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價的負擔,鏡頭重量塊頭的負擔.
這2支KIT IS的鏡頭畫質都有一定水準了,
一般日常拍攝其實不用到L鏡,不去特別觀察其實也不會差到哪去,
一般也是縮圖觀看,後製調一調L鏡也沒有好多少.
除非是環境極端之下L鏡會好些.
我的小小白IS還有點想換 55-250IS,雖然它叫小小白其實並不小阿,
只因為它是白鏡裡的小個子才叫小小白.它的長度重量還是讓我外出有些困擾,
因此躺在防潮箱有段時間了.55-250IS的身價體積應該能讓我比較輕鬆.
還有我看到的都是縮光圈在測試,L鏡優於低價鏡有一點是開大光圈可用性,
如果光圈縮到F8,F11,L鏡優勢就更少了.
例如:我手上35L和SIGMA17-35如果一起縮到F11,35L銳利度並沒有明顯勝出(35L
我感覺光圈縮到F8之後畫質反而會下降).
但是35L光圈全開1.4畫質比SIGMA17-35 光圈F4-5.6還好,
光圈縮到F2差不多KO掉SIGMA17-35全部光圈了.
例如:小小白IS除非是景深的問題,不然是不需要去煩惱縮光圈來提升畫質的,
光圈全開何止可用光圈來形容.
100%裁切的圖
L鏡是清一色的勝出
女友說KIT的比較模糊
而且給他看的時間不過1秒
所以L我想還是有他的價值在
給那些追求極端畫質的人
但如果將圖縮為原來的50%
很遺憾的
哪一張比較好
需要思考很久
才能分出差異
有些甚至看不出來
但由於那些圖都是一般情況下拍攝的
沒有抗耀光
低光源下的表達能力等
或許無法真誠的呈現L的價值
且畢竟L還是比較適用於FF的片幅
用在1Ds等FF機身也許才能發揮他解像的能力
APS-c系統還是用數位專用鏡吧
FF搭L給極端追求畫質的人
APS-C搭EF-s達到輕便的目的
據我所知 小小白IS解像力優於小白IS
EF-s 17-55 F2.8解像力也勝過同焦段L鏡(用在APS-C機身上)


























































































