長.有錯的話請各位大大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