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x wrote:副廠鏡多半是主攻Ca...(恕刪) 實際上,副廠受到nikon影響還是比較大,打從nikon從2006年開始推出無機身馬達的機身開始,副廠個個乖乖都開始更新新鏡頭為鏡頭馬達版,後來nikon推出一系列fx新鏡頭,副廠也同時也推出。目前只是canon鏡頭群一大票都是年紀較大的鏡群,當然顯得鏡頭價位低廉,而不是副廠高價。像24-105是2005年推出的鏡頭,以後面24-70/2。8L 二代鏡頭價位就可以預測,到後面CANON更新價位與停產之後狀況。
diffusionless wrote:實際上,副廠受到ni...(恕刪) 您說的自然有您的道理,但我想大部人還是不論新舊以原廠優先選擇,同規格再以價格高低選擇,至於副廠鏡多半是覺得原廠高不可攀才買的。Canon改版大都會新舊併存一段時間,這可讓人有選擇機會,當然不在乎性價比的大有人在。另外不可否認,同規格 Canon 多半比 Nikon 及 Sigma 要輕便些。像 Canon 除了小白(IS)外,嫌重的還有小小白(IS)可選,而 Nikon 是這幾年才跟進的。Sigma 拚命追求畫質來取悅消費者,但忘了體積及重量也是人們購買的一個指標。
]transx wrote:您說的自然有您的道理...(恕刪) 鏡頭又不是啞鈴,沒有人是喜歡在鏡頭上面加上無謂重量,很多重量是來自一些材料使用。NIKON過去常被批支大 貴 重不是沒有原因,也是來自一些作工與用料。就個人拆解NIKON鏡頭經驗也是即使外表看起來很塑膠,內部金屬用料也都是很扎實。像是CANON 16-35/2.8 貨24-70/2.8使用82mm口徑也是在於光學原因。所以輕量化是一個重要議題,但是鏡頭本身一些設計也是要考慮。否則就不會有Canon 金屬鏡身鏡頭就SIGMA資訊來說,這顆變形極大,可能全焦段都有變形,看來是為了解析犧牲變形。一般外變焦鏡頭,比較容易出事,這顆可能是有這方面做一些強化,否則重量不會重到這麼高。
diffusionless wrote:]鏡頭又不是啞鈴,沒...(恕刪) 一般來說變焦鏡如果廣角端是桶狀變形而望遠端是枕狀變形中間應有一段會是幾乎沒變形的區段不過看這顆的超高變形率(比起24-105L還真是不遑多讓)這區段可能相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