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uno1230 wrote:手中有24L,35L...(恕刪) 選用什麼材料有不少考量成本、耐用、重量、加工、手感、外觀……等等且不同部位,又有其選用的考量耐用、手感都顧到成本、重量可能就顧不周全了這是矛盾的地方一如,手機面板要大、機身要薄那鐵定較耗電、待機或通話時間較短(薄機身,目前不太可能有大容量的電池)!
dgg wrote:選用什麼材料有不少考...(恕刪) +1f4因為要輕量化實用化~如果用金屬又要達到輕量化~鈦合金了吧! 成本太高二代著重品質,當然用料最好~價格也是最好~只是使用上~如果不小心發生碰撞~二代的鏡身可能比較耐用但是按照用料比重f4雖然用強化塑料 但相對比較輕~垂直向下可能受的力較小二代金屬~相對來的重~垂直向下的力通常都是集中在一點~反而受的力較大~(以上指單鏡頭~比重~如果含機身碰撞~我內心受的力最大)anyway~鏡頭如果不小心發生碰撞~外觀或是功能出了什麼事情~二手價格OR功能性(光軸偏移~機械故障等等) 都會有相對影響建議還是小心使用~但金屬的感覺就是買一份安心~誰都不想碰撞到鏡頭~
Willy-Lin wrote:+1f4因為要輕量化...(恕刪) 鈦合金又不會很輕,密度比鋁合金還高上許多(4.5>2.7),只是耐酸鹼,強度高,高融點等。通常是那些特殊環境又要抗高溫才會用鈦,否則對於鏡頭來說,沒有太大理由要用鈦合金。鏡頭材料本身要求並不是很特別,但要好進行加工,像現在一般常見austenitic不銹鋼本身是很好變形,但是切削就比較難處理。大部分使用金屬材料都是以黃銅與鋁合金為主,現在較多是拿鎂合金作鏡身外殼。手動鏡頭是在於設計上考量,對焦機構是由螺紋緊密接合在一起,大部分是需要整體鏡組一起移動進行對焦,是沒有太多材料可以取代。LEICA老鏡LEICA新鏡ZF MP也就是外殼實際上也是軌道一部份,也就是一旦外殼影響,通常是影響可能整個軌道就會一起變形或偏移。自動鏡頭往往是內部某些鏡組才會移動,通常其他部分是不動,所以通常外殼破裂也不會影響內部鏡組移動偏移。以SONY ZA鏡頭來說,也不是單純外殼那樣。像是大菜可以看到後面鏡尾部分鎖在塑膠上,所以之前發生斷裂都是由這裡開始。他的狀況就像之前廣角L鏡斷裂模式一樣是發生塑膠座上
Willy-Lin wrote:哈 我對材料不懂~還...(恕刪) Willy-Lin兄 過獎!一般航空材料來說,像是太空梭有很多部分不接觸高溫是使用鋁合金,只是鋁合金融點只有六百多度,之前美國案例就是出現降落地球時候,內部有漏洞,使得空氣在高速風速摩擦之下達到融點融化而整個機身就在回地球毀掉。地球其實有不少鈦含量,只是高融點與提煉上困難,始得鈦合金沒有那麼多!現在相機是賣收藏用裝飾用會用鈦合金,像是LE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