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CANON 70D 想再添Canon EF 24-105mm F4 L IS USM


0916881688 wrote:
我永遠都記得,第一次...(恕刪)


這份感動我能體會~~

生平第一隻L鏡是小小白(機身60D),收到貨時往窗外的農地一拍。
拍完第一張,從螢幕上就能發現不一樣了。
這顏色,怎麼那麼鮮豔!
推鏡頭的時候…可以不要再"要廣不廣"、"要遠不遠"了嗎?

已經是進一步選購鏡頭了,廣不廣遠不遠都應該知道怎麼區分了,24-105的焦段就是24到105,不會有人對16-35說怎麼不夠遠…不同焦段適合不同用途,24-105也有適合的用途在,所謂不廣不遠的建議就省了吧…


=================以上抱怨結束================

我自已也是70D,用過SIGMA 17-50 F2.8 跟C 24-105 F4 L ,大約各有一年左右,我自已覺得差別最大的是光線,光圈4跟2.8用起來差很多,S 17-50 晚上或室內還蠻好用的。

所以蠻推薦C 17-55 F2.8或是S 17-50 F2.8,畢竟全幅鏡的2.8光圈很貴!但是半片幅卻只要10k~15k就有二手的2.8能用,所以很適合敗,拍出來也都很不錯!

24-105拍的也很不錯(你有被毒到),然而我個人最喜歡的優點是防滴防塵!曾經在溪谷中超多細沙塵裡拍攝過,回來擦一擦也沒有入塵!也在毛毛雨中拍攝過一、二個小時,回來還是頭好壯壯!

另外24-105拍出來的感覺是比較清亮一點,像S 17-50是比較暖色,各有特色。

半片幅不買一下2.8大光圈試試蠻可惜的,不過24-105也不會後悔,我目前還是使用24-105(S 17-50已售)。
hunts28 wrote:
最近01爬了一些文章...(恕刪)
前位大大指小鏡片的應該是指半片幅專用鏡頭

(大鏡片是全幅專用鏡頭)
我之前也是70D搭配Canon17-55mm和35mm f2 IS,後來賣掉17-55mm(因為成像和對焦的問題不是最滿意),目前手頭只有一只定焦鏡35mm,銳利度和對焦真的大幅提升,最近也在考慮添購一只變焦鏡,如果真的24-105mm和24-70mm來選擇的話,雖然光圈只有F4,但對於像我八成旅遊室外拍攝,F4已經相當夠應付了,雖然24mm在70D的廣角端不夠廣,但也只能取捨囉。
斗笠大講得的就是我當時買第一支L鏡 24-105mm4L IS 的心聲.

現在又這麼便宜(當時拆白盒鏡要28,800元,買下去就沒錯了,顏色實在讓我驚豔.
光圈不夠大 開閃光就好了阿
EF 24-105mm F4 L IS USM 只有一句話!

是原廠 C/P 最高一顆

光後面"L IS USM"就夠了.

樓主想問 Canon EF 24-105mm F4L IS USM這顆鏡頭我自己本身用了好幾年,不是特別愛這顆,

而是沒有更多的經費在相機上,60D發售時購入50 1.8 之後又買了中古的 18-55 3.5-5.6

兩年後24-105 4.0 L 特價2.6W,一降就快5000元 立馬湊錢買,3年後的價格更是低到不可思議,

為何要選他呢 是因為他是L鏡,入門又方便的L鏡,恆定光圈、對焦速度尚可,

純粹是經費上的考量,一直到現在回想當時的決定還是非常讚同,

此鏡優點方面,發色的確不錯但是很吃光線,所以可稱日光鏡,對焦不快但還算安靜

恆定光圈還真是好用阿,不過4.0的光圈對昏暗的場景稍微吃力不少,

2.8其實也沒好多少,要就開高ISO,光圈不是用來解決這問題,

缺點在銳利度,真的很不夠銳利,但24端近拍可以稍微彌補一下,

真的要銳利還是找定焦,有散景有銳利發色更讚,

焦段上的問題 105是優點 24是大痛腳,原因是機身為 APS-C

60D配上這顆鏡頭沒有足夠的廣度卻有足夠的遠度,但團體照還是照樣可以照,大景大建築比較難包

105X1.6 後變成方便人物特寫構圖,不用特別裁切省功夫,

所以24-105 4.0 L 是應該被定位為旅遊用,配合全幅廣角加強,旅遊也不需要過多的人物特寫,

整個方便到一機一鏡快樂趴趴走,懶的一直換鏡真的可以考慮一下,

最後想說的就是樓主本身拍照的範圍,

自身非專業攝影師所以銳利度並不太需要,也不喜歡銳利過頭,

也不常拍運動或是會一直動的物體,所以超強對焦加上高ISO高快門也不是必須,

常常為五斗米折腰,更高檔的鏡頭並無經費入手,廣角不夠我退後,不夠退就別拍,讓更專業的來,

因此60D配上24-105 4.0 L 這種多數人都說絕對很難用的組合,對我則是意想不到的合適。

拍照的重點是攝影者自己本身的創意,該用什麼器具來完成都是要以自身情況來考量

相信給我更好的組合照出來成果也差不多少,如果真的好很多也是矇到

不斷對攝影加滿熱情以及行動,才能體會更多的人生


以前都是看著 L 鏡流口水,價格都很高只好忍著

現在我的第一支 L 鏡就是這支

有時候自己的習慣對別人來說不見得適用就是了
像我基本上90%都是商攝,廣角對我來說完全沒用,我是否也要跟開板大說廣角沒用建議買50L或小白以及投資閃光燈棚燈呢

回到正題...
既然開板大被24-105毒到了,不妨分析一下這顆鏡頭的優劣:

F4雖然不大,但恆定好操作,散景也還OK,當然不能跟定焦比就是
近幾年的24-105有改善紫邊跟銳利度問題,雖然銳利度仍然不及24-70,但相當對的起他的價格
比較有問題的是星芒,8片光圈葉片先天設計不良,掃把尾很嚴重
2012年以前我用過的都有垂頭,之後的會不會我不知道,沒特別去測試過
重點是他的價格,論C/P應該沒有比這顆更高的L鏡了,17-40還沒IS哩XD

至於廣角.望遠.銳利度.邊角變型這種取捨問題就交給板主自行判斷,這個沒有絕對的是非,16-35變型更嚴重呀,還不是一堆人在用XD
以我為例,只要不是大型廣告.或是HD錄影這種需求,在空間不夠大無法用小白的地方,我之前也都是拿5D2配24-105在拍,放到A4.A3大小也沒人看得出來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