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只是學生,我覺得最佳建議是Sony RX100 M3,廣角端24mm,光圈也夠大,重點是:無桶狀變形(相機軟體已直接修正).機身夠小可以當隨身機,旅程中任何一個小角落的觸動可以隨手捕捉!拍建築物越廣角,在有限的拍攝距離裡可以容納越大的範圍.但廣角端的通病:桶狀變形,雖然事後可以上軟體修正,但是就是麻煩,且拍攝現場透過鏡頭看到弧狀的變形,人都軟了,很不爽.低桶狀變形的超廣角鏡很難買,Sigma 12-24mm一代鏡算是最好的,但已停產不容易找到新貨;二代鏡桶狀變形控制一般般;Zeiss 15mm桶狀變形控制良好,但手動定焦鏡貴也不是很方便;Canon原廠超廣角鏡的桶狀變形抑制都不怎麼樣;移軸鏡算是135相機建築攝影的終極武器,但腳架什麼的很麻煩,每次出去拍個照像作戰出任務似的,不是好天氣不想出動(要求完美),壓力很大.所以,簡單的Sony RX100 M3,是最輕鬆的選擇(我的隨身機是一代的,廣角只有28mm,但是直線不彎曲,拍建築構圖就是很爽),除非您對建築攝影的主題有更深的執著,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金錢和精神.
前天下午跟建設公司出去拍的,吃完午飯後時間非常緊迫,天氣狀況也不佳,不過剛好可以給您做兩部相機差異性的參考:6D配Sigma 12-24mm 一代:中午用餐的餐廳,12mm走到對角就可以把街道和那一區的房子都入鏡.亞洲大學美術館主體建築.近物跟遠景一同入鏡也是超廣角的強項.這種相片是超廣角的專門,太輕鬆了.Sony Rx100 一代,廣角端28mm:從這一張和12mm端第一張比較,就知道能力上的差距.但拍這種主題超廣角就被徹底打敗了.其實RX100拍建築還是很強的,直線俐落不彎曲,打趴一堆超廣角.第三代到24mm,應該更棒.車子經過隨手拍.小相機隨身帶,想拍就有,精采生活不錯過.簡單比較兩種相機使用上的差別,供您參考.
L!Ly wrote:各位大大好~小弟我是...(恕刪) 讀建築相關科系,也想拍建築;這是好事。談到器材...,樓主自己也明白,需要的是廣角鏡;但是個人認為更需要的是全片幅機身。舉例說 24mm 鏡頭搭配全片幅機身拍建築物已是遊刃有餘,可是在 APS-C 機身下只能得道 38.4mm 鏡頭視角;因此,樓主現有鏡頭如果支援全片幅機身,不妨先考慮升級機身。至於鏡頭...,其實也未必非得 TS-E ,主要還是看自己想如何表達眼前的建築作品;像我個人就習慣把 TS-E 拿來拍風景;器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看你如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