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 16-35MM F2.8 L II USM真的很棒,是真的喔!!


狙擊手EX wrote:
有位同好porsch...(恕刪)




狙大,這沒水準的問題應該不是您本人問的,

問題中的錯字,是焦距不是光圈吧,只有等效焦距 x 1.6, 光圈是 1000% 不變的不論APSC或FF 機身

v5jxlnt wrote:
blockquote...(恕刪)

這個問題我已經做過試驗來釐清!

使用同樣一顆35/1.4鏡頭在D800E實驗,光圈皆相同。

在同樣距離下
FX
DX
中間影像比較
FX
DX

假設FX要獲得DX畫面,就要往前移動,還有往下移動,這個造成景深與透視都產生變化,雖然看起來前面範圍相近。
FX
裁切


當然實際上不是這樣簡單,因為同樣畫素密度的機身,FX本身是晚期近代技術,所以在影像品質與高ISO會再好些。




以上只是說,即使是同樣感光元件技術,同樣鏡頭,因為構圖關係,兩者就是不一樣距離的角度,這個才是主要影響原因。
我覺得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放大鏡去奚落知識錯誤的網友
像diffusionless兄這樣好好把理論解釋清楚不是比較好嗎?
樓主以這種明顯針對個人的紅衛兵式的批鬥是希望得到什麼結果呢?
timy312 wrote:
狙擊大不考慮將頭像換成人見人愛的蛇姬嗎?笑

唐吉軻德這張看起來好奸詐~~~...(恕刪)


CCC

小唐比較適合我扭曲的性格

diffusionless wrote:
個人相信樓主知道,只是要引人出來!...(恕刪)


感謝D大,每次都麻煩你


不好意思在午休時間~ 打擾各位

謝謝各位的回答~~

u865 wrote:
我覺得沒有必要用這樣的放大鏡去奚落知識錯誤的網友
像diffusionless兄這樣好好把理論解釋清楚不是比較好嗎?
樓主以這種明顯針對個人的紅衛兵式的批鬥是希望得到什麼結果呢?...(恕刪)


沒要什麼結果

我只知道16-35mm裝C家APS-C上光圈要乘以1.6是錯的



小弟的做法如U大感到不悅,請您多多海涵

u865 wrote:
我覺得沒有必要用這樣...(恕刪)

我想狙擊手大也沒特別的意思,只是不想歪了原來樓的主題,所以另開討論
小弟剛學拍照一年多,其實很喜歡看這樣的討論,因為最終都會引出像diffusionless大大這樣的高手,提供大家更多正確的知識

不過看了前輩們的解釋,好像原來大大所說的"16-35mm裝C家APS-C上光圈要乘以1.6"並不是完全錯誤,只是要看等甚麼"效"
不曉得小弟這樣的理解正不正確?
謝謝大師的指導 受益良多呀~^^~
diffusionless wrote:
個人相信樓主知道,只...(恕刪)
狙擊手EX wrote:
有位同好porsch...(恕刪)


我知道隔壁棟的P大為何會誤解光圈要乘以1.6倍,這要從光圈大小(F-number)說起,光圈葉片的開闔控制進光量,F-number=(鏡頭焦距)/(光圈開孔的直徑),不管接上FF or APS-C光圈開孔的直徑都是固定不變,再加上很多人都誤解鏡頭接上APS-C後焦距要乘以1.6倍,因此等效F-number會大1.6倍,其實這是被誤導的觀念,FF與APS-C是差在視角不同,而不是焦距,光圈更是不會變,焦距要乘以1.6倍的說法以焦距50mm的鏡頭來說,APS-C機身接上50mm的鏡頭後的視角與全幅接上80mm的鏡頭的視角相同,不是焦距會變大1.6倍。


joseph211 wrote:
我想狙擊手大也沒特別...(恕刪)


主要是看想要表達甚麼。
等校焦距表達是視角,而視角是由片幅與焦距構成。



如果要表達景深,景深本身是受到距離 焦距 光圈與模糊圓影響。



這時候如果界定,把同樣構圖作為基準點,是可以換算出同樣景深的所需要光圈大小。


只是這樣用法會讓原本觀念不清楚越來越頭痛,可能會發生明明我的SIGMA 18-35/1.8,換算之後,光圈小許多。





所以和前面等校焦距一樣,個人是不太贊同這樣做法。

rawraw wrote:
我知道隔壁棟的P大為...(恕刪)

這個圖太贊了

diffusionless wrote:
主要是看想要表達甚麼...(恕刪)

大大說的是,還是要書同文比較好
不然被斷章取義地以訛傳訛,觀念越搞越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