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想說..這實在不叫旅遊鏡

rivar wrote: 今天在其他友台看到底下這則消息, 忍不住想抱怨一下如果像現在的EF 28-300mm f3.5-5.6L 1670 公克 實在不能叫旅遊鏡. Canon 到底知不知道怎樣才叫旅遊鏡...(恕刪)
如果以樓主的邏輯推論~ 不僅 Canon 作過這類的, Fujinon 也作過此類旅遊鏡 (Fujinon 25-300mm T3.5)~ 還[恆定光圈]咧..XD~

(喇滴賽而已)
About That 25-300mm f/2.8 You Wanted from PetaPixel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goodpig wrote:
CANON原廠哪裡有稱呼這類鏡頭為旅遊鏡?

官網都是稱呼為望遠變焦鏡頭

旅遊鏡是這些網站編輯自己在亂講的

看到任何資訊請先用自己的腦袋思考消化,不要這麼容易就被帶風向

CANON還真是趴著都中槍


官網分類當然不寫旅遊鏡, 但是用途方面的確寫了旅遊, 所以Canon 並不是趴著都中槍, 他本來就是靶.
Canon EF 28-300mm f/3.5-5.6L IS USM

A handy, compact zoom lens for versatile and easy subject selection while travelling, etc.
^^A 請多多指教~
此鏡是L鏡的專利, 因為有網站http://egami.blog.so-net.ne.jp/2016-08-15公佈, 這專利是: EF 28-560mm f/2.8-5.6L USM加1.4X,類似200-400MM F/4L加1.4X增倍鏡. 此鏡重量應超個4.5KG(個人認為, 因為200-400MM F/4L加1.4X增倍鏡已經是3.6KG) 所以大約跟856差不多.因此會是收藏家的至愛. 相信應該沒有人把EF 28-560mm f/2.8-5.6L USM加1.4X的重量跟體積拿出外. 上山或上飛機就等於回家休息.註**在家中PS做相例外.

MUS wrote:
官網分類當然不寫旅遊鏡, 但是用途方面的確寫了旅遊, 所以Canon 並不是趴著都中槍, 他本來就是靶.
Canon EF 28-300mm f/3.5-5.6L IS USM

好吧,找到美國官網算你得一分

不過日本、台灣官網都沒有提到旅遊

這樣能算2比1嗎

noending wrote:
那天去朋友家 看到一...(恕刪)
我不知道angenieux有35-350mm的,我是用過25-250mm電影鏡頭,真是孤陋寡聞。

lowt865162 wrote:
我不知道angenieux...(恕刪)


真羨慕大大 

居然可以拿著25-250mm 這樣的鏡頭實拍  我都醉了 !!! 

確實是35-350的變焦電影鏡頭 光圈好像3.8起跳 


我最近也好想買大砲   感覺超帥的啊!

但是想到根本不會帶出去  往往一想要買  就立刻潑自己冷水  
人總是以自己既有的思維去看世界。

Canon 有一些patent漏出,但這些很多是研發中,不一定會生產。
其中一些是利用"DO"來製造更短、更輕的變焦望遠鏡。
也許有一天會出現令人一驚的產品。

旅遊的定義有有很多種,我機車後置物箱就放著一支大白,看到就路邊停下來拍幾張,再出發到下一站。
我也有手拉箱,火車站到站就下車拉著走。 這時重量長度對我影響就很小。
即使焦段雷同,這支從來不是一般人觀念中的"旅遊鏡"即使英文介紹有寫到"旅遊",也是for pro旅遊、或"旅遊形態的攝影工作"時使用吧(平常用一堆砲鏡在工作的人,用這支算是輕便的選擇)

早期Nikon有50-300,算是這個概念的濫觴,當時還配一支鎗把及快門線,把相機當步槍扛著打;Canon推出EOS之後當然要用規格來證明自己更优越,於是有了EF35-350L,這支在當年總統記者會可好用叻--攝影全趕進限定範圍內不准亂動,一個蘿蔔一個坑空間高中低空隙全插滿,要伸手拿顆鏡頭都難(打到ENG會被譙);用這支拍各種角度(特寫\合影\舞台全景\貴賓席)一支搞定,不知羨煞多少非C牌user;後來改成28-300焦段更為好用,直到各家旅遊鏡紛紛出籠,這個特別的焦段才被視為cheap lenses.
jenhoxen wrote:
即使焦段雷同,這支從來不是一般人觀念中的"旅遊鏡"即使英文介紹有寫到"旅遊",也是for pro旅遊、或"旅遊形態的攝影工作"時使用吧(平常用一堆砲鏡在工作的人,用這支算是輕便的選擇)

沒錯,當然會有少部分的旅遊是專業或是個人興趣(如同前幾樓網兄)會帶大體積大重量鏡頭

但是把這種鏡頭認真當成一般大眾的旅遊鏡

我想 CANON 頭腦不至於這麼不清楚,所以母國官網完全沒提到任何旅遊的詞

不過頭腦不清楚的網站編輯,也成功讓一堆人頭腦也跟著不清楚了

jenhoxen wrote:
早期Nikon有50-300,算是這個概念的濫觴,當時還配一支鎗把及快門線,把相機當步槍扛著打...(恕刪)

不禁想到,乾脆來個1000mm以上,做成火箭筒型狀,一律上肩,鏡身中間有液晶屏,按鍵在手把及筒身中間手扶部位,反而好操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